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環境監測工作不是一個單一的社會問題,它是與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本文從法定地位、基本內容、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現狀和存在問題及建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環境監測,現狀,問題,建議
1、環境監測的法定地位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環境監測實質上是一項政府行為,是各級政府部門強化環境規劃、協調、監督和服務職能的重要陣地,是應用監測技術手段對一切違反環境法律、行政規章和答理制度的行為進行監測,為環境執法提供科學依據的過程”。其明確提出了環境監測的實質是為環境執法服務,為環境答理提供技術支持。環境監測的檢測數據由各級環境監測站具體完成。環境監測站是履行環境技術監督職能并在環境執法過程中法定“舉證”的資格單位;是法定的環境技術仲裁機構和技術鑒定機構;建設項日“三同時”及治理設施的竣工驗收監測;必須有法定的監測機構(環境監測站)負責實施。因此,環境監測站要對所監測的數據及鑒定結果承擔法律責任。
2、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
環境監測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是以環境為對象、運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技術手段,對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關組份進行定性、定量和系統的綜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環節,貫穿環境影響評價的整個過程。環境監測分析有兩大特征:一是以統計學為基礎,互相滲透,又互相結合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組成。二是為社會服務,有效的環境監測分析數據是環境監測的主要產品,各類環境監測數據充分反映了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環境以及各類生態環境的各類環境容量,背景濃度,為各類環境規劃、環境質量和環境評價提供了基礎數據,為環境質量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各種環境因素是否滿足環境建設項目要求,則必須由環境質量結果來表明,因此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管理工作的基礎,為環境監察提供準確的技術依據,為環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技術保障,離開環境監測就無從談起環境保護。環境監測早已經是一項政府行為,充分利用掌握監測信息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4、環境監測的現狀
我國的環境監測網絡已經成為了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體系。從7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共有專業、行業監測站4800多個,環保監測系統監測站就有2200個,行業監測站2600個。國家控制的空氣質量監測站、酸雨監測網站、水質監測網站均100多個,此外還建立有噪聲監測網、輻射監測網、區域監測網等,為實現科學監測這個目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30多年來,環境監測經歷了“認識不斷深化,隊伍不斷壯大,能力不斷培增強,技術不斷提高,工作不斷深入“的發展過程,我國的環境監測能力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總體體現在基礎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監測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理論體系逐步得到完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已經成熟形成,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和環境質量報告制度。制定了種類監測方法標準400多項,很多項污染因子已經有了控制標準和監測方法標準。目前,自動連續監測技術和紅外遙感監測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應急監測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加強和提高。監測信息日報、月報、季報和年報等定期發布,重點流域自動監測水質周報和污染源實時監控等工作產生強烈的反響,極大地提高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而開展的環境容量、污染源普查、污染源總量控制及空氣污染預測預報技術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現在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
5、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環境監測開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具體表現在生態環境監測沒有成熟,土壤、生物、放射性、電磁輻射、熱污染、光污染等領域的監測沒有得到卓有實效的開展。目前,環境監測的對象以水、氣、聲、渣為主,監測手段也以手工操作為體現,監測頻次低,時效性差,監測項目較少,且以綜合指標為主。水質監測項目主要是常規監測項目,大氣監測項目并沒有開展有機物污染物及國際關注的CO、O3、CH4等項目。其次是監測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部分環境監測站正朝著科學監測的方向邁進,其中有的監測站已經擁有具有國際水平的實驗室,而在不發達地區的監測站甚至不能有效的開展工作,已經嚴重制約了整體監測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6、建議
環境監測的作用是如何加速及時、全面、準確地提供環境監測信息。為了更好地發揮環境監測的作用,針對目前環境監測地區差異大,整體水平不高的現象,今后應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努力促進環境監測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動環境監測科學化進程,掌握未來環境監測發展的趨勢,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6.1監測技術科學化。努力開發監測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開展氣溶膠、光化學煙霧及有害廢物的焚化、填埋等處理處置安全性的監測技術;研究建立不同類型生態環境監測的指標體系和監測評價方法;積極參與全球性環境熱點問題等環境保護方面的監測理論研究。
6.2加快數據整理、分析和應用。
6.3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區域,行業部門和環境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
6.4更新觀念,發展高科技的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及時化的監測體系,提升整體環境監測隊伍的素質,大力推動環境監測向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環境科學文摘.2008.01.20.
[2]雪抱塵.結合環境監測實際 傳授環境監測技術.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4-12-25.
[3]孫燕.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 環境管理依靠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1990.10.01.
[4]周濤.論環境管理啟動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陜西環境1995.11.15.
[5]王文勇等2003年環境監測的作用與發展現狀
[6]王志軍 最新環境監督管理與檢測技術標準規范實務全書,中國致公出版社
[7]厲軍,論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環境監測,2000,65-66
[8]奚旦立,環境工作手冊,環境監測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