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為了提高農村居住環境,提升了農村綠植覆蓋率,形成了數量眾多的旅游勝地,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但由于開展時間較短,其中尚存部分頑疾亟待解決,基于此,本文簡要概述了福州市松下鎮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經濟發展;福州市松下鎮
一、福州市松下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
松下鎮位于長樂區最南端,地處長樂、福清、平潭的交界,距省會福州60千米,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18千米,距臺灣基隆港125海里、新竹港120海里,素有“長樂咽喉,福清門戶”之稱。轄9個村,人口2.8萬人。陸地面積38.6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8千米。松下港區是福州地區主要海港之一,為國內不多見的不凍不淤天然深水良港。近年來,松下鎮始終嚴格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基本理念,圍繞“美麗長樂”這一主題,營造了文明鄉風,打造出了宜居、宜業、宜游的富饒松下,極大地推動了松下鎮農村經濟的高速增長。具體而言主要整治成效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工作機制,層層推動落實
松下鎮相關責任部門各司其職,根據自身所管轄范圍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正確的工作計劃,做好了資金、人力資源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積極推動相關體制的改良與優化,使域內協調、上下銜接以及督促檢查等工作產生了卓爾不凡的成效。在松下鎮政府部門牽頭帶領下,構建了一個區、部門、鎮、村這樣的四級組織領導體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促一級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構建美麗長樂,營造文明鄉風
“美麗長樂”大行動開展以來,始終以“美麗”為主題,牢牢把握“整潔長樂”、“綠色長樂”和“人文長樂”三個方面工作要點,圍繞“拆、整、清、綠、護”五項原則加快提升村莊“宜居宜業宜游”水平,努力打造“美麗長樂”示范村和提升村,因地制宜推廣休閑旅游、特色種植等產業,深入挖掘、保護各村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海絲拾古”保護工作,統籌抓好美麗鄉村、鄉村振興建設工作,持續鼓濃文明氣息,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提高人文水平。2020年共投入“美麗長樂”專項資金300余萬,共拆除臨時搭蓋鐵皮房、雞鴨舍等建筑物393座,清理房前屋后陳年垃圾、殘墻斷壁等衛生死角1051處,裸房整治87宗,累計清運垃圾1.2萬噸,村莊綠化面積約393平方米。鄉村振興試點村山前村共投資400萬元開展沿海停車場工程、便民書社工程和生命公園一期工程等6個項目建設,村財造血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三)壓實“拔釘子”工作要求,推動項目建設
將“拔釘子”精神轉為推動項目建設的核心力量,梳理轄區項目建設存在難點,快速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困難,舉全鎮之力保障大東海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工程、松下港區開發建設等22項省市區重點項目建設,目前重點項目已基本竣工8項,在建5項,另有9項正在進行前期籌備工作。其中為服務大東海項目建設,我鎮專門成立項目服務協調領導小組,由一套班子成員組成10個攻堅小組,按照“三個一”工作模式,全力開展松下鎮首祉村西皋自然村房屋征收工作“大干20天”攻堅行動,鎮村干部盡銳出戰,掛圖作戰相互競爭,形成“點對點”精準服務,20天內完成135戶涉遷戶主的簽約工作,簽約率100%,簽約征交地面積62.8畝,房屋征收建筑面積26648m2,成功“拔釘子”再創松下速度。
二、松下鎮農村人均環境整治所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知不到位,群眾主體作用未凸顯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具備較強的綜合性,對人力、財力以及物力的要求較高。當前松下鎮農村人均環境整治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門作為主導來全面推進,這就導致了少數農民群體錯誤地認為農村環境治理與自身無關,不愿意從資金或者力量方面做出貢獻,并未認識到自身所具備的責任與義務,這樣一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要素配置不夠完善。
(二)推進機制不夠完善,頂層設計與管理協調出現了偏差
雖然當前松下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體系中的各項部門有著明確的職責,但并不是所有的部門都樹立了正確的工作理念,部分部門認為只要所開展的項目和農業有關,那么就應當歸屬于農業部門的負責范疇,較為常見的便是農村衛生廁所宣傳與普及等。針對這一情況,哪怕上級部門對其進行溝通與協調也無濟于事,需要多方達成一致才能夠有效解決, 極為勞心費力,嚴重阻礙了松下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穩步推進。
(三)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后續運行維護投入不夠匹配
松下鎮在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時,依舊存在著較為普遍的“重建設,輕管理”這一現象,當地政府部門將數量龐大的資金投入到環境整治之中,但卻忽視了后期的管理與維護。諸如公共服務設施的電費維修費用、日常保潔費用、污水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費用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前期與后期資金投入出現了不夠匹配的現象,甚至有部分區域出現了管理資金鏈斷裂的現象,這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的長期保持而言有著不利的影響。
三、加強松下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效策略
(一)創新農村治理模式,加強環境整治人力要素保障
當地政府部門應當構建一個完善的現代農村社會治理體制,其中由黨委發揮領導作用,政府負責牽頭,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并以相關法律制度為保障,以此來讓松下鎮農村有序和諧。重視區、部門、鄉村這一層層推進體系的建設,加快三級聯創進度,并積極引導當地農民群體積極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完善的工作格局,讓農民群眾所具備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政府部門可以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到農村之中,與農民群眾進行交流與溝通,為其普及農村環境治理方面的知識,讓其能夠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要性,以此來有效調動農民群體的參與積極性,從而讓松下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有良好的人力要素保障。
(二)科學合理統籌規劃,加強環境整治項目要素保障
松下鎮應當遵循因地制宜這一根本原則,結合不同區域的風俗習慣、地理環境以及民眾特征,做出科學且合理的統籌規劃,制定具備較高可行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計劃。這一計劃必須具備較強的實用性,要與農村實際情況相契合,最大化地迎合農民群體不同的需求。同時也應當以構建美麗宜居示范村、新時代美麗農村這類項目為重點建設目標,持續深入推進農村污水、垃圾以及廁所等方面的革命工作,并對其日常運行及維護體系進行改良與優化。針對松下鎮已經建成的污水設施設備,應當投入更多的資金在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方面,以此來確保松下鎮各個農村地區水質的清澈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前期可能會投入一定的資金,但其所帶來的成效是長遠的且可持續的,優美的環境對于發展農村農業產業、旅游產業都有著直接的影響,能夠有效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
(三)因村制宜融合發展,加強環境整治資金要素保障
要想讓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所產生的成效能夠得以穩固,必須要對各類長效管理工作投入數量眾多的資金,因此松下鎮政府部門應當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此來保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具備較強的徹底性以及實效性。因村制宜全方位融合發展,對不同渠道的資金進行有效的整合,加強集體經濟的發展力度,充分利用松下鎮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將當地特色產業在市場之中打響名聲,以此來有效促進當地農村經濟實力的增長,為農村人居環境政治在資金要素方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凸顯,不但能夠為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提升其幸福指數,還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當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明確當前整治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進行解決,有效增強整治效果,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振通,周洲,王偉嘉.低成本、高情感、同參與的鄉村整治實踐探索——以桐廬茆坪村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為例[J].中國園林,2020,36(S2):130-133.
[2]任棟.深化村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鄉村[J].唯實,2020(10):39-41.
推薦閱讀:農村經濟類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