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日本企業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機電一體化技術”這一概念,當時他們取名為“Mechatronics”,即結合應用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于一體。文章發表在《現代商貿工業》上,是機電一體化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煤礦機電,運輸,事故預防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一門綜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檢測技術、伺服傳動技術和機械技術等交叉的系統技術,正向光機電一體化技術(Opto-mechatronics)方向發展,應用范圍愈來愈廣。
要進行煤礦開采,機電運輸是生產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
部分,貫穿于每一個環節。煤礦機電事故是煤礦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它不僅造成人員及設備的傷害,還可能成為煤礦煤塵、瓦斯爆炸的一個誘因,使采區乃至整個礦井受到嚴重破壞。如何預防煤礦機電設備事故的發生,是一個煤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1 煤礦機運事故頻發的原因剖析
1.1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麻痹大意,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違反了“三大規程”及有關安全規定,違章指揮、違章操作時有發生。
1.2 特種作業人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掌握特種作業技術不嫻熟。根據我們平時工作統計。在煤礦機電出現事故中,大多是因為職工對技術工種安全操作知識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夠,是造成多發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采掘一線電機車司機不穩定,農協工、農換工多,文化基礎差,工作無長期打算,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差,素質極低,給機電運輸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
1.3 指令性的臨時工頂替。
1.4 特種作業人員的頻繁調換,崗位的調整,給安全埋下隱患。特別作業人員大都是經過當地勞動部門或供電部門專業培訓取得操作合格證后作業者,對他們的工種不宜隨意予以變動。但是,礦山某些技術性工種,有些企業領導不去考慮學識水平,不講究用工要求,而是當作好工種,并通過人情關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員充塞進去,加之一些人員不鉆研技術業務,違章違紀現象比較突出。另外,臨時性工作調整時安全培訓工作沒有及時到位也帶來了安全隱患。
1.5 安全基礎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嚴,機運標準化工作難以到位;二是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不夠,特別是用人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并崗之后,職工都在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下工作,有的崗位還打破了8小時工作制做連班,要抽出人員進行脫產培訓的確很難。
2 控制煤礦機電事故對策
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對各種設備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強培訓,嚴格管理,減少和杜絕機電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
2、1統一思想認識,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要強調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煤礦采用承包機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監察力度,要時時事事把安全工作擺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終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
2、2要嚴把質量關
在加強礦井質量標準化管理的同時,煤礦在購進機電設備時,各個廠家所生產的配件在細節上存在差異,更有一些小廠家為了自身利益,偷工減料、降低成本,這也給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檢修帶來了一定影響。
3 結束語
總之,要加強特殊工種的用工制度管理、職工的安全業務培訓及安全工作。由于煤礦機電運輸各崗位工種的技術性較強,應由思想端正、技術全面的操作人員來擔任。建立競爭機制,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能比武,采取“三結合”的培訓方式,即業余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以重點培訓為主,內培與外培相結合,以內培為主。抓好安全工作,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各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作業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做好煤礦機電安全管理工作。
省級工業期刊發表:《現代商貿工業》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學術期刊。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權威性、學術性、專業性和實用性,是ZhengFu、科研、教育和實踐領域的全國廣大讀者必不可少的雜志。1988年創刊,大16開本,半月刊,郵發代號:38-310。
參考文獻:
[1]高峰,煤礦刮板輸送機運行事故的研究與分析--《煤礦安全》2010年05期
[2]劉為玲,淺談煤礦刮板輸送機運行事故的研究與分析方法,《中國煤炭工業》雜志,2010、9期
[3]王麗,刮板輸送機運行事故原因分析與探討,《煤礦機械》,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