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宋史·外國傳五·勃泥》:“ 太平興國 二年,其王 向打 遣使 施弩 、副使 蒲亞里 、判官 哥心 等賫表貢大片龍腦一家底,第二等八家底,第三等十一家底、米龍腦二十家底、蒼龍腦二十家底,凡一家底并二十兩。”文章發表在《石油勘探與開發》上,是自然科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國人,家底,環境科學
崔璇 《在區委會里》:“人家 劉洪文 他們的底墊多厚,我們才積了多少家底?”《人民文學》1981年第6期:“他家五間大瓦房,家底厚實。”
房產成為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中最值錢的家當。城市居民家庭現有房產價值(含裝修)戶均為10.94萬元,占家庭財產的47.9%,將近家庭總資產的一半。住房制度改革使居民住房迅速轉化為家庭財產,一部分人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了價值較高的原屬于國家或集體的住房,在國家讓利的前提下使個人在財產總量上增加了最有分量的一部分。
截至6月底,中國城市居民戶均家庭財產為22.83萬元,大城市居民戶均財產為27.74萬元,將近小城市家庭財產的2倍。這主要是因為大小城市間房產價值的差異,大城市的房產要比小城市更有價值,使得大城市居民家庭財產價值遠遠高于小城市。
金融資產成為僅次于房產的第二大家庭財產,戶均為7.98萬元,占家庭財產的34.9%。城市家庭的金融資產主要由人民幣和外幣兩部分組成。城市家庭戶均人民幣資產為7.37萬元人民幣,占金融資產的92.4%,這其中儲蓄存款又以絕對優勢排在了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首位,戶均5.12萬元,占人民幣金融資產的69.4%,其次是股票(A股)和國庫券。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戶均金融資產最多的20%家庭,擁有大約66.4%的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
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水漲船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已從十幾年前的“十元級”、“百元級”、“千元級”上升到近幾年的“萬元級”、“十萬元級”,消費品的檔次越來越高,消費周期越來越短,折舊越來越快。耐用消費品(主要指非經營性家用汽車和購買原值500元以上,產品壽命一年半以上的消費品)在家庭財產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小,只占家庭財產的5%左右,戶均擁有耐用消費品現值戶均為1.15萬元。
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性質實現了重大跨越,由先前僅僅擁有生活資料轉變為不僅擁有生活資料,而且還擁有生產資料。城市居民戶均經營資產2.77萬元,占家庭財產的12.2%,10%的城市家庭投資于經營活動。經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原始積累,城市家庭的經營活動又形成一定規模,從事經營投資的家庭戶均經營資產總值已達29.85萬元,其中固定資產凈值16.23萬元,占54.4%。
這類家庭的家庭財產結構與非經營家庭有著明顯的差距。經營家庭除房產、金融資產及耐用消費品外,增加了經營資產,且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接近四成,而房產只排在了第三位。
高學歷的年輕家庭最富有
調查顯示,占調查比例10%的最低收入家庭的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而占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45.0%。那么,什么樣的家庭最富有呢?成為富有的家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年齡、學歷、職業等等,調查顯示,高學歷的年輕家庭最富有。
戶主年齡在35-40歲之間的家庭財產最多,平均為28.20萬元。家庭財產隨著戶主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減少。
戶主年齡對家庭財產的影響
戶主年齡 戶均家庭財產
(歲) 單位:萬元
35-40 28.20
40-45 25.87
45-50 26.83
50-55 19.37
55-60 22.94
60-70 16.23
70以上 15.65
受教育程度和戶主的職業對家庭財產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戶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受教育的年限越長,家庭財產就越多。戶主文化程度為碩士及以上的家庭其財產最多,戶均為49.94萬元;而戶主文化程度為小學的家庭,戶均財產為14.39萬元。
教育程度對家庭財產的影響
戶主受教育程度
戶主受 戶均家庭財產
教育程度 單位:萬元
碩士及以上 49.94
大學本科 37.29
大學專科 30.43
中專 21.21
高中 18.17
初中 15.28
小學 14.39
從職業來看,股份企業負責人的家庭財產最多,為158.09萬元;其次為私營企業精英者,其家庭財產為156.15萬元。
戶主的職業對家庭財產的影響
家庭財產 占樣本 與平均
戶主職業 總額 比重 水平比
股份企業負責人 1580877 0.63 6.92
私營企業經營者 1561506 1.20 6.84
證券業務人員 652675 0.15 2.86
文藝個體戶 601640 0.05 2.64
IT從業人員 569884 0.18 2.50
個體經營者 513762 4.45 2.25
銀行業務人員 423887 0.93 1.86
社會中介人員 369170 0.20 1.62
教授 358609 0.20 1.57
事業單位負責人 348618 1.10 1.53
三資企業人員 343256 0.53 1.50
國家機關負責人 329475 1.40 1.44
國有企業負責人 325201 2.00 1.42
娛樂服務人員 318720 0.10 1.40
文藝創評人員 314633 0.08 1.38
高級廚師 287645 0.23 1.26
職業股民 261476 0.05 1.15
工程技術人員 259167 4.20 1.14
科學研究人員 237286 0.18 1.04
演員 223645 0.03 0.98
調查顯示,有經營活動的家庭的財產明顯高于無經營活動的家庭。有經營活動的家庭財產為64.87萬元,無經營活動的家庭財產為17.67萬元,前者是后者的3.7倍。
家庭財產在100萬元以上的家庭,與大多數城市家庭的家庭財產結構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家庭金融資產和家庭經營資產比重明顯高于平均水平,房產比重明顯低于平均水平。財產在100萬元以上的家庭其財產總量為253.45萬元,其中家庭金融資產為98.27萬元,占家庭財產的38.8%,高于平均水平8.2個百分點;房產為44.80萬元,占家庭財產的17.7%,低于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家庭經營資產為62.87萬元,占家庭財產的24.8%,高于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現值為12.51萬元,占家庭財產的4.9%,高于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
富人大富、窮人小富
中國城市家庭獲得收入的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已從單一公有經濟中取得收入,改變為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在非公有經濟中就業,并從中取得收入,還有一部分人開始取得非勞動收入或財產收入。人們在各種經濟中的就業結構及每個人的就業結構發生變化,導致人們從每種收入來源得到的收入差距程度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
從調查結果看,中國還沒出現大規模的“富人更富、窮人更窮”,而是呈現“富人大富、窮人小富”的良好態勢。各個階層的收入都在穩定增長,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都獲得了較大輻度的提高。10%的最低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比1998年增長了2.9倍;而10%的最高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比1998年增長5.4倍。
但各個階層收入增長的速度有差距,這一差距還有加劇的可能。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速度遠遠低于高收入群體的增長速度,而且有進一步降低的趨勢。10%最高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與10%最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98年為3.1:1,到2000年則擴大為5:1。
學會理財是當務之急
盡管生活越來越富裕,但中國人還不精通怎樣更好地利用富余的錢,還不精于理財之道,89%的城市居民家庭財產的性質尚停留在生活資料的層面。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念,對中國人還有著深刻的影響,居民的消費缺乏開拓性,使消費水平不會過快增長。
老百姓手里錢多了,卻不積極消費,投資意識也較薄弱,“儲蓄”就成最被推崇的投資方式。這一理財方式使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不盡合理,金融資產比重過高,家庭耐用消費品比重過低。
造成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增加的潛在社會原因是,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和未來生活不確定經濟因素的增加。原來由國家統包的一系列社會福利制度,逐漸改革為由國家與個人共同負擔,如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這就為居民家庭未來的經濟生活增添了不確定因素。為了保證現在尚不確知的未來所必須的開支,居民只有現在就盡量多儲蓄資金。
城市居民儲蓄的主要目的是子女教育(36.5%)、養老(31.5%)和防病(10.1%)。把子女教育擺在儲蓄目的首位的家庭最多,反映了中國人望子成龍的傳統觀念;隨著中國日益步入老齡化社會,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未來的養老問題表示擔憂。醫療制度改革后,由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比例明顯提高,城市居民用于治療和藥品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長,把防病作為首要儲蓄目的的城市家庭逐漸增多。
自然科學職稱論文查詢:《石油勘探與開發》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主要刊載與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相關的各學科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的具有創新性、能夠反映中國石油工業重大成果的高水平科技論文,讀者對象為國內外石油天然氣科技工作者。《石油勘探與開發》為雙月刊,每雙月下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