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前言: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地方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建設和諧社會,不僅要有繁榮的經濟,也要有繁榮的文化。群眾文化作為整個文化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標示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高度和水平。因此,各地區對文化工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群眾文化藝術創作者滿懷對生活的熱愛、對創作的熱情,創作了大量佳作,涌現出一大批自己創作、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文藝精品。
1.做好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意義
繁榮文藝創作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的根本任務,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衡量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增強責任感,從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切實抓好文藝創作。
繁榮文藝創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需要,它對于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對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四有”公民,對于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對于為人民群眾生產豐富的精神產品,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進一步繁榮文藝創作,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要求。
因此,文化部門要搭建、夯實文化交流平臺,凝聚文藝作者,讓更多群眾認識、了解本地文藝創作者及其作品,吸引更多群眾參與。
2.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要求
各級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行動為動力,突出抓好主旋律題材和反映地方特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佳作,同時要結合本年度的節慶和大型文藝活動,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豐富藝術展演的舞臺。
文化部門要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好。要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文化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廣大文化工作者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在推進文化建設進程中,堅持和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
一是要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文藝創作為現實服務是文藝自身的需要。任何文藝形式只有不斷開放、不斷進步,才能充滿創造力。因此,只有關注本地區的改革形勢,關注本地區的發展局面,關注人們心態的變化和內心世界的渴求,通過自己的作品,引領時代精神,激發生活熱情,凝聚人民意志,弘揚先進文化,促進地區經濟的振興,才能實現文藝創作自身的繁榮與發展。
二是要切實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人民,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文化工作必須著眼于促進人類精神生活的提升,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認可。要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根本標準,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要準確把握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發展變化的特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做到文化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三是要在實踐中推動文化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文學藝術創作要為現實服務, 群眾文藝創作工作為現實服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創作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這既是文藝自身規律的要求,也是市場價值規律的要求。更多,是對文藝作品數量和門類的要求;更好,是對文藝作品質量和手段的要求。只有做到更多與更好,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接受市場的檢驗。為此,文藝創作必須樹立精品意識和市場意識,多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大獎和大眾相統一,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
3.提高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措施
3.1 堅持以現代題材為主的創作方向,堅持弘揚地域文化特色,堅持大力進行藝術創新。各文藝單位要建立核心創作團隊,大力培養啟用人才,整合提升隊伍陣容,深化開放合作,促使我省電影、電視劇、歌舞、戲曲、動漫等各個藝術門類再上一個新臺階。
3.2 突出特色豐富內容
⑴要貼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在開展文化藝術活動中,要緊貼本地區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符合本地區群眾的觀賞水平和內容需求。創作中要多表現歌頌、贊揚群眾工作和生活的作品,這樣才能有親近感,感召力強,活動富有生命力。
⑵突出地域特色。文藝創作中既要貼近生活,還要突出地域特點,失掉特色,就喪失了獨立性。在創作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中的和諧鐵路建設這個中心來開展。多創作表現群眾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優秀品質、高尚情操、開拓進取的精神作品。
⑶豐富活動內容。在文藝活動中,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時,要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既有大家認知的精典,也有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作品;既有老人熱愛的評書、京劇,也有青少年喜歡的通俗搖滾。可以組織歌唱祖國、歌唱黨的歌詠大會,也可以組織社區群眾文藝專場。可以組織“教師節、國慶節”詩歌朗誦會,也可以組織“構建和諧社會讓生活快樂”的書法美術展覽。活動內容豐富了,才能不斷擴大范圍, 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感召力,從而達到教育人、鼓舞人、感化人的目的,潛移默化地增加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3.3 要建立統籌協調分頭推進的組織領導機制,重點項目評審扶持機制,文藝創作生產獎勵機制,文藝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文藝資源共享轉換機制,文藝宣傳引導推介機制,加快搭建全國性、國際性文藝交流平臺,推動和扶持文藝創作生產。
參考文獻:
[1] 廖嫦.淺談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和發展[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0,4.
[2] 郭麗珍.抓好基層群文創作的幾點體會[J].大舞臺.2010,08.
[3] 劉秋媚.新時期繁榮群文創作思考[J].大眾文藝.2011,08.
[4] 石小舒.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11,12.
[5] 曾素艷.新時期做好基礎群眾文藝創作的幾點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