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建設重點經濟功能區是實現國家戰略功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戰略選擇。應多維度支持重點經濟功能區轉型升級,激發其發展活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經濟功能;區域管理;措施分析
一、 形勢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原有開發區發展空間趨于飽和,政策效應弱化,新的經濟功能區必須在整合提升基礎上,集聚產業、科技、人才及各類要素資源,爭取政策突破,向生產、研發、服務多功能開發區轉型,建設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大功能組團;同時,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有序、高效、集約開發新格局,推進產業集群向產業基地轉變,為產業鏈延伸、大項目落地提供載體。
二、 發展的基本原則
(一)高端定位
積極對接國家產業發展戰略,集聚大企業、大項目,打造大集群、大基地,高起點確定目標,高標準制訂規劃,高效能推進發展。
(二)統籌協調
功能區開發與城市空間布局有機銜接,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共建共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并進。主導產業突出特色,融合發展,形成優勢互補、互動發展格局。
(三)創新驅動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加強開發方式和管理模式創新,建立集中統一、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建設推進機制。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爭取政策先行先試。
(四)集約高效
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集約利用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投入力度,促進要素集聚,優化資源配置,推進產業集群化、基地化、板塊化發展,實現高密度、高產出、高效益。
三、 支撐保障
(一)創新開發體制
1. 完善規劃體系
組織編制各總體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空間分區規劃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計劃,形成規劃體系。堅持以規劃引導建設、以城市設計指導地塊開發,增強規劃執行的權威性與強制性。
2. 健全運行機制
成立建設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可設立管委會,作為本級政府派出機構,負責綜合協調、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統籌銜接招商、土地、財政、稅收政策,放大組合政策效應。引進公司制開發模式,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和民營資本進入。授予相應審批權限,重大項目落地按功能區定位進行區域平衡。建立信息交流和定期報告制度,完善統計監測評價體系。
3. 創新招商機制
倡導擇商選資,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準入機制、評價機制和退出機制。建立招商政策聯動機制,實施總部企業及重大項目“一事一議”。研究在歐美、日韓等地區新興國家等設立工商中心。修編外商投資導向和產業指導目錄,開展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加強招商網絡建設。
(二)加強要素支撐
1. 土地保障
開展土地利用總規修編,實現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重點經濟功能區建設。加強區內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批后監管工作,加大對轉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并與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安排掛鉤。
2. 科技引領
推動優質科技資源集聚,支持企業通過科技合作等方式,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成果引進和轉化工作。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團隊,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企業研究院等。支持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關鍵技術和工藝上聯合創新,通過契約形式形成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內生創新機制。支持建設一批跨單位整合、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區域創新服務平臺,提供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優化落實科技創新人員參與股權和收益分配政策。
3. 人才支持
改善公共服務,營造宜業宜居環境,吸引人才聚集。加強人才需求研究、評估,實施有吸引力的人才安家創業政策。注重人才結構調整,建立與產業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布局結構,突出重要領域人才引進培育,設立高級人才服務中心,促進專門人才、頂尖人才聚集。加強職業教育與企業合作,實行定向培養,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
(三)投融資支持
創新融資模式,鼓勵采取市場化、企業化方式進行基礎設施配套,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成片開發,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放大政府扶持資金效應,綜合實施以政府投資為引導,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等多種社會資本為主體的融資模式,實現由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滾動發展轉變。
發揮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間接融資中的主渠道功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對于建設周期長、開發前景好的項目,爭取發行中長期基礎設施債券;對規模較小但具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通過項目信托計劃、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擴大資金來源。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引入境內外知名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參與重點項目投資。
探索和運用PPP等投融資模式,參與區內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等建設。鼓勵民間資本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規范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鼓勵組建國有或國有控股融資性擔保公司。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促進重點經濟功能區發展,管理部門應創新健全運行機制,加強人才和科技引領,創新投融資模式,不斷促進優質資源向重點經濟功能區集聚,實現引領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虹,王淑敏.我國經濟功能區類型及編碼標準化研究[J].標準科學,2018,534(11):55-60.
[2]張耕田.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促進經濟生態協調發展[J].環境保護,2011(13):14-16.
[3]劉云達.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19(12).
作者:王婷婷
推薦閱讀: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相關論文發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