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安全與環境學報》主要刊載石油、化工、環保、礦業、信息、網絡、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國防等相關領域的安全科學理論、安全工程與技術、安全管理與監察理論、安全檢測與監測技術、職業安全與衛生、安全評估方法、事故調查與剖析、安全數值模擬與仿真、環境科學理論、環境工程與技術、社會與環境、環境與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災害及其防治、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廢物處理及其綜合利用、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檢測等科學研究新成果、新進展及新方法。
盡管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和控制工作從技術手段到管理方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增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的監測數據、我們的“產品”并沒有完全建立起應有的公信力,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環境保護監測機構的法律屬性不夠明確,導致環境監測工作與其它部門或行業交叉重復,標準、規定不統一,口徑不統一,缺乏科學一致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同一環境對象的監測數據發生偏離,造成監測數據可比性較差,甚至出現數據資料相互矛盾的現象。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撐,分級管理職責模糊;政事劃分不明確;監測工作缺乏統一規劃與合理布局,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缺乏引導和監督機制,對社會化檢測機構相關資質界定模糊,沒有專業性的質量管理基本門檻和對數據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對其出具的環境監測數據缺乏管理,監測質量難以保證。自動監控系統社會化運維多種方式并存,運維隱患值得關注。另外,大量的考核和不正當的行政干預,對數據的產生和效用帶來極大的影響。
二是環境監測質控技術、監測方法、評價標準等不完備,跟不上環境監測管理的需求,與環境監測任務要求相距甚遠。質量管理的重心仍偏重于實驗室操作的環節上,對現場監測、自動監測、精密儀器監測和其他新領域監測缺乏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對新的監測和測試手段不能及時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缺少數據的系統審核以及完善的質量管理運行、監督、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機制,使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管理仍停留在希望和想象之中。標準、方法之間相互矛盾;標準樣品不能覆蓋所有監測項目;監測點位布設缺乏規范性、科學性;人員技術考核和監測質量考核工作不夠規范,缺乏相應的管理措施等;地區發展不平衡、要求不統一使監測分析條件產生較大差異,直接影響監測分析質量,制約著監測數據準確性的提高,不能很好地滿足質量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與執行體系不統一,環境監測質量的全過程管理在人力、財力和技術上未得到保證,制度更新滯后,使質量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專職質量管理人員不足,日常監管不力,造成管理和技術發展的不平衡,使得質量體系效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