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建設面向專業群的專業教學資源庫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資源庫架構的頂層設計、資源的分類推送策略、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挖掘專業群內課程共性、校企共建1+X證書培訓資源等舉措,建設面向汽車領域專業群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有助于提升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應用廣度、服務高職“百萬擴招”等工作的實施,為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借鑒或參考。
關鍵詞:專業群;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庫;汽車制造
0 引 言
近些年國家先后發布的有關職業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均提到職業教育信息化改革,而且資源庫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建設任務書中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基礎、要求和表征[1]。教學資源庫一般以專業人才培養為依托,建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一般以專業的就業崗位面向為導向。而隨著汽車制造產業向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展,人才培養要求發生了較大變化,一個專業可能面向多個企業崗位,或者是專業相關工作領域,規劃并建設面向專業群共享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培養“一人多崗、一崗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對適應汽車制造企業轉型升級階段的人才培養培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2,3]。因此由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于2019年立項建設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緊跟行業、企業崗位對人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以專業教學資源庫為基礎,探索建設能夠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的專業教學資源庫。
1 資源庫建設項目頂層設計
專業教學資源庫面向國內乃至國外的學生、教師、企業用戶以及社會學習者四類用戶,服務用戶范圍廣、知識層次跨度大,因此必須從院校、企業以及社會的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培訓的實際需要出發,以著力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素材資源為核心,進行資源庫的頂層設計與規劃:
(1)根據資源庫建設貫徹“共建共享”理念,以面向專業群內關鍵崗位知識技能的需求為中心,構建了資源庫項目建設的總體規劃。規劃構建了專業園地、課程中心、微課中心、企業學院、虛擬仿真、技能實訓、1+X等多個資源子庫,同時優化資源庫子庫內容的定位,資源庫中的資源素材要由汽車制造向整個汽車領域延伸,服務對象要由汽車制造專業人員向汽車技術專業群相關人員擴散,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架構邏輯如圖1所示。
(2)以服務專業群內教師、學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四類用戶為宗旨,秉承“能學、輔教”的定位,根據各位用戶的資源需求與應用特點,為不同類型用戶設置不同的使用權限,并推送不同的子庫資源,以滿足各類用戶的個性化學習與使用的需求,具體資源庫用戶子庫推送策略如圖2所示,系統主要功能界面如圖3所示。
2 建設與應用的主要措施
2.1 構建課程體系
根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與崗位面向,構建專業的課程體系。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的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和面向職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作業標準為基礎,梳理汽車技術專業群的崗位能力的共性與個性,優化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構建面向專業(群)的專業課程體系[4]。共同構建了專業群公共技術平臺課程、職業崗位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個性化選修課程三大課程模塊,以滿足專業群內不同專業人才授課、培訓的需要。
2.2 拓展課程應用
挖掘專業群內課程共性,拓展資源庫課程應用的廣度與深度。充分挖掘專業群內課程共性,對群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共享,充分發揮專業群的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構建面向專業群的共享專業(培訓)課程資源,充分拓展汽制資源庫“共建共享”的內涵與潛力,提升資源庫應用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滿足教師教學、學生企業員工以及社會學習者個性化教與學的需求[5]。具體做法為:
首先,以各聯建院校汽車相關專業群的組群邏輯、課程體系為基礎,建設面向專業群的11門公共專業基礎課程及資源。例如:汽車文化、新能源汽車技術等。
其次,挖掘專業群內各專業的核心課程的共性,開發滿足專業群內各專業組課學習需求的專業核心課程、部分專業共享課程及資源。例如:汽制的專業核心課程“汽車發動機裝配與檢測”不僅可以滿足汽制專業的教學,還可以滿足汽修專業的教學;部分專業共享課程如“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不僅可以滿足汽制專業,還可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的學習。
通過上述方法有效地避免出現單個專業“獨木難成林”的局面,進而助推汽車相關專業群內各專業的協調發展,形成有利于資源庫持續建設與更新的共生生態圈。
2.3 建設前沿課程資源
緊跟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建設一批符合崗位需求的前沿課程資源。結合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開發建設一批符合崗位需求的前沿課程資源,作為各院校單位人才培養需求的專業個性化選修(拓展)課程。因此,在汽制資源庫中不僅規劃建設了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汽車智能制造技術等智能技術方面的課程,而且還規劃了現代汽車企業生產現場管理、汽車制造質量分析與控制等汽車制造質量管控方面的課程。以滿足未來汽車產業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技術轉型升級過程中,對相關崗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的需求[6]。
2.4 共建1+X證書培訓資源
響應職業教育改革號召,校企共建汽車領域1+X證書培訓資源包。1+X證書制度的實施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制度的重大創新,也是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建設1+X證書相應的培訓資源對推進1+X證書試點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資源庫建設團隊以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開展課證融通,分別選取了“汽車發動機裝配與檢測”和“新能源汽車技術”兩門課程為試點,將“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和“智能新能源汽車”2個首批“1+X試點證書”的部分技能考核標準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并構建了“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測”和“新能源汽車的維修與保養”兩門1+X基礎培訓課程,邊建邊用,助推汽車領域1+X證書試點工作。
2.5 打造關重技能培訓資源
資源庫不論前期申報、資源建設,還是后續推廣應用都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沒有企業的參與,建設不出滿足產業/企業人才培養需求的素材資源。而且國家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中,也提出資源庫需要企業深入參與[7]。因此,資源庫素材資源的開發必須與企業開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并緊跟企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以及先進管理模式的發展[8],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崗位作業標準,梳理出企業關鍵崗位對應的技能點,并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現場式等教學形式,建設一批實操性強的重點技能訓練培訓資源[9]。此類資源不僅可以滿足在校學生的技能實訓教學的需求,而且可以滿足企業員工或社會學習者入職、技能考證、崗位晉升等培訓的需要,還可以通過校企產學研的全方位合作,鍛煉培養教師隊伍,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
2.6 明確目標與分工
根據政策文件設立目標,明確團隊成員分工。認真研究當年的《資源庫建設的工作手冊》《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驗收評議重點和指標》等資源庫建設指導文件,確定能夠清晰反映資源庫預期產出和效果的建設目標,將任務分解到各個資源庫參建團隊,做到“任務拆分、責任到人;節點督查、定期考核”。
2.7 強化過程管控
細化建設任務指標,加強過程管控。根據各聯建院校承擔的建設任務特點,明確各項任務的建設內容與指標,明確資源審核管理流程、明確推廣應用指標、明確經費使用預算、明確項目建設進度等內容,將所有指標進行量化,并簽署子項目任務書,以便項目管控小組對各子項目的建設過程進行監管。
3 面向專業群的專業教學資源庫應用成效與分析
根據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職教平臺的統計數據,目前汽制資源庫已上線運行的20門課程中(標準化課程18門、1+X培訓課程2門),一共被1 130門職教云課程調用/引用組課。汽制資源庫累計用戶超過12萬人,其中用戶人數超過500人的院校有49所,超過100人的有247所,超過30人的達到372所,系統用戶數據如圖4所示。
(a)用戶數據按身份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以下簡稱“汽制資源庫”)中的課程資源得到了院校教師的高度認可。
推薦閱讀:福建省教育廳主管的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