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語言作為文化表達形式的重要載體,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用語習慣、民俗風情。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項影視文化逐漸在互聯網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學生群體更傾向于在社交平臺觀看感興趣的影視劇。基于此,通過分析日劇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論述日劇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的選擇方式,研究日劇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旨在為日語與高職初級日語教學的有效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日劇;高職初級日語教學;應用策略
0引言
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尤其體現在課文缺乏創新、對日本文化和語言應用的介紹不具體、語法內容過于密集等方面,不但無法充分激發學生對日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日語環境的缺失下學生也無法熟練掌握日語的口語表達,致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仍停留在初級層次。但將日劇融合到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日語語法表達的印象,還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日語的具體應用。
1日劇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不斷推廣與普及的背景下,電視劇、電影等影視文化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我國社會公眾不但可以觀看本土編創的影視作品,還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美劇、韓劇、泰劇、日劇等其他國家的影視作品進行觀看,在豐富社會公眾視野和眼界的同時還能為小語種學習者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僅通過觀看電視劇、電影的方式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知識并不具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在觀看電視劇時還需通過某些特定的學習方法與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全掌握其他國家的語言技能,也是避免將語言學習變為娛樂消遣方式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將影視作品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應用的教學方式已較為普遍,尤其是日語影視作品時常貫穿于日本文化與日語聽說兩門課程,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時不但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日語語言的具體應用,還能通過直觀可視化的方式充分了解與掌握日本本土文化、風俗習情等內容[1]。但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僅限于日語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對于其他未開設日語專業但設置日語課程的高校而言,普遍難以再次開設專門的日本文化或日語視聽等類似課程。其實一門新語言的學習往往無法脫離于教學情境的創設,尤其是在語法結構、詞匯應用等方面更依賴于教學情境的支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若僅通過書本中的固定示范例句了解語句的基本含義,卻未深入研究語法的應用環境,很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將日語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甚至產生一知半解的學習現象。因此,在日語語法、詞匯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入日劇片段,在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幫助其更好的掌握日本文化。
創作日語影視作品的初衷不在于為日語學習者提供學習便利,而是作為一項影視產品供社會公眾進行觀看與欣賞。盡管市面上已出現由國際交流基金提供的“日本語教育用 TVコマーシャル集”等專門用于日語教學的影視作品,但其在應用過程中可供教學使用的數量有限,無法充分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會選擇適合的日本影視片段。實際上并非所有的影視作品都可以作為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其中還包含著部分以搞笑為目的、故意使用錯誤日語臺詞的影視作品[2]。對于初級階段正在學習日語的學生而言,其尚不具備區分正確或錯誤語法的能力。基于此,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確保選取的影視片段符合教學要求,通過正確的日語使用場景幫助學生規范語法結構,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反面教學案例幫助學生了解錯誤的日語表達,并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對此進行對比分析與總結歸納。另外,在日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適用于學習的日劇影視作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感興趣的題材,精心挑選適合的日劇進行自主學習。
2日劇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的選擇方式
日劇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以季度為播放檔期,具體分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劇集,通常以每星期播放一集的頻率,在三個月內播放完畢,平均總集數為10~12集左右。與此同時,日劇還包括大河劇與晨間劇等類型,不但集數較長,其在內容的編創方面也普遍以某個特定人物的一生或歷史事件為主。此外,日劇的題材范圍也較為廣泛,主要包括刑偵類、懸疑類、純愛類、勵志類、校園類以及社會類等。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應用日劇影視片段時,并不需要拘泥于某個特定類型,而是可以廣泛選擇適用于語法結構的影視場景,但在初級學習階段,學生對簡形體的了解與認知有限,因此教師應盡可能選用帶有敬體形式的語句片段。
日劇影視作品普遍以標準的日語發音為主,小部分故事情節以人物發展需要為基礎選用了地方方言。在日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含有標準日語發音的節選片段,但對于涉及日本地方方言的片段內容也可以適當向學生進行延展性教學。例如,2019年播放的晨間劇《緋紅》就是基于日本關西地區為背景播放的電視劇,其人物角色也普遍以關西方言為主。
3日劇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高職初級日語教學中,學生熟練掌握五十音圖后可嘗試接觸相對簡單的“自我介紹”表達句式,尤其是諸如“はじめまして、xx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等基本的自我介紹形式。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式記憶的方式掌握以上自我介紹用語時,還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職場對話、面試環節、人際交往場景、校園活動等具體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分別在不同場合下體會不同日語表達方式的用法,并為學生播放與自我介紹相關的片段,要求學生認真觀察主人公在特定場合下是如何運用言談舉止進行自我表達的,以此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晰地了解日本社會各層面表達自我的方式。
對于“お疲れ様です、お疲れ様でした、ご苦労様です、お先に失禮します”等列示在詞匯表中的短句,將其轉換為中文后的含義并不復雜,學生進行理解的難度也相對較低,但在中文語言應用過程中卻很少涉及到這種表達方式,或者說應用的場合也各不相同。在日本環境下,以上表達方式通常適用于職場人員,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職場相關的影視劇片段,以此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表達方式的特定使用場合。
推薦閱讀:基于“金課”理念下的大學日語教學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