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2016年7月,習近平同志來寧視察時,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2019年9月,習近平同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2020年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同志視察寧夏時指出,“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黃河保護和治理,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的部署,以實際行動精心呵護母親河。中衛市地處黃河前套之首,得黃河之天利,成為引領寧夏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區。近日,本刊記者就中衛市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訪了中衛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健。
記者:習近平同志視察寧夏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請您談談中衛市目前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主要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何健:黃河自黑山峽入境,流經中衛市域182公里,占寧夏境內流程的45.8%,灌溉面積160萬畝,惠及沿岸15個鄉鎮67萬余人,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們必須擔負起保護“母親河”的重大政治責任。為此,我們研究出臺了《黃河流域中衛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5大行動和19項工程,計劃總投資達2488億元,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開展生態保護行動。重點實施防沙治沙、水系連通與濕地保護、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林、水源地保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城鎮固體廢棄物處置6大工程,鞏固防沙治沙成果,劃定沿黃生態保護紅線,保護好沙坡頭、南華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開展環境治理行動。重點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河道治理與修復、黃河支流防洪減災3項工程,不斷完善黃河堤防設施,減少河道淤積,加固河岸壩垛,推進河道和灘區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增強河道行洪防洪能力,確保黃河安瀾。
開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行動。重點實施農業節水灌溉、水循環綜合利用、節水型城市創建3項工程,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形成全域、全民節約集約用水的濃厚氛圍和工作機制。
開展黃河流域中衛段高質量發展行動。重點實施現代農業品質品牌提升、工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脫貧富民4項工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黃河流域中衛段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開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行動。中衛治沙與治河相互交織、互為依存,留下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和獨特的精神財富。重點實施黃河文化保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域旅游示范市達標3項工程,推動黃河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習近平同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陳潤兒書記在調研中衛時曾指出,“中衛生態地位特殊、基礎條件薄弱、環保任務繁重,這就決定了中衛必須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擔當起應該擔當的重大歷史責任,為建設美麗新寧夏作出新貢獻”。中衛市如何確保黃河中衛段水資源的健康安全?
何健:中衛地處黃河中上游,承擔著保護母親河的重要使命。我們將按照習近平同志關于“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的要求,協同推進大保護,系統抓好大治理,確保黃河中衛段健康安全。
突出抓好污水治理。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中衛市這幾年圍繞水污染治理做了大量工作,去年黃河中衛段水質穩定在Ⅱ類,重點入黃排水溝、重點湖泊、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高于自治區考核目標,但抓好水污染治理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中衛市將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實施第一排水溝黑山嘴溝綜合治理、第三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確保全部污水都進入處理廠處理。
扎實推進河道治理。黃河素來“善淤、善決、善徙”,歷史上曾“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因此,抓好河道的治理十分關鍵。中衛市將實施最嚴格的黃河岸線保護制度,爭取實施黃河中衛段河道三期治理、中衛黃河城市段疏浚拓寬等重點工程,不斷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扎實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整治行動,對侵占河湖溝道、破壞河湖環境的違法行為,堅決予以嚴厲打擊。
系統推進生態治理。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中衛市將加快推進南華山150萬畝生態涵養林帶、中部100萬畝經果林產業帶、北部騰格里沙漠100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帶“三個百萬畝”林帶建設,大力實施禁牧封育、退耕還林還草、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強湖泊濕地全域化保護、整體性修復,不斷提升黃河流域水源涵養能力。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黃河衛寧過境段生態連城綠化美化及裸露礦山、退化綠帶補植補綠等工程,努力建設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記者:習近平同志指出,要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自治區黨委第十二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都提出,要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推進沿黃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請您談談中衛市在推動沿黃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方面要采取哪些措施?
何健: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從源頭上為黃河保護與治理減負。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中衛市產業結構倚重倚能特征明顯,生態資源承載壓力較大,中衛市將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下一步,重點是推進新能源制造業朝著高端化、終端化方向發展,探索推廣“新能源+”模式,積極跟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項目,促使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2020年我們謀劃實施了華潤新能源呱呱山20萬千瓦風電、京能1萬千瓦光電等一批項目,力爭今年發電并網裝機規模超過500萬千瓦。同時,推進協鑫等企業轉型升級。冶金和化工產業是中衛工業發展的搖籃,是不能丟掉、也丟不開的傳統產業。這兩個產業的轉型升級重點是在兼并重組、改造提升上下功夫,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現代農業重點是打好硒砂瓜品質保衛戰、枸杞品牌保衛戰和牛產業市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