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我國高校也相繼開設了韓語課程。但從當前高校韓語教學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由于兩國文化差異較大,韓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鑒于此,論文對高校韓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韓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教育展開探討。
【關鍵詞】韓語教學;教學問題;文化滲透;高校
1 引言
隨著中國與韓國在多領域不斷加深,我國韓語的學習者越來越多。巨大的韓語學習需求也使得眾多高校開設韓語專業,以培養綜合性的韓語人才為目標,符合招生條件的學習者可以通過接受高校的韓語教育提升自身的韓語水平。但隨著開設韓語專業高校的增多,傳統韓語教學模式所顯現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高校韓語教學模式很少與時俱進,依舊采用老一輩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習者學習韓語效率低下,韓語綜合運用素質欠缺。為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韓語人才,我國高校韓語教學模式需要重新構建。
2 高校韓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觀念落后
韓語作為國外語言學習方式與漢語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開展韓語專業課程的時候依照傳統的方法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實際練習,韓語學習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教師作為主體學生總是在被動消極的學習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實際的練習,也欠缺足夠的參與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語言的語法,過分重視語言的規則性,而忽視了學生要學好語言所必須具備的實際練習,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參與性,這些種種都阻礙了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
2.2 教師依賴教材,缺乏實質性教學方案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導致一切教學任務從教材出發。而教師所面對的高職學生此前并沒有韓語學習的基礎,因此,學生首先需要的是教師的積極引導。而且如果教師一味的依照教材進行課程講授活動,也會從另一方面打消學生進行韓語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韓語教材所講述的韓語知識一般注重于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如果教師缺乏實質性的教學方案或沒有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進行視聽說能力的教育,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韓語應有能力,影響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專業。
2.3 高校韓語教學方法陳舊
當前,教學中教師教學依照只是依照教材講解,課堂活動較少,不能有效調動學習者學習韓語的積極性,教師常常忽略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填鴨式教學模式依舊存在,并仍是韓語教學主流模式。然而第二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不能只局限在一種教學模式內,這樣會使學習者對語言的學習產生抗拒厭煩的心理。我國學生所用的韓語教材也過于陳舊,不能完全詮釋現在韓國的流行語言詞匯,如果教師還用老舊的教學模式,忽視韓語詞匯的發展變化,不能及時更新補充教材內容,培養的學習者就不能很好地適應當今的韓語文化。由于韓語教學地快速發展,許多高校需要大量韓語教師,教師的教學質量良莠不齊,有不少韓語教師教學經驗并不豐富,教學能力有所欠缺,加之使用僵化的韓語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學習者學習韓語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4 教學體系不完善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韓語教學來看,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通過諸多實踐調查發現,在我國各高校,韓語作為一門小語種,不像英語那樣擁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其教學開展情況不容樂觀,教學體系不很完善。雖然近幾年隨著韓流明星進入中國市場,我國學習韓語的人數在不斷增多,但是韓語教材的試驗時間較短,沒有得到較科學的驗證,很多教師也是在不斷摸索中教學,學生也沒用像學習英語那樣的熱情,只是當做一門普通的課程,缺少學習的積極性[1]。
2.5 師資力量匱乏
要想穩步提高學生的韓語水平就需要有足夠的師資力量做支撐,這不僅對教師群體的數量有嚴格要求,對于教師的個人水平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就現狀而言很多中職院校韓語系的老師專業水平盡管專業水平滿足基本標準但是距離韓語專業的教師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難以將韓語教學恰當的與課程內容結合其來,在教學的專業性和技巧上不如韓語專業的教師,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職教師中水平較高的教師還是占很小的比例,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難以保證學生最大化的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
3 高校韓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教育
3.1 以教材為基本,創新教學方法
高職韓語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只依靠教材進行課程的設計和教學,而是要以教材為基本并主動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和國家的時事熱點問題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這樣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并對于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在講述韓國文化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教學法,啟發學生從中國文化出發對比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相近和不同之處。
3.2 使用韓語交流,掌握韓語知識
目前智能化時代來臨,手機在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程度也比較高,基于這一現狀教師可以考慮采用鼓勵學生運用韓語進行交流,將韓語帶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促進學生在日常交流中學習韓語,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韓語水平,并且在實際的運用中感受韓語文化,深刻體會韓語與漢語的區別之處,感受差異再學習,這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時,口語的交流也有助于學生提高對于自己口語表達能力的信心,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加強對于職業技能的學習,幫助學生在日后更好的在企業實習和工作[2]。
3.3 立足韓國文化,創設合理情境
不同的語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學習一門語言,首先要了解語言的發展歷程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語言,全面提升語言的應用能力。教師在韓語教學中,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深刻了解韓國文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韓國文化,提高學生的韓語應用能力,能夠靈活的應用韓語詞匯。在實際的情境中,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理解相同詞匯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進而使學生可以在合適的情境中應用合理的詞匯和句子。
3.4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內容,是培養應用型韓語專業人才的關鍵環節。實踐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應注重將韓語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性課程有效融合,使學生在韓語語言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業務技能。教師應始終將學生交際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作為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如“韓語協會”“韓語角”等結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舉辦各種韓語舞臺劇表演、韓語寫作翻譯比賽、韓語演講比賽等活動,促進實踐內容的具體化。另外,加強校企合作,創建韓語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將認識實習、口語實習、畢業論文與設計、畢業實習、創業競賽等實踐課程放入企業實習基地,并聘請企業中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技術人員擔任實習指導老師,手把手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不斷重組知識結構體系,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業務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
3.5 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是“互聯網+”平臺下新型的教學模式,線上有大量的韓語教學視頻資料,教師和學習者可以運用線上的教學資料與線下韓語課堂教學內容同步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學習內容,在線上平臺資源中選擇針對線下教學內容以及針對教學重難點,尋找最合適的教學法。學習者也可以通過線上資源提前預習。例如,《綜合韓語》這門課程,線上有大量的資料,包括教學PPT60張,知識點講解的視頻600個,補充的韓國文化的視頻15篇,以及單詞的發音音頻,等等。學習者在《綜合韓語》課程時,可以先自行預習,在線觀看知識點講解視頻以及PPT,課上解決向老師請教不熟練的韓語發音以及其他問題,課后還可以在線查閱資料進行鞏固練習,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在“互聯網+”的環境中得以優化提升。
4 結語
在中韓關系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兩國的交流往來越發頻繁,這就需要更多學習韓語的人才順利完成交流過程,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對于韓語教學的教學,進一步加大對于相關教師的培訓力度,促進韓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韓語,感受韓國文化,同時,促進學生掌握過硬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我國的企業輸送更多的韓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聶宏藝.提高高校韓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
[2]姜春玉.高職韓語總體課程構建及優化教學策略的若干思考[J].黑河學刊,2016(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