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技術型人才,主動地適應市場需求。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的社會的進步,計算機基礎成為了招聘環節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如何學好計算機基礎這本運用課程也更顯重要。本文主要從分層教學角度淺談新形勢下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新應用,以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字:計算機基礎 分層教學 自主學習
Abstract: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spirit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technology-oriented talent, actively adapt to the market demand.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basic computer become recruitment link indispensable ability, but how to learn basic computer this course also use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layer teaching on the new situation of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new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is course.
Key words: the layer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utonomous learning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以專業技術為中心,輔以學習各種適應于社會需要的通識技能,從而成為能夠服務社會的綜合性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產業知識化的大背景下,計算機使用技能成為了各企業招聘人才時的基本考察內容,《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也順勢而生,也順勢成為了所有高職學生必修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
然而當前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矛盾,特別是學生對于計算機的熟悉情況呈兩極分化現象尤為嚴重,影響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順利實施。
一、 分層教學的現實需要
由于高職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與教育背景,學生之間計算機操作能力層次不齊。現在學生中有的已經會做一些簡單的網頁,而另一些學生連打字還是保持著“雙龍戲珠”(兩個手指打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僅僅沿用傳統的同步教學法,很可能滿足不了不同學情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削弱了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效果和能力的提升,分層教學在現實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
二、 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而這種方法最常采用的是“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依照其特點分組,分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并運用適當的目標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但不求同等發展;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會提高,但不是同等提高。
三、 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1. 充分了解學生學情
在本門課程開課之前,作一個有關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掌握的問卷調查,從而了解學生學過哪些知識點,對學習哪些內容感興趣,自己在電腦方面有沒有什么專長以及希望接下來學習些什么內容等,通過這些方面的調查可以初步了解各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而為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教學方向。這也就為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奠定了基礎。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將學生分為3大組: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
2. 充分了解教材
教材的把握是開展分層教學的第二步。通過校本教材的教研活動,我將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分成文件管理、漢字錄入、計算機硬件、軟件安裝與維護、常用工具軟件、計算機網絡、文字處理、Execl電子表格、多媒體運用、財務軟件運用等10大模塊。其中將文件管理、漢字錄入、文字處理、Execl電子表格、財務軟件5大模塊設定為基礎模塊,也就是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內容。其他幾大模塊可以作為學生的選修模塊以提升其更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3.教學過程的分層
教學過程的分層是分層教學實施的中心和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這種分層互動的新教學模式,對任課老師來講是一種挑戰,但更需要硬件條件的支撐。我校計算機課程全部在配備有多媒體教學系統微機房上課,教師通過教學主機可以自如地跟每位同學的子機進行人機對話和交流。這有利的硬件設施給老師實施分層教學提供了基礎條件。
3.1 備課內容的分層
在備課過程中,要針對不同模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內容以滿足其不同層次的需要。
如在進行文字處理模塊的教學中,基礎的文字輸入、粘貼、查找,表格插入,文字編輯,格式編輯,模板處理等知識是針對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而更深層次的格式處理,套用模式,繪圖處理,多文檔處理和文檔在排版中的運用等知識則側重于那些已掌握基礎知識并亟待學習高級運用的學生。另一方面,在作業布置上也要體現出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區分作業難度,讓學生學有所練,學有所用。
3.2 教學過程中分層對待
在教學過程中,對“高水平”學生,教學的目標是拔尖,擴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鼓勵其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提問,最大化提高其學習效果;對大多數“一般水平”學生,目標是整體提高,要求他們在掌握課程中基本技能之外,對拓展的高級運用有所了解;對于學習困難的“低水平”學生,目的是達標,重點為狠抓課內基礎,能解決計算機基本操作中的運用和問題,鼓勵他們敢實踐,敢操作,敢提問。
3.3 教學評價分層
教學目標的分層,就使得教學評價不能再以同一個標準來進行,必須同時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
在評分時,一般書面考試部分占總成績的30%,漢字錄入部分占30%,上機考試軟件方面的內容占40%。書面考試部分基本是一張試卷,主要考核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旨在讓學生擴大有關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漢字錄入部分,考慮到他們以后就業大都會對打字速度有較高要求,必須分階段實現目標,畢業時一般最少要達到每分鐘40字左右,每一位同學都必須做到同一標準。軟件是我們分層考核的重點,我們會根據不同小組的學習內容,設置不同的等級考察內容,從而有效地給予不同層次學生客觀的學習評價。
四、自主學習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以立即解決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后,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去做,而應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線索。要以問題探索引起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為教學活動的主題。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作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能夠使學生學有所樂,樂有所學,實現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和最佳效果。
實現自主學習,學生需要結合已有知識自行完成任務,通過自主探索或者協作開展探究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而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通過相關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去練習提高計算機相關基礎軟件的運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密切觀察學生,與學生多交流,及時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學會賞識學生,通過情感的交流來感染學生,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幫助其克服難關,掌握知識;多鼓勵學生,幫助其設定學科學習目標,用目標激勵其更大的進步與突破。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在運用分層教學法后,筆者感受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如下變化: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態度更加積極,學習效果也同樣有了明顯的進步,可以認為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滿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并更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掌握能力所及的運用知識。總體看來,分層互動的教學方法較之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著顯著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袁伯釗.職業教育分層教學理論探學以致用索與實踐[J]. 廣州教學研究,2004(6).
[2] 林邊菊. 如何創設信息技術課堂的合作學習環境[J] . 廣西教育,2006 (1. 2) .
[3] 李 瓊,吳曉光.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幾點思考[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0, (2).
[4] 包空軍,尚展壘. 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J]. 計算機教育,2007,(1).
[5]吳文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