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理念的提出與推行,走低碳環保之路,支持新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成為時代課題與使命。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低碳經濟視角下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也表現出科技支持不足、重視度不高、推行中阻力重重等實際問題。而環境形勢的惡化,也使得低碳經濟視角下的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具有現實緊迫性。本文主要基于低碳經濟的視角探索清潔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實現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讓我國盡快走上低碳經濟、持續發展的正軌。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碳的排放總量達到了100億t,年增幅3%,總體排放強度下降了4個百分點。一方面肯定了我國低碳經濟政策的引導價值,我國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初見成效。另一方面又說明我國碳的排放量依然不夠理想,低碳經濟的推行任重而道遠。因此為更好地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著手能源結構的持續調整優化,關注清潔能源產業的創新發展。
一、低碳經濟與清潔能源
清潔能源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主要是實現清潔能源的有效開發與深度利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隨著人們環境保護訴求的提升,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備受關注,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必然意味著能源結構的調整,而清潔能源的研發與有效利用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大方向,通過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引導現有能源產業調整,使其更為安全、低碳、高效、環保,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奠定低碳經濟發展的基礎。
清潔能源,顧名思義,能耗低、污染少的能源,多表現為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我國十分重視低碳經濟的引導發展,積極推行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按當前的環境形勢,高碳化石性能源大量消耗,加劇了霧霾、沙塵等惡劣天氣,減少環境污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關系到人類的生存,是沉重而又急迫的課題。基于低碳經濟的發展視角,必須拋棄以污染環境,大量消耗能源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做好清潔能源的深度開發,減輕環境壓力,強化群眾健康保障。從本質上說,清潔能源的產業化規劃與發展是低碳經濟推進的關鍵,而低碳經濟又為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研究視角。
二、我國低碳經濟視角下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性
作為世界能源大國,我國有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雖然能源儲量豐富,但人口基數大,人均占有量較低。其中,煤炭資源在能源總量中占比超90%,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石油資源在能源總量中的占比低于5%,這也決定了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資源為主。煤炭與石油之外,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低于10%,而我國工業化與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勢在必行,能源結構優化的壓力較大。目前,部分地區仍然推行高耗能的粗放經濟增長模式,對資源的開發帶有掠奪性,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增長中有2/3是建立在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基礎之上,大氣污染引發的經濟損失占到了全國GDP的3%,而有效能源的利用率不足40%。對比發達國家,每100萬美元GDP對應的能耗我國是美國的2.5倍,是日本的9倍,因此基于低碳經濟的視角,探索能源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化路徑具有現實必要性。“低碳革命”也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呼喚,新型能源以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為代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必須加以引導,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實現以能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為主要對象的產業形態的建立。積極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經驗方法,立足實際,走出符合國情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之路。
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既存問題
(一)產業發展缺乏政策支持
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必須上升到產業規劃與建設的高度,需要完備的產業政策支持體系為保障,這是由清潔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自身屬性決定的。但就我國清潔能源產業政策支持體系建設來說并不完備,其不完備體現在多個方面。如缺乏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特別是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甚至存在空白的情況。再如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知識產權保護關注不足,很容易導致產業低層次無序競爭。再如缺乏產業發展的平臺支持,專業化的清潔能源產業研究平臺與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銜接不當。
(二)能源消費市場不夠成熟
清潔能源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必須對應相對成熟的消費市場。有消費需求,才有產業發展的動力。而當前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市場的開發具有滯后性。如太陽能光伏產品的主市場是歐美,國內關于并網型太陽能光伏的認知較少,并網型太陽能光伏市場空間小,雖然太陽能產業發展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更多的是產品出口,在產品出口中很容易受到出口國反傾銷與反補貼政策的影響,不利于清潔能源產業化持續發展。而國際貿易的大環境下,貿易壁壘依然存在,這使得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承載著更大的壓力,而對國內市場,南非、拉美等國外新市場的關注不足,消費市場培育有待強化。
(三)缺乏有效的技術創新能力
清潔能源的開發、高效利用以及產業化發展更需要技術的投入。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所涉及到的核心技術主要靠引進,以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為例,雖然我國目前有一定的自主知識產權,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特別是一些相對核心的零部件與材料帶有很強的進口依賴性,一些核心技術還處于引進與聯合設計階段,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不夠成熟,且對應高生產成本,在國際上與同類產品相比沒有競爭優勢。因此,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還需要進行技術上的攻關。
(四)金融支持有待強化
清潔能源的產業化發展,除了政策的引導,技術的扶持,也需要財政的鼎力保障。我國著手構建了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金融財稅體系,以低碳經濟為主要投資對象的第一支低碳基金——浙商諾海低碳基金成立。但總體來說,金融財稅在低碳經濟服務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解決低碳經濟投資周期長、政策風險大、企業資信不足等關鍵問題,以帶來財稅體系的持續優化,讓低碳稅種不再缺位,讓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低碳經濟發展,以財稅工具完成對低碳經濟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的宏觀調控與引導。
推薦閱讀:可再生能源雜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