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文章發表在《礦床地質》上,是自然科學期刊投稿論文發表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綠色會計 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在會計規范制定與會計理論研究中注重人的因素,以會計人為本,實現會計發展中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會計工作改革,主要體現在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綠色會計體系;全面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這是會計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加自覺地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全面發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蘊含著深遠的理性思考,彰顯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面對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投資者、管理者和社會公眾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計信息不但要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運行勢態,而且要成為經濟管理部門重要的決策參考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可以說,會計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會計事業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科學發展觀之于會計,就是要求我們在會計規范制定與會計理論研究中注重人的因素,以會計人為本,實現會計發展中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性。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會計工作改革,是會計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在會計工作中,要全面吸收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并貫徹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
1 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社會經濟主體要發揮更大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既要真正體現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要正確處理好人的自由權與自然、知識和資本的關系,處理好人文精神和制度建設的關系。落實到會計管理工作上,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與專業技能的提高,注重會計管理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要轉變人才觀,建立以人才資源為中心的人事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各層次會計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人才的入口上要嚴把入口關,在隊伍的培養上要實行以職業道德、政治思想和專業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強制培訓和終身教育制度,實現知識結構、道德觀念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為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一整套科學的人才儲備機制、激勵機制和進退機制,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在當前形勢下,會計人員新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會計誠信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誠信是會計人員的安身之本、立業之基,是會計人員公正執業的首要資格條件。我們一定要善于在市場經濟發展大局中找準位置,加強培育會計執業人員的品質。要積極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高、信息質量好、會計人員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的會計改革新路子。
2 堅持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綠色會計體系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人們逐漸認識到,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資源等作為代價,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數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社會進步的綜合評價。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目標的影響下,經濟理論發生了深刻變化,新的經濟理論迅速發展,一改過去單一追求經濟利益的方式,而轉變為追求三個目標的平衡發展:①經濟利益,GNP增長和區域社會發展不因世代更替而衰減;②社會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③環境利益,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動態關系。也就是說,企業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無償和無節制地開發自然資源;同樣,企業亦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因為,資源和環境不僅是當代人,也是子孫后代共同賴以生存的條件和財富。為順應這種形勢,在國外會計行業誕生了“環境會計(綠色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的新會計理念。
在20多年來趕超動力驅動下,我國經濟基本上是走一條靠高投入實現數量和規模擴張之路,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生產能力過剩,造成了稀缺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導致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重產值、輕發展、重速度、輕質量,以犧牲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以當代人生存和發展來損害后代的利益為代價的老路目前已難以為繼,轉變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必須強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和諧、持續發展。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我國發展綠色會計是當務之急。
我們一要促使企業形成環境責任的道德理念,充分認識綠色會計在建立健全中國綠色信息公開化制度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二要建立科學合理、系統完整并符合國情的企業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三要建立完整的綠色會計信息系統和企業綠色報告信息披露制度;四要設計與制定可操作性的綠色會計準則。
3 堅持與時俱進,全面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審計工作是保證各級政府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把國家和人民的錢管好、用好的一個重要關口,是保證資金使用效益、搞好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保證各級政府和部門真正做到廉潔高效的一個重要手段。審計實踐表明,經濟越發展,審計監督職能越要加強,尤其是在當前經濟轉軌時期,違反財經法規、做假賬、會計資料失真以及許多消極腐敗、損失浪費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情況下,審計監督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負有神圣而光榮的職責。審計工作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打造誠信社會,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審計工作要科學合理安排審計項目,進一步深化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企業審計,積極探索經濟責任審計,圍繞當地黨政中心工作開展審計監督。要在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基礎上著力向效益性審計延伸,注重從機制、體制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從而在更高水平上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有效促進被審計單位科學規范管理資金,確保政府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科學發展觀為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要求經濟發展以生態良性循環為基礎,而不再以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為代價;要求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背景下,對環境會計報告、環境審計報告、人力資源會計報告,特別是將一國經濟視同一個企業一樣,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表等來反映其活力情況和發展前景等都成為必然和必需。
自然科學期刊投稿須知:《礦床地質》為專業學術性刊物,刊載礦床地質基礎理論、礦床地質特征及有關的巖石學、礦物學、區域地質學、成礦學、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地質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術新方法、問題討論、消息報道等。讀者對象為從事礦床地質勘察、礦山開發等工作的生產、科研人員和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
參考文獻
1 朱啟貴.建立和諧社會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N].光明日報,2005-9-6
2 孫興華,王維平.關于在中國實行綠色會計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