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為了促進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大力推廣對外漢語,我們要正確面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困難,在教材中融入本地文化背景,打破學生理解的障礙,從外國人的文化、語言和表達習慣出發對教材進行本土化改進,是本篇中文論文著重論述的方向。
[關鍵詞] 漢語教材;本土化;教材對比;建議
中圖分類號: H 19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10(2013)11-0120-02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其喜人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背景下,為了促進漢語國際推廣事業,我們還應更加關注在推廣的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不足。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許琳指出“對外漢語教學面臨的真正困難是不能貼近外國人的思維和生活習慣”。[1]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教材內容會造成學生理解的障礙,如被我們稱之為經典的“愚公移山”、“舍己為人”等故事在給外國學生講授的時候,很多外國學生很不理解。為了使教材更容易被對象國學習者接受,就要考慮更具有文化貼近性的內容,漢語教材的本土化由此成為漢語推廣的當務之急。
推薦期刊:《漢語言文學研究》(季刊)2010年創刊,是由河南大學主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語言文學類專業學術期刊,2010年3月正式創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傳播中,它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堅守繁榮人文科學研究、服務學科建設與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生態的辦刊宗旨,崇尚學術中有爭鳴、爭鳴中有寬容、寬容中有立場的辦刊理念。
一、中外本土教材對比
(一)對象國本土出版的漢語教材優缺點
要想讓漢語教材本土化,首先不能忽視本土研發的漢語教材。在對象國有許多當地的學校使用的是當地教師編寫的外語教材。以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為例,雖然有些學校及補習班使用漢辦推廣的教材,但當地的中小學生同時也在使用當地編寫的教材。大學更是如此,從教科書到習題集以及輔助的語法書均有當地老師出版的,并投入教學使用。這類書的優點是更符合俄羅斯學生的思維,語音部分、語法部分運用當地語言編寫更清晰更便于當地學生理解,出版書籍的雖然是具有很高漢語水平的教授或漢學家,但同時也都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漢語學習者,所以更容易抓住學生學習漢語的側重點及容易犯錯誤的地方,編寫的習題具有針對性。也就是說本土編寫的教材適應性很突出,但與此同時實用性不是很完備。本土教材的缺點就在于例句實用性差、詞匯陳舊,文化內容少,習慣用學習本國語言的思維學習漢語,過于重視語法而忽視語用等。
(二)我國出版的漢語教材優缺點
我國出版的漢語教材同樣是優缺點并存,俄羅斯阿穆爾國立人文師范大學孔子學院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本土漢語教師培訓中心針對國家漢辦教材,對本土教師舉辦了兩次教材培訓。從收集上來的調查問卷看,我國出版的教材有目共睹的優點是語料比較新,實用性比較強,設計活動比較豐富,文化背景介紹比較充實,配套的多媒體教輔用具新穎實用。其缺點是中介語不足,對教材中涉及的趣味活動不熟悉,如中國結制作、中文歌曲等本土教師運用起來難度較大,需要同步使用配套的多媒體設備,增加俄籍本土教師的備課量,提升了對教學環境的要求;點讀式的教材很好,解決了前者的問題,但造價偏高,而且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兒童好動且好奇心強,不斷的點讀增大了課堂管理難度;每課教材后供描寫的漢字并不全是以詞為單位,讓初學者容易混淆記憶等。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的張新生教授曾經說過:“本土化是漢語國際化必不可少的階段,本土化教材亦然,知己知彼,兩者相輔相成。知己難于知彼,但知彼有利于知己,何謂己——漢語、文化及社會等諸多方面,何謂彼——外語、文化等諸多方面,學生及其漢語學習過程和特點是重要的方面。”[2]所以如果真的想使我國漢語教材本土化,筆者認為我國教材與對象國教材之間的對比借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二、漢語教材本土化建議
意大利帕多瓦金龍語言學校校長、威尼斯大學教授李雪梅認為,教材的編寫,特別是如何實現其國別化和本土化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僵局,她認為一方面母語教師國外教學經驗不足,對本地文化社會不夠了解,難以擺脫固有模式;另一方面,國外本土教師又缺乏專業知識和對于漢語的了解。現在許多漢語教材只起到簡單的翻譯作用,不能貼近外國人的思維和生活習慣,如果不了解當地的語言、文化、社會情況,就無法真正地寫一本適合本土的教材,也只有從外國人的文化、語言和表達習慣出發對教材進行本土化改進,才能使教材具備實用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通過她的闡述以及總結上文針對中外漢語教材編寫的對比,筆者總結出漢語教材本土化的建議:
1.充分結合中外出版的漢語教材,請中外專家共同編寫教材。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特點及學習規律,如果把雙方語言的學習特點有效結合起來,相信學習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以俄羅斯為例,俄羅斯人的俄語學習書上剛開始都會有詳細的發音舌位圖(如圖1),字母分清音和濁音且成對兒出現。我國出版的漢語教材,其中兒童教材如《跟我學漢語》、《漢語樂園》、《快樂漢語》,成人教材如《新實用漢語課本》、《體驗漢語》等,拼音部分不夠詳盡。《新實用漢語課本》相對來說好一些,針對拼音有詳細的發音方法及大量的配套練習。而其他教材則是注重交際為主,而且大部分教材沒有舌位圖,只是配套的教師用書上有舌位圖,拼音的講解主要靠老師自己找方法。同樣以俄羅斯為例,俄語版教材后面附錄一般會有漢語拼音與俄文字母的對照表,但如果把中俄的發音規律做對比,或用圖示畫出來,對比圖、舌位圖(如圖1、圖2)、發音圖或直接用當地語言準確詳細翻譯的發音規律等,這樣既降低發音的難度,增強了趣味性,又減少了對外漢語教師過多中介語的負擔。俄羅斯當地出版的漢語教材與中國發行的優秀教材結合起來從而產生適合當地漢語學習者的新漢語教材。或者可以請中外雙方均具有一定資歷的專家根據當地的學習情況共同開發適合當地或該國人民學習的教材使之真正意義上實現漢語教材本土化。
2.加強對當地本土漢語教師的培養。教材的使用人群不僅是漢語學習者還有漢語傳播者,也就是漢語教師。對母語是漢語的中國老師來說漢語并不是問題,而由于文化的差異,思維方式的不同如何講授漢語使外國學習者更容易接受成為漢語傳播者最關注的一個問題。能根據教材的內容,游刃有余、信手拈來的舉出與對象國國情、當地風土人情相關的例子是本土教師的專長,而這點對漢語為母語的教師來說往往是望塵莫及的。所以漢語教材本土化需要轉換思維,從適應學生上升到培養教師。如向當地大量贈送推廣我國優秀的漢語教材,在本土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也是教材本土化的過程。然后有關部門如當地孔子學院定期舉辦互訪聽課、教案評比、教材反饋、課程評比等活動,收集各個有助于漢語教材本土化的素材,如整理本土教師根據教材編寫的例句等。這些無論是對我國漢語推廣者日后的漢語教學工作還是對漢語教材本土化的進展都是寶貴的財富。
3.增加教師用書的中介語。“腹有詩書氣自華”,漢語傳播僅教簡單的日常用語是不夠的,我們傳播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我們悠久而燦爛的文化。我國的上下五千年、詩詞歌賦、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寫入教材由母語為漢語的教師使用并不是件難事,但如果要是給外籍本土漢語教師使用,恐怕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對在海外傳播漢語的教師們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無法嫻熟掌握對象國語言經常會出現“茶壺里煮餃子—有口倒不出”的無奈。所以,漢語教材本土化的另一個側重點,并不是教科書本身,而是與之配套的教師用書。教師用書應有充分而詳細的中介語,最好是當地語言,尤其是語法和文化部分,這樣使本土教師更方便理解教材所講內容,從而抓住重點,設計課程。對母語為漢語的老師來說減輕了由于語言帶來的教學壓力,一定程度上掃清了教學上語言方面的阻礙,方便老師教也就更有利于學生學。
結束語
漢語教材本土化是漢語推廣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關于漢語教材國別化、本土化,國家相關部門(如國家漢辦)以及國內外知名學者、教授已多次舉行研討會等活動進行深入探討,如“2009年漢語國別化教材國際研討會、國家漢辦與英國文化委員會共同主持的中英語言教育出版論壇提出了很多高層次、多方面、可操作性強的寶貴意見。而筆者在本文提到只是結合在孔子學院的教學經歷,闡述對漢語教材本土化的所感所想。但無論是高層次的研討還是簡單的教學感想報告,我們的主題是漢語教材本土化,核心是如何更好的推廣漢語;而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漢語真正走向全世界!
【參考文獻】
[1]許琳,解放軍報第5版 2007~01~02。
[2]張新生,2012,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
[3]鄭通濤,方環海,2010,http://www.douban.com
[5]陳紱,朱志平.跟我學漢語[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