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通過培養學生的園林技術應用能力,將高新技術直接應用于園林管理實踐的工作。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病蟲生活在由環境、植物和天敵等因子組成的復雜生態系統內,所以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與其他學科,如植物學、微生物、土壤學、化學和農藥學等都有密切聯系。在學習和研究園林植物病蟲害時,必須注意與其他有關學科的聯系,才能全面、牢固掌握園林植物病蟲害基礎知識,更好地指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如何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強化技能訓練?怎樣才能在實踐教學上有所突破?反思校內實踐教學,在實訓課教學水平提高的途徑方面作一些探討,與同行商榷。
一、打破實踐課的單教師輔導模式,實行多人輔導制
1.現行林科類學生實驗實訓課輔導模式及存在問題分析?,F行的對林科類學生教學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只負責課程內理論部分的授課任務,而不承擔其中的實驗實訓內容的教學任務,實驗實訓課由專職教師(實驗輔導員)承擔;另一種情況是,課程授課人即是理論課教師,又是實踐課教師。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在實際操作中,第一種模式容易產生理論課與實踐課內容和時間安排上的脫節,第二種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同一個人既承擔理論教學又負責實踐教學,有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綜合提高。同時,理論與實踐結合,便于教師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還可以促進學生把理論應用在實踐中,二者相得益彰。但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學生人數多實踐課難以操作的矛盾,一般學校通常的做法是,任課教師或專職實驗教師將一個班的學生劃分為3~6組輪流到實訓場(室)去訓練,或全體學生到實訓場(室)去訓練。這種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是:(1)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展受到限制和束縛,學生學習的目標性不明確,學生實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2)學生參與面不廣,看的多做的少,教學效率大大降低。(3)林科類專業沒有為實習單位創造效益,實習單位沒有補助,學校和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集中實習交通、住宿、生活等費用很高,學校和學生都難以承受。
2.強化實驗實訓課,實行多人輔導教學。突破常規,增強實驗實訓課教學的輔導力量是加強實踐教學的有效手段。課堂教學中的技能實驗(實訓)課,除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現場輔導以外,據實際情況應再增加幾名輔導老師參與輔導,讓那些技能強、經驗豐富的教師多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去。這樣做一是可以解決學生人數多任課教師輔導不過來的矛盾;二是老教師可以帶動新教師,技能強的教師可以帶動技能弱的,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彼此促進與提高;三是對學生提高監督作用,合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效率。
二、組織建設開放型、多元化的實訓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園林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以培養學生園林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為目的。以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為標準,與園林建設、管理要求相統一,形成真實的園林職業環境,突出實用性,成為集教學、科研、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開放型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始終是實施實踐教學環節的主要場所,是學生進行基本功、技能訓練、模擬操作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的基地。學校是一個典型的園林區,有各種樹木、花卉、草坪等,在校內建設實訓基地,不僅有利于就地開展實習工作,而且對校內園林建設起到積極有效的保護作用。可以在校內建設各種實驗室,建立實驗基地,開展各種研究觀察活動。另外結合第二課堂活動,成立各種機構,加強校內園林病蟲害的檢測、觀察、預防活動。鼓勵和支持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科學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提高科學防治水平。
2.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結合學科特點,因地制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課程教學中,將課堂搬進了實訓基地,由任課教師和現場人員一起實施現場教學。同時,為學生實訓、實習提供充足的場所,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對單位、企業、公司、公園、游園、道路、渠道、水源地周圍綠化帶、綠地、林業部門等都可與主管部門建立實習基地,對實習中存在的些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由教師聯系任務,帶著任務,相對集中在教師指導下一面實習一面完成任務;二是相對分散在實習單位頂崗實習;三是結合就業頂崗實習。任務驅動和頂崗實習解決傳統實習的難題,學生不僅學到了技能,而且還為就業廣開了門路。
三、重視專業師資隊伍培養,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為改進實訓教學提供保障
1.“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使學校培養的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實訓教學的有效開展必不可少,而擔負實訓教學的專業教師是關鍵。培養技能型人才要求有一大批實踐能力比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包括三個層面的要求:一是指在我國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方面的人員構成。二是指學院(系部)各專業任課教師的專業、技能方面的人員構成(包括兼職教師)。三是指教師個人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的能力構成。加強教師培訓,特別是專業教師的培養培訓,努力把他們培養成“雙師型”人才,既是教學研究人才,又是技術專業人才;完善教師考評制度,優化環境,加大激勵力度,特別注重營造尊重知識、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優化教師成長環境,加快了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
2. 專職技能輔導教師的培養聘任。中職學校育人的目的一是為了升學,為高校特別是高等職業學校提供生源;二是為了就業,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中職學校這種“ 職業”的特點,要求中職學校不僅有其文化基礎知識豐富的文化課教師,而且要有專業知識扎實、操作能力較強的專業課教師。因此,在專業技能輔導教師的培養聘任上,可以從現任專業教師中聘任,也可以通過外聘。生產企業、科研院所等部門在職或離退休的高級技師、工程師,他們都掌握實際生產工藝、具備現場施工能力,還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都可聘為相關專業的技能輔導教師。據了解,有些具有很強實踐技能的高級技師、工程技術人員,只要報酬合適,很愿意在外兼職,甚至愿意自帶演示設備和器材參與職業學校的實踐教學活動。
總之,職業教育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并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最大貢獻。在園林病蟲害防治教學中加強實訓環節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的技能訓練,使學生學會綜合防治的觀念去防治病蟲害,為保護和改善我國生態環境,有效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