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小學教育論文發表了小學教育傳統科學教學如何提升觀察能力,論文探討了傳統科學課教學中不利于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方面,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實施方案,這樣才能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教育論文,科學教學,觀察能力
在小學的教學體系中,一方面,科學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大自然、對于日常生活的認知;另一方面,有助于為學生進入初中后的理化生學習打下基礎。過去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科學課一直被當作是“副科”,不被學校、教師和學生所重視。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科學課的價值。為了有效地提高科學課的教學效果,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傳統科學課教學中不利于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方面
小學科學的課程標準中將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劃分為三個維度,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其中科學探究是技能方面的主要內容。而觀察能力又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所以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傳統的科學課教學模式中,存在著一些不利于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地方,主要體現為:
(一)脫離生活進行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是“就事論事”地講解教材上的內容,卻忽視了將教材上的內容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進行對比和聯系,也沒有引導學生自主地根據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事務和現象,結合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進行自主思考。導致教學脫離生活。這樣的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使學生難以尋求到科學學科知識與大自然、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所在,使學生難以明白科學學科知識在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雖然他們或許通過學習,掌握了教材內容,但這種掌握卻建立在“讀死書,死讀書”的基礎上,其科學素養并未得到提高,那么觀察能力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二)不注意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
這個弊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卻忽視了給學生演示實驗,也沒有給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機會。尤其是一些學校,特別是邊遠地區的農村學校受制于教學條件,常常沒有開展實驗的機會。二是雖然教師也給學生演示了實驗,并給學生安排了實驗操作的環節,但這種實驗環節卻缺乏針對性,缺乏與理論教學的有機配合,缺乏同理論教學的互補,導致實驗環節淪為“走過場”。學生除了“看看熱鬧”之外,并沒有從實驗中真正得到啟發,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三)不注意課內外教學的結合
一些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將教學場所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未能注意課內外的結合,沒有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意識。但科學學科知識體系恰巧是來自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如果不注意課內外教學的結合,不去引導學生對大自然進行觀察和思考,那么學生的觀察能力自然也就難以得到培養。事實上,不少劃時代的科技成果都是建立在對大自然和生活進行充分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的。比如,著名的“牛頓第二定律”,便是牛頓在觀察到“蘋果落地”后一瞬間產生的靈感。
(四)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完善
不少從事科學課教學的教師,雖然理論知識較為充分,吸收和理解教材上的內容并沒有問題,然而因長期受制于應試教育模式,習慣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其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尤其是對基于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認識不足。這導致他們在教學中,不懂得、不能熟練運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導致教學效果打折扣。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實施方案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應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注重教學設計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結合生活來開展教學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聯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事物和現象,讓學生結合教材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使他們了解到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是來源于大自然及生活中的哪個方面?又是怎樣體現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比如,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的《有趣的浮沉現象》,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小的時候折紙船的經歷,然后讓學生思考:紙船放入水中是漂上來還是沉下去了?我們平時在生活中見到的一些東西,如木塊、鐵球等,哪些放入水里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哪些又沉下去了?
(二)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
首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的建設力度,確保充足的實驗器材和完善的試驗場所。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機地安排實驗方面的教學。在講解理論時,要有意識地同演示實驗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來鞏固理論知識。然后,將學生分組,開展實驗操作。比如,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的《指南針》,我們在教學時,要一邊為學生講解關于指南針的理論知識,為他們親自對指南針的使用進行演示,并提醒他們注意觀察。演示結束后,就要以同桌二人為一組,進行指南針方面的實驗操作,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進一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仔細觀察。
(三)注意課內外教學的結合
我們要有意識地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讓他們親身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觀進行察,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轉化。比如,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的《玩滑梯的啟示》,在學生進行了課堂學習后,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他們到公園,一邊分組玩滑梯一邊進行仔細觀察,并結合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思考在這些現象中包含著哪些規律?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教師要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為教師,我們在平時要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學結構,使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方法得到升華,促使我們更好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尤其是要虛心向那些對新課標掌握得較好,善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教師進行討教。
三、結束語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要求我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要求我們努力學習新課標的精神,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我們才能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趙明潔.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J].小學時代,2014,(08):87-88.
[2]黃曉,孫麗偉.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范化和學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15):79-81.
作者:楊少華 虞召峰 單位:山東省臨沂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省臨沂第六中學
推薦閱讀:《阿壩師范學院學報》(季刊)創刊于1983年,由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主辦。本刊堅持“學術性、師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有機結合的特點,積極發揮理論教育、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決策論證等各項功能,努力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收到良好的辦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