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今社會,社會發展迅速,但同時環境問題也愈發的嚴重。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維護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這一舉措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環境科學的領域中,環境是陪伴人類生存的朋友,環境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存的幸福指度。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環境帶給人類無盡的資源。比如:大氣、水源、草原、土地等等都是環境讓人們在地球上得以生存。同時環境也帶給人類豐富的資源,人類卻無休止的開采。因此人類在開發環境給予我們的資源時,環境也被無情的損害。為此我總結了一些環境科學的歷史研究現狀,我做了以下的分析,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了解到環境的現狀。
關鍵字:準備;創新;激發;傾聽;效率
1 環境的現狀
1.1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在地球上一直都存在,近幾年的荒漠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了。荒漠化對人類的生存會造成直接的威脅。荒漠化會導致土地丟失,嚴重影響人類種植的基礎。荒漠化現在正以每年5平方公里的面積擴大,如果一直持續下去,人類將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地球,更談不上生活在美好的環境中了。
1.2臭氧層遭到破壞。
臭氧層本身就只占平流層的十萬分之一,盡管臭氧層的含量低,但是卻在人類生活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臭氧層可以幫助人類吸收紫外線,減少人類紫外線的傷害。只是人類對于環境的破壞,也導致了臭氧層的傷害。一旦臭氧層被無休止的破壞下去,人類也將受到紫外線的襲擊。因此導致人類的身體出現較多的問題。
1.3淡水資源危機。
全球水資源較豐富,但是淡水資源卻不到水資源總量的百分之二。在這區區的百分之二中,我們人類還將大部分淡水都使用于工業、農業。人類的生活用水也嚴重缺乏,甚至很多地方的人們的生活都成了一大問題。
1.4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主要體現在全球的氣溫升高上。全球變暖既危害生態環境的平衡,也威脅到人類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用品的供應。
1.5垃圾成災。
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垃圾生產速度愈發加快,可是垃圾處理的能力卻遠遠無法趕超垃圾制造的步伐。我國的垃圾問題也非常嚴重,人們用肉眼也比較常見,垃圾到處堆積如山。這樣不僅占用了可以使用的土地外,垃圾排放出來的有害氣體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這一問題成為全球無法整治的環境問題。
1.6森林減少。
森林也是我們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當代人類對樹木進行過度地砍伐,森林造成嚴重的損害。
2 環境問題來源
2.1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根本來源是氣候的無常變化以及人類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的行為而導致。
2.2臭氧層。
人類在當今社會,追求更高科技社會的同時,研發使用了空調冰箱等含有氟氯類化合物等的設備。因此臭氧層的破壞的隨著人類對這些設備的使用也愈發嚴重。所以,也有科學家說過,人類永遠無法想象臭氧層的破壞程度有多嚴重。
2.3淡水資源。
地球本身就很少的淡水資源,可是在缺水的環境中,水卻被人類無情的濫用和污染。加上我國淡水分布不均,有些地區極度缺水。可有些水資源較富余的地方,人們卻將水的使用沒有節制,有的人常常將水龍頭開著,把生命之水無情的拋棄了。工業上,更有人選擇把生產垃圾以及生產污水排放于河中,嚴重影響水的質量。
2.4全球變暖。
引發全球變暖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導致特別多的二氧化碳的氣體排放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大量的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也就會引發全球變暖的后果,同時也會造成降水量的改變,最終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
2.5垃圾成災 。
垃圾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人類不節制的使用塑料制品等難以處理的垃圾。同時,人類為了追求高效和快節奏的生活,大多人喜歡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例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牙刷等等。同時人類也追求經濟發展,工業上會殘留大量且難以處理的工業垃圾。
3 小結
3.1總結。
不管是什么事情,出現了相對應的問題。一定是有一方先破壞了另外一方,才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此我希望人類可以做出改變:(1)不能惡意砍伐樹木,不隨便破壞地球資源。(2)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3)節約紙張,將紙張雙面使用。(4)盡量少開空調。(5)不把臟水、垃圾、有毒氣體倒入河中。(6)隨手關閉電源。(7)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8)不能濫殺野生動植物,與其他生物和諧相處。(9)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環境規則。
3.2美好祝愿。
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選擇與地球和諧相處,那么人類將會生活在美好的環境中。總的來說,環境存在的大多問題都是因為人類不合理的行為造成的。當環境受到自然災害時,我們人類應當成為環境的幫手,還給環境一份完整。假如當今社會上的人們,還是繼續保持一顆無所謂的心,那么環境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因為環境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廣大人民的共同事業。在此,我希望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認真想想。美好的環境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善待環境,與它為友,那么善良的環境一定會給予我們每一個人舒適且愉悅的生活。祝愿環境能在人類的愛護下越來越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楊文春;近年來中國環境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 潘陽湖學刊. 2016 [2] 馬雪;我國環境審計若干問題研究[J]. 沈陽工業大學. 2017(10)
[3] 蘇日婭;淺談環境問題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J]. 內蒙古農業科技學期刊. 2008(29)
推薦閱讀:哪里發表環境工程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