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必須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首先,有利于學生在用英語交際時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一個不具備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人很難能正確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其次,教師適當地介紹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有益于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第三,能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與外國人交談時,外國人對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但是如果違反了說話規則,就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梢?,文化學習對于口語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英語能力,中學教學,教學管理
良好的課堂效果好像源頭之水, 有了水源,才能有涓涓的河流。因此,只有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使學生增加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才能感到有話可說, 否則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使學生在表達中感到無話可說。首先,努力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教學的首要地位,使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學活用的 “成就感”, 激發其開口表達的欲望,使學生能夠梳理、完善感知到的知識,使自己真正成為知識的駕馭者,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有力的一種刺激物。 學生在運用所學語言的過程中就會體會到語言表達的樂趣。 其次,教學中還應當進一步有意識地強化口語教學,學生聽說能力提高了,自然會促進讀寫水平的提高,最終達到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良好的口語也是學生持續學習英語的內在潛力。第三,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信心,鼓勵學生開口,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還可以設置一些討論、游戲、比賽、表演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熱情,學生在快樂的教學活動中運用了英語,也體現了自身的價值。當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漸漸濃厚時,他們的主題參與意識就會不斷增強,英語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在課堂下盡量與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帶頭講英語、練英語,以身作則,加大學生課外的口語實踐量。第四,充分利用校本課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口語聽力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接受多元文化地教育,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最終培養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是否處于對應的語言環境是口語訓練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國的英語學習者大都處在非語言環境(Nonlanguage Environment)這種客觀因素,只好用語法知識和邏輯分析能力來彌補其不足,正因為如此,一些多年的英語學習者有著深厚的語法功底,但是口語卻成問題,即使講出來也很不地道?,F在英語課上一些教師基本上是用英語講解,這對培養“英語”思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口語訓練的作用卻不明顯,因為語言環境包括語言學習環境(Languagelearned Environment)和語言應用環境(Languageapplied Environment),而對口語訓練影響最大的是語言應用環境,也就是學生能處在英語氛圍內自由表達,相互交流。因此,如何克服非語言環境對我國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制約,應成為英語教師和研究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英語專業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以及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為英語口語訓練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但是在目前中學英語的教學中,尤其是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仍存在著不利于口語訓練的因素。
口語也需要一定的詞匯作依托,詞匯多了,熟悉了,口語的流利性和準確性才能得到保證。但根據中學英語大綱,我國中學英語詞匯量要求是3000左右,而日本和俄羅斯對詞匯量的要求則是我國的三倍,懸殊很大,這無疑會使英語口語在低層次上徘徊。同時詞匯表滯后與實際脫節現象不容忽視;口語旨在對外交流,要用實際性詞匯,但很多對外交流中常用的詞匯在詞匯表或課本中找不到,從而限制和影響中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訓練。
由于受長期傳統授課方式的影響,盡管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口語訓練的機會,但目前這種訓練方式有以下特點:一是口語訓練機械性,只是朗讀或回答教師知道答案的有關問題;二是學生的主動性不夠,要求學生回答時,多數沉默不言,只有極少數積極分子響應;三是信息交流性不強,師生不能就答案以外的東西相互交流、溝通。這三個特點體現了中學英語口語訓練在內容與形式上受到了制約,學生在訓練中缺乏興趣和積極性,進而達不到口語訓練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注重突破這個限制。
我們早就提出要重視素質教育,不能實行應試教育,可現在實際上還是應試教育。中學英語教學中幾乎全都圍繞中考、高考這支指揮棒,即使學生的分數再高也是“啞巴”英語。而中學生也為了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重視做題,忽視口語訓練??梢哉f應試教育必然使中學英語口語訓練終年屈居“冷宮”,這也是中學教師和學生忽視口語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