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風險投資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有促進作用。福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莊華城(2010)提出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提速,不僅需要政策與人才的支撐,而且還要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投入,包括巨額的資金支撐投入和風險性投入。張紅美(2011)提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融資困難,承擔巨大的風險性,需要風險資本的加入;風險投資對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也有重要作用。論文發表:《中國投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投資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投資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投資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風險投資,知識產權,資產管理,經濟投資論文發表
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風險投資資金籌集方面,張愛瓊(2011)認為有以下三種途徑:農業高新技術成果持有者與投資者合作創辦“產學研”相結合的股份制企業;設立不同類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風險投資基金;在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開發區)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基金會”。
知識產權風險投資的發展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中國不同地區的知識產權風險投資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別。馬云來(2009)指出,東北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地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東北地區市場化進程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一度成為社會各界對東北地區發展開具的有效良方。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東北地區風險投資發展顯得更加重要。
朱鷺寧(2010)指出隨著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政府資金自身的限制滿足不了風險投資更大規模的資金需求,需要政府出臺扶持政策,解決籌資難題。2007年,國家頒行了重要的激勵創業風險投資的政策——《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成為首批設立省級引導基金的省市。引導基金的成功設立,為政府支持創業風險投資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而珠三角的深圳證券交易和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05年發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資源的調查工作,進行創業板試點,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首批創業版企業在2009年國慶后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交易,創業板真正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啟動起來。林宗卿(2011)提出隨著資源環境瓶頸壓力的加大,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則為長三角增長方式的轉型指明了方向:資源利用從粗放向集約轉變,工業化和城市化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方面轉變,以經濟為主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方向轉變。
通過對國內知識產權風險投資相關研究的回顧和總結,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結論和啟示:近年來國內學者分別從企業層面、產業層面和地區層面,對有關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做過不少研究。普遍認為,在企業層面,風險投資對企業的知識產權形成和產業化有促進作用;在產業層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戰略新興的培育都依賴于技術和金融的結合,都需要風險投資的支持。在地區層面,不同地區的知識產權風險投資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別,知識產權風險投資的發展與地方政策息息相關。
目前中國知識產權的形成和轉化相比國外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對高新技術創業企業重要資金來源的風險投資進行深入研究顯得格外重要。從風險投資有利于促進企業知識產權的形成和產業化,有利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就要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制定相關政策積極引導風險投資產業的發展。
一、企業層面
(一)風險投資對知識產權形成的作用和影響
楊大楷(2010)在研究風險投資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時,發現風險投資背景的公司有更多的專利,專利方面的訴訟更多,這表明風險投資背景的公司與非風險投資背景公司相比,前者從事著更加重要的創新活動。王玉榮、李軍(2009)指出中小型企業的風險投資與自主創新則表現出更明顯的相關關系,風險投資背景的中小企業型企業公司與非風險投資背景的中小企業相比申請專利數要大的多,自主創新效果差異性較大,研究開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明顯要高。
龍勇、楊曉燕(2009)采用實證研究的方式,利用專利申請數(技術創新產出能力)和高技術產品出口額(技術創新效率)兩個指標來刻畫技術創新能力,研究證實了風險投資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之間有正向的相關關系。然而,王建梅、王筱萍(2011)利用中國 1994—2008年風險投資額、R&D經費支出和國內發明專利量等數據,通過SPSS回歸分析發現了風險投資額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的影響作用不明顯,而 R&D經費支出對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的影響作用較明顯。
風險投資在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武巧珍(2009)指出企業高科技含量的自主創新項目少,大大影響了風險投資者的積極性,此時要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孵化器的作用,將國家高新區和風險投資相結合,共同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周運蘭、鄭軍(2010)指出風險投資是自主創新的發動機:風險投資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資本和增值服務,促進資本和技術的融合,為自主創新分散風險。
(二)風險投資對知識產權產業化的作用和影響
知識產權需要通過產業化來實現其價值。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但專利產業化工作卻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白銀寶、馬永紅(2008)指出國內的企業總是忙于應付專利糾紛,或者只是重視專利數量,而忽略了專利的產業化。
在專利產業化的過程中,國內企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科技型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是“融資難”的問題,張文春(2011)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資金是關鍵,因為專利技術產業化過程是高投入、高風險過程,銀行和風險投資機構很難果斷投入,企業技術人員及科研院所基本上沒有能力獨自實現把專利轉化為商品及產業的能力。更多企業在專利產業化的過程中遇到了“實施難”的問題。吳國艷(2011)分析了中國專利實施及產業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包括:體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中國專利技術層次較低、質量不高,限制了專利的實施;市場投融資機制并沒有真正建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還不完善。
楊沛沛(2011)指出風險投資通過聚集社會閑置資金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風險資本,對科研成果進行投入,緩和了高科技風險企業對初創資本大量需求與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靳曉東(2011)提出在中國目前的投融資體制下,風險投資對于推動企業專利產業化的進程、克服科技企業融資困難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采取規范風險投資的運行模式、優化風險投資退出渠道、加強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等措施,充分發揮風險投資對專利產業化的促進作用。
二、產業層面
張慧清、徐繼超(2011)指出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經濟的支柱,其發展依賴于高科技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體系以及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業,依賴于技術和金融的有機結合。
郭占力(2009)提出風險投資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等具有重大作用。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傳統產業比重過大,高新技術產業數量少且發展緩慢。通過風險投資的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建立過程中的高風險、高收入的矛盾就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王玉冬、顏小惠(2008)指出黑龍江省由于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許多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較低,產業化規模較小。因此,積極引入風險投資,加快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規模化和全球化發展,是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趙揚(2009)總結了現階段中國農業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的特點:風險企業所在行業多樣;風險投資主體和風險資本來源多樣等。趙揚提出風險投資有解決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問題,分散其運營風險、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作用。
當下存在的一些因素阻礙了中國農業風險投資發展。張淑慧、王宗萍(2011)指出的阻礙因素有: 政府在農業風險投資發展中的作用有限;農業保險發展滯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和各種風險的不確定性;缺乏熟悉農業行業的風險投資人才,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