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是在小學數學學習情境下,借助合理的想象、聯想等思維形式,溝通知識之間、知識和生活之間以及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構想出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樣態。教師要著力從環境的營造、活動的組織和評價的落實等方面實施小學數學創想學習的教學,以幫助學生激活創想意識、積累創想經驗、提升創想能力。具體可以營造開放的問題情境、自由的探索氛圍、多維的活動場域,讓學生“做”“想”“變”;進而制訂評價標準,開展多元評價,促進成果遷移。
關鍵詞:創想學習;小學數學;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學習評價
創想學習是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下,借助豐富的想象,利用已有的經驗將知識進行有意義、多向度的關聯,創生出新事物形象的過程。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是在小學數學學習情境下,借助合理的想象、聯想等思維形式,溝通知識之間、知識和生活之間以及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構想出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樣態。小學數學創想學習并非為了創立一個全新的概念、定理或法則,而是對某個已有數學知識的重構和再造,其本質是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它具有情境性、探究性、思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教師需要積極開發適合小學數學創想學習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像數學家一樣親歷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數學學習中成為探索者和創造者。
一、小學數學創想學習的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58。催化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是基于兒童立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不僅能尊重和釋放兒童的天性,還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寬學習的空間,打開思維的通道,使得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運用更靈活,思維也更加自由且富有創造性。
(一)從被動走向主動,變革學習方式
與傳統學習相比,創想學習不是把學生看作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由教師將現有的數學結論直接灌輸其中,而是在有挑戰性的問題驅動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新知的建構過程。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是對僵化、被動的學習發出的挑戰,是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學習方式,能使數學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乏味、毫無新意,而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創意。
(二)從割裂走向關聯,完善認知體系
夸美紐斯指出:人們學習的每一件事情都應該是充滿聯系的。弗賴登塔爾.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M].陳昌平,唐瑞芬,等編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73。數學教學的實質就是建立知識(認知)聯系(體系)。然而,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碎片化、散點式知識教學現象普遍存在。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旨在改變知識之間割裂、數學和生活脫離的現狀,通過重構某個數學知識而實現知識之間、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基于整體思考,構建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網絡,從而完善已有的認知體系。
(三)從旁觀走向親歷,促進深度學習
創想學習中,學生不是學習的“旁觀者”,而是積極參與知識生成過程的“建構者”。皮亞杰認為,對概念或理論的真正理解意味著學生對它的再造。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43。以數學知識“再造”為特點的小學數學創想學習,為學生深度理解知識創造了機會。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思考問題,通過觀察、猜想、操作、驗證、演繹、歸納和抽象等活動,在與同伴、老師積極的互動和對話中,親歷知識的“再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是啟迪思考、增長智慧的深度學習。
(四)從封閉走向開放,培育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創想學習以創生新知識、新方法為目標。新知識、新方法的建構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突破原有思維的局限,跨越思維的重重障礙,才能從舊的“此岸”到達新的“彼岸”。小學數學創想學習是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路徑。教師要基于對數學本質的深入思考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準確把握,設計開放、靈活的問題,提供充分的自由探索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創造潛能和想象力,全方位打開學生的思維通道,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創造性表達。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催化創想學習
學生的創想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支持。教師要著力從環境的營造、活動的組織和評價的落實等方面實施小學數學創想學習的教學,以幫助學生激活創想意識、積累創想經驗、提升創想能力。
(一)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激活創想意識
學習環境(包括內容情境、心理氛圍、物理環境)對激發創造潛能、提升想象空間有著重要的意義。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能有效調節學生的學習心理,催生創想意識。
1.開放的問題情境
開放的問題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觸發想象、成就創造。教師要設計有爭議的、有適度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徒手畫一個圓,再提供直尺、圓規、繩子、釘子、筆等工具,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工具畫一個標準的圓。
2.自由的探索氛圍
自由的探索氛圍是學生創想學習的有力保障,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自由思考和表達的機會,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包括選擇畫圖、列表、列舉、推理等一種或多種解題策略的權利,選擇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或同伴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權利,選擇語言、圖形、模型等表達方式的權利,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質疑他人想法的權利等。例如,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教師直接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求出梯形面積,再組織多種方法的交流,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和比較,溝通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進而推導出計算公式。
3.多維的活動場域
教師在創想學習的教學中,要為學生打造立體的活動時空,拓展多維的活動場域,引導學生從固定教室走向游戲室、實驗室、電腦室、圖書館等專用教室,從教室走向走廊、操場、花園等室外場地,從學校走向家庭、社會,在社區、工廠、商店等場地開展學習。例如,學生認識了厘米、米等長度單位后,教師讓他們測量學校長廊的長度、籃球場的長和寬等,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步測”“尺測”等方法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小學教育教學創新教育研究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