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環境科學論文發表了發展綠色環境有哪些好的建議,綠色經濟發展受到了全球的關注,我國綠色經濟發展道路探索不成熟,還有很多綠色經濟發展制約因素,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闡述中國走綠色經濟的制約因素,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科學論文;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對策建議
一、引言
近年來,綠色經濟發展得到全球的關注,特別是我國面臨人口多,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系統失衡的嚴峻形勢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可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綠色經濟的本質是協調資源、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的增長的關系。
二、中國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的制約因素
(一)固有的體制機制影響綠色經濟發展
政府和官員政績考核機制以GDP為導向,從而決定了發展經濟是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高GDP,卻忽略了對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高污染,高排放。另外,由于要素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完善,一些非市場化手段導致要素價格扭曲,使得整個綠色經濟發展體系遭到破壞。因此,通過公正透明的程序,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對資源環境進行定價,減少政府的過度干預,依靠市場調節。
(二)資源環境壓力巨大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資源有較強的依賴性,對環境破壞性也極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國經濟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對資源呈現剛性需求。資源又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特征,這樣就給資源、能源供給、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環境承載能力帶來了巨大壓力。
(三)綠色科技創新能力缺乏
盡管國家已經重視關于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科技能力培養。但由于中國提倡綠色經濟發展的時期較短,綠色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第一,由于缺乏政策引導,國家將其大部分財政收入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領域,對綠色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夠,企業綠色技術研發投入積極性不高,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脫節;第二,政府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不夠,缺乏激勵機制和市場融資機制;第三,缺乏科研人才,綠色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影響綠色科技創新水平。
(四)綠色就業高端崗位相對較少
由于綠色產業發展的時期較短,各產業鏈尚未緊密銜接,許多就業崗位還沒有得到關于人才技能的精準定位。特別是一些高端就業崗位比較少。多數工作仍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的。這些低端就業崗位無保障或低保障,高端就業崗位又相對較少,不利于該領域留住大量人才,同時也使未來往該領域培養人才的動力不足,造成惡性循環,抑制綠色經濟發展速度。所以我國應采取一系列可行性政策來提升高端就業崗位的比例,培養人才,使人才與就業崗位進行對接。
三、中國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綠色經濟政策機制
為了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必須聯系我國國情、發展實踐經歷,適當選擇吸收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深化制度改革,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及完善。一是考慮經濟、資源、環境等在內所涉及的成本要素,對資源進行合理定價。從而充分發揮市場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基本作用。二是利用好財政稅收政策,關于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稅收設置要進行調整,特別是關于企業排污稅進行嚴格要求,高污染、高排放企業要承擔更大的社會成本。這樣企業才能進行高標準排污以及技術更新。對低污染、低排放綠色產業進行減稅等激勵政策。三是積極健全綠色融資政策,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健全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融資機制。搭建標準的綠色金融體系、綠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引導綠色消費。
(二)注重綠色技術科技創新
技術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注重綠色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擁有堅實的基礎。推動綠色技術發展:一要采取相關政策來確保綠色技術進行廣泛創新。首先需要完善修改現行稅收減免政策,其次還需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投入,促進中小企業發揮在技術創新上的最大潛能。二要在增加科技投入量的同時,把握好投入效率。首先,要改進政府科技資源的配置機制,國家的科技計劃需要考慮企業科技需求,同時也需要引入大量的企業加入到科技計劃項目;其次,要把國家有限的資金投入用于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最后,要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創新的主導因素,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創新的積極性,形成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制度和機制保障。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
(四)開發綠色能源,形成能源利用新格局
目前國家已經對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地上能源進行了大量開發利用。在對現有綠色能源進行合理使用和分配的同時,也應對地下的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地下新能源進行探索。近來,美國取得"頁巖氣革命”勝利的成果,也就是頁巖氣,一種不常規的天然氣,深受全世界能源消費者的喜愛,這或將改變世界的能源使用布局。開發能夠替換傳統能源的新能源。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應找準定位、完善職能,切實發揮新能源戰略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性和先行性作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形成低污染、高效率、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狀態,是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深入實踐能源戰略新格局,勘查開發“頁巖氣、煤層氣、生物氣、干熱巖、地熱能”等新能源作為地質勘查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部署。
(五)通過綠色經濟發展促進綠色就業,多設置些高端就業崗位
綠色經濟發展需要人才,同時綠色經濟發展也幫助解決人才就業問題。不僅應該將技術導向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戰略選擇方向,而且應重視創造新的綠色就業機會。應擴大就業拉動內需,優先發展綠色投資計劃,增加就業,改善國內需求,為實現綠色經濟的結構優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增加綠色就業高端崗位,吸引更多的人才,為綠色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與資源。另外也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中國處于綠色經濟轉型的初始階段,增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協作,能夠引進消化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效的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
參考文獻:
[1]王毅.實施綠色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綠色經濟與創新,2010(2):121-126.
[2]楊佳慧.湖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效率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作者:曹明貴 李玲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經濟學院
推薦閱讀:《農機推廣與安全》是由山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 山西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理總站主辦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