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課程思政背景下中學俄語學習者核心素養達成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學俄語;核心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隨著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升級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穩步推行,從國家到地方對俄語人才的培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幾年,國內陸續新增開設俄語課程的中學。2018年,中俄首個中學聯盟成立,哈爾濱市第六中學與新西伯利亞112中學分別代表中方12所教育部批準具有保送資格的外國語學校和俄方來自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9個城市的20所優質學校簽署聯盟協議,構筑了全新的中俄基礎教育領域溝通交流平臺,中學俄語教育面臨著發展的新契機。

  自“課程思政”提出以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認同,全國中學俄語課堂模式開始轉變,構建全員、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來越清晰。中學俄語課堂承擔著教授中學生俄語語言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提升學生俄語語言素養、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思政背景下的俄語課堂應加強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保證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實現全方位育人。俄語課堂的教學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1〕。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中學俄語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中學俄語學習者核心素養概述

  教育部于2014年3月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理念。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俄語教學策略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而不斷深化,中學俄語課程標準在改革后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隨后衍生出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其中“俄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培養俄語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對中學生學習發展起關鍵性作用。俄語核心素養決定著學生對俄語這一學科的理解程度,影響著學生對俄語進行利用的能力情況,學生學習俄語的主要目的不是應對考試,而是在現實中對俄語知識進行應用,所以教師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2〕。教師通過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核心素養,可以提升俄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加強文化自信、鍛煉思維品質并提高學習能力。“既要傳授知識,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還要培育認識世界的理智態度,滋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3〕。總之,核心素養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二、課程思政與中學俄語學習者核心素養的關聯度分析

  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生學習俄語不應該僅局限于掌握詞匯和語法,同時要了解俄羅斯文化,培養學習策略,增強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教師教授學生俄語知識的同時,應將所講內容與課程思政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其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于方方面面向學生輸送正向能量。例如,高中俄語必修一第三課為“У вас большая семья(你是否有一個大家庭)”。在這一模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Семья(家庭)”為主題,給學生講述如何用俄語介紹家人的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并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和親情的可貴,從而形成深刻的感受,樹立尊重家人、尊重長輩的人生態度。必修一第四課為“Вы любите природу?(你喜歡大自然嗎)”。教師在與學生探討交流關于自然的常識和感受的基礎上,更應該引導學生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從而喚起學生的生態意識,樹立其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的觀念。

  學科素養是指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面對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情境中的問題時,能夠在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指導下合理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有效地組織整合學科的相關知識,調動運用學科的相關能力,高質量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品質〔4〕。中學俄語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言語技能的同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學生擁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積極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將課程思政引入課堂,在尊重學生個性基礎之上,揭示俄語學習的下一階段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中學俄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現狀

  2014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課程思政”這一概念,為我國思政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課程思政”這一理念不僅在全國高校推行,還為中學課堂提供了寶貴的育人方案。“形成全員育人大思政格局”的觀點于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但由于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措施,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推行課程思政,能夠開發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資源,推進各科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導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積極有效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所有教育主體的協同作用〔5〕。

  為了解中學俄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現狀,我們采用“問卷星”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問卷共包含26個問題,調查對象為中學俄語教師,共回收問卷25份。調研結果分析如下。

  (一)“課程思政”理念未全面普及

  在研究之初,為了解中學俄語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深度,設置了以下三個問題:1.您是否熟悉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2.您是否了解俄語學科核心素養?3.您是否了解中學俄語課程思政教學?所得數據如下:

  調查數據顯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認識、俄語學科核心素養和俄語課程思政教學都未得到全面普及。此外,教師所在的學校幾乎沒有定期的講座或培訓來引導他們形成對“課程思政”這一概念的認識,這說明該理念并未在全國中學俄語課堂教學中得到全面普及。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了解并掌握“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理念的重要實施方法,如果課程思政建設沒有得到全面重視,被嚴重低估甚至是邊緣化,將會導致育德和育才失衡,人才培養的質量下降〔6〕。目前中學俄語課堂與思政教育較難融入的很大原因在于學校缺乏對課堂思政的重視與教師自身政治素養的不足,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自身使命感有利于教學與思政的有機融合。

  (二)課程思政尚未引起中學俄語教師全面重視

  調查顯示,中學俄語教師的教學任務中思政教育的比重不是很高,認為所占比重一般的占52%,很少的占32%,幾乎沒有的占8%,僅有8%的教師認為比重很高。

  目前國內中學生學習科目繁多,學習精力有限,升學壓力大。為進一步了解在俄語課時少、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教師是否經常基于俄語學科核心素養設計探討中學俄語課程思政教學,我們設置了相關調研問題。結果顯示,教師對俄語學習者的能力培養更加傾向于語言知識傳授,對言語技能、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形成的培養缺乏足夠重視。

  (三)教材缺少專門的德育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66%的中學俄語教師會在講解課文時融入價值觀教育。雖然大部分中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認為德育和專業知識都重要,然而新教材中道德教育類課文數量較少,“課程思政”在中學俄語新教材中并未得到明顯的體現。此外,教師應根據所講內容隨機應變,在課時較少的前提下,過分強調教材隱含的德育教育也只會畫蛇添足。教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工具,是培養中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根本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教材的有機融入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關國家未來的發展,任重而道遠〔7〕。

  (四)思政教育遇到的困難

  課程思政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部分地區地理位置偏遠、教學資源匱乏、俄語思政教學體系不完整,從而阻礙了該理念的實施與發展。很多學校的形式大于實質,課程思政與課堂的融合并未得到重視,導致德育教學效果不理想。在中考和高考的壓力下,短暫的課堂時間往往不能為中學俄語學習者提供充分的思政教育,教師應按學生的實際需求隨機應變,合理安排教學設計,教師需要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思政與專業課堂融合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8〕。

  推薦閱讀:大學思政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昂仁县| 江口县| 闵行区| 任丘市| 本溪| 顺昌县| 贵阳市| 珲春市| 安义县| 雅江县| 龙海市| 延津县| 英超| 南昌县| 宁国市| 通渭县| 巴里| 许昌市| 湟中县| 泸水县| 罗平县| 高阳县| 普陀区| 五台县| 堆龙德庆县| 沾益县| 普陀区| 石景山区| 砚山县| 华安县| 方城县| 正宁县| 宜州市| 聂拉木县| 方正县| 云和县| 罗源县| 泉州市| 南开区|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