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生態課堂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強調學生能力發展,將“以生為本”作為教學原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通過科學設置教學目標、開展生命教育、實施多維互動等策略,構建生態語文課堂,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為小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就基于生態課堂視角,對小學語文教學對策進行幾方面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構建;教學實踐;探究
引言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更加關注,語文生態意識滲透也成為一種教學趨勢。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改革要求,關注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每位學生的持續發展。語文學科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的教育,其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這不僅是學生各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將生態課程理念滲透到教學中,為小學生語文能力發展提供支持。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生態課堂及其內涵
按照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問題的自主探究,學生通過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學生講解語文知識,同時融入生態課堂的理念,講解生態與生態學的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通過查詢《現代漢語詞典》得知,“生態”有兩種含義,第一是在自然環境下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狀態;第二是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慣。生態學可以將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建立聯系,是一種系統復雜的學科。眾所周知,開展生態教學課程需要教師先理解生態學的理念和思想,根據語文課程的教學基礎和標準,適當融入生態學的知識。通過研究教材和教案內容得知,學生與課堂屬于因素相互關系,教師起到協調課堂并開展教學活動的作用。生態課堂需要教師將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等諸多因素分別羅列,構建一個多樣化、系統化的整體性課堂。根據目前的教學理念,教師講解語文知識要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和教學規律,融入的生態教學理念要盡量自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課堂。
為了順利開展“生態課堂”教學任務,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統一的學習目標,尊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喜好,完成教學思想的傳授。根據發展要求,教師既要保證學生了解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又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根據全面發展理念,教師從尊重的角度出發,按照學生的個性制定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的目標,融入生態學的思想,妥善處理教師、學生與課堂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學生在該系統下可以更認真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要與教學環境相關,在這個大的系統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講述的語文知識和重點要相互關聯,提高學生認知的同時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真正做到在精神世界產生共鳴。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知識有微妙的變化,學生按照教師引導的方向對學到的知識有更深的感悟,最終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由此可見,生態化教學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有巨大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營造特殊的學習氛圍和發展空間,按照學生的發展狀況制定可持續的生態系統,遵循原有的教學理念和思想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培養。教師秉承“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將語文知識與學生的思想作為教學核心,最終創造富有特色的生態教學課堂。
二、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設置符合“語文”特點的生態教學目標
教師要突出語文的重要性。根據學生要求對語文知識賦予更高的使命:完成語感的培養和邏輯思維鍛煉,豐富學生精神世界,讓學生擁有更強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要注重教學重點的把握,絕不可以只講簡單的語文知識,而不為學生構建系統的學習框架。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三個維度”,同時創建階段性目標,按照語文課本單元教學重點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價值。
比如針對《小蝌蚪找媽媽》這一教學課程,教師可以按照以下順序開展教學任務:首先,為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腦海中勾勒小蝌蚪找媽媽的畫面;其次,教師對課文中的生僻字進行講解,通過組詞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記憶;最后,教師為學生講解文中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并植入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思想。通過這三個階段的教學,學生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也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開展教學任務。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朗讀訓練和寫作機會,對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提高,針對性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制定科學的學習步驟和方法,符合自身學習邏輯,最終提高語文水平和素質。
(二)利用生命教育觸及學生心靈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它通過文字的精準表述,讓人們了解文字的價值和五彩斑斕的世界。翻開語文課本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文章創作者通過文字對自身的經歷進行記載,滲透出生命教育的價值。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充滿讓人信服的人生哲理,給學生以啟示和感受,使學生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生命意義有更深的理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教師應發掘與生命相關的素材,融入生態學的理念,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凈化,使學生對文本知識有更深的感悟,從而對生命有更深的解讀和思考。
比如在學習《寒號鳥》這篇文章時,寒號鳥因為不做窩而凍死給學生很深的感觸,學生不能理解已經快要凍死了,為什么還不做窩。教師從生命教育的視角入手,通過分析課文,讓學生對寒號鳥的行為有更加深入的認知,最終了解到寒號鳥是因為懶惰,做事總是得過且過,不能對自己負責,最終導致它被凍死。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小學生樹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小學生能夠理解做事不能懶惰、不能得過且過的道理。
(三)將生態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以互動的方式開展教學課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知識的探究和學習,通過教師給出的開放性問題,合作探究答案。為了提高學生的成長進度,教師要求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突出重點,對討論的結果進行記錄,并做好結論總結。以交流的方式完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學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短處,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設置的學習目標貫穿整個課堂,同時給予學生更多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想。
比如《大禹治水》一課教學,課文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教師在初步解析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大禹三過家門而入?”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回歸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良好的互動,相互參與、共同討論,完成知識的探究時,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加強烈,同時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更愿意將自身的想法與教師交流,方便教師為其制定訂成長計劃,加快成長進度。
三、結語
通過對語文生態課堂構建的研究,能夠明確生態課堂基于“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強調發展學生個性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心理機能與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的發展,對學生未來學習和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丁園園.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構建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
[2]成曉紅.讓語文課堂搖曳生命之綠——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
[3]盧耀成.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J].名師在線,2019(26).
推薦閱讀:小學語文雜志 是什么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