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民營經濟一詞是從經營主體角度表述的概念。由于根據經營主體劃分經濟類型存在困難,目前國內有不少地方不是根據經營主體劃分經濟類型,而是根據財產所有權來劃分。文章發表在《科技視界》上,是環境科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民營經濟,外部環境,制度創新
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經濟和港澳臺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和民營科技企業等類型。
改革開放30年,遼寧省經濟發展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為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提供就業、增加稅收、拉動內需、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營經濟發展的快慢以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外部環境和制度建設密切相關,政府的意識形態偏好決定著民營經濟的發展路徑、運行軌跡以及競爭力的提升。本文由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一、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與制度環境。
遼寧省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既伴隨著區域的制度變遷,也是內外部制度創新的過程。從遼寧省民營經濟的發展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出,制度環境的變化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可以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遼寧省民營經濟拾遺補缺的自發性發展階段。1979年,遼寧省批準注冊了第一批個體工商戶,1984年4月批準了全國第一家私營企業,但遼寧省作為國家的老工業基地,由于國有企業的數量較多,規模較大,而且是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稅收和租金來源,所以這一時期,遼寧的工作重點是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由于受地方政府的意識形態偏好影響,使其政策導向上忽視了民營經濟的發展,這一時期民營經濟的發展僅局限于經營國有、集體企業不愿經營或經營不過來,而人民生活又很需要的細小行業或品種,這一時期個體私營業主的素質較低,民營經濟基本是在夾縫中生存和發展的。
第二階段遼寧省民營經濟主要以租賃、承包、靈活的分配機制參與國有資產經營的發展階段。在90年代中期之前,個體私營經濟在制造業領域的企業,無論是在工業用地、工業設備、工業原材料的購買和勞動力雇傭方面,都存在頗多的限制,使得民營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交易成本非常之高。
第三階段遼寧省民營經濟以資本經營的手段參與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迅速擴充資本和經營領域的發展階段。在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民營經濟在效率上的優勢會對國有企業產生壓力,促使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化改造,并使政府通過強制性的制度變遷對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進行變革,所以隨著遼寧省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縱深推進,國有中小企業陸續通過轉制,進入到民營經濟的行列,轉制企業的加盟,對壯大遼寧省非公有制經濟的規模和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徹底解除了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束縛,確定了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政治地位。2003年中央又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措施,為全省民營企業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這一時期遼寧省的民營經濟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從遼寧省民營經濟制度變遷和經濟發展的路徑可以看出,民營經濟的數量消長和發展快慢,與國家和地區制度和政策的變化之間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地方政府的意識形態偏好和政策導向對民營經濟發展及路徑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制約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因素。
近幾年來雖然遼寧省民營經濟獲得了迅速發展,但遼寧地區受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較重,意識形態偏好的轉化存在嚴重滯后性,甚至出現意識形態偏好與效率的嚴重沖突,時至今日,計劃經濟所帶來的巨大慣性,仍然在左右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發展環境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制約著遼寧省民營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的扶持與服務意識還沒有真正確立。
由于民營經濟發展起步較晚,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扶持與服務,是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目前來看,政府在民營經濟發展上仍然是“管”的意識為主導,扶持與服務意識還沒有真正確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主要表現在:
一是“三亂”現象仍然存在。行政執收執罰部門,針對服務對象,仍然存在工作不透明、執行政策依據不足等問題,單純地把行政處罰和收費作為首要目的,以罰代管現象時有發生,最終達不到管理和處罰的目的,使同一問題重復發生,企業意見較多。另外,有些行政管理部門從向企業吃、拿、卡、要,變為利用在合法收費項目上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變換收費時限等變相向企業多收費。如企業在辦理審批和年檢時,要求企業必須出具的一些檢測報告、評估報告、審計報告等等,有些可以簡化和同用的卻要求重復出具,而這些報告材料多由依附這些有關職能部門的中介機構來出具,出具每份報告的收費約為總投資額的3%o~5%,達到總投資額的3%左右。
二是一些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差。有的地區反映,工業企業新上項目,審批時間要達到兩年以上,企業無奈只好邊施工邊審批,結果就可能面對執法部門隨時隨地的處罰。還有個別地區以解決土地使用權為承諾,吸引了一批企業落戶,但落戶后卻無法辦理土地使用證,由此產生了企業既辦不了貸款、又面臨被處罰的后果。有些可以很快就辦好的事項,由于有關部門人為的原因,企業卻要跑很多次,拖延了時間,增加了企業負擔。有的正常辦理的事情,不給好處就拖著不辦。一些稅費減免等新政策落實難,執行起來缺乏連續性。企業反映,有關部門在調高稅費標準時,工作十分積極,而在執行惠及企業的政策時態度消極,甚至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有關部門也以種種借口拖著不辦。
(二)信息服務不足。
一是信息服務的時效性不強。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信息的效益與其所提供的時間快慢成正比,信息的時效是信息的第二生命。如果“事過境遷”,再科學、準確的信息也會失去價值。但目前針對民營企業的信息服務常常會出現相對滯后現象,往往使得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喪失商機,陷入被動境地。
二是信息服務內容有待更全面。盡管政府部門網站的數量已經不少,但一些網站的欄目形式單一,公開信息量很少,部分信息陳舊,更新緩慢;電子政務信息公開往往只向公眾公開正面的信息,而對于負面信息公開不力;淺層次信息服務居多,而包括調查研究、決策咨詢、對比分析、戰略研究的深層次信息開發明顯不足。
(三)政府與行業協會關系錯位。
一是行業協會帶有濃厚的政府行為色彩,政會不分。目前,大多數行業協會是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發起的,隨著政府機構改革而設立,在人員、經費、職能等方面依賴政府主管部門,具有“準政府”色彩。行業協會的領導職務由政府部門領導兼任或由其控制領導人選。大多數行業協會也愿成為“準政府”,組織管理會員企業,但忽視了首先應代表企業利益的職責,把為企業服務看成對企業的監管。政會不分,缺乏自主權和獨立權,造成行業協會的官僚化傾向,無法真正代表行業的利益,導致許多行業協會難以作為。本文由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二是職能定位不準確,重復設立,職能交叉,服務不到位。行業協會與政府職能、各個行業協會之間的職能存在交叉、重疊問題,造成都不愿意干事的局面。有些行業協會忽視為會員企業服務的職能,對行業的發展狀況研究制定行業政策、行業規劃、行業標準和規范,協調爭端、開拓市場等功能的發揮嚴重不足。現有行業協會的大部分工作是編寫簡報,組織一些簡單的培訓、考察活動,不能為會員企業提供有效的服務,許多民營企業不愿加入。
(四)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不暢。
民營企業融資成本也比較高。銀行無論貸款數額的大小,每筆貸款的信息費用和其他交易成本的差異并不是很大,企業貸款量越大,銀行的單位貸款成本也就相對較低。民營企業資金需求有“短、小、頻、急”等特點,給民營企業貸款成本明顯偏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并不是很大,不能彌補銀行向民營企業貸款增加的成本,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銀行往往不愿意向民營企業貸款。在金融危機影響期間,雖然央行建議各商業銀行增加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額度,但商業銀行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更偏向于大型企業,這就意味著民營中小企業難以從正式金融渠道獲取資金,許多民營中小企業不得不從非正式金融市場尋找高成本資金。
三、沿海發達省份與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的差異。
遼寧省民營經濟的發展與沿海發達省份如廣東、浙江、江蘇等,無論從總量和質量來看仍有一定距離。2009年廣東生產總值及人均生產總值分別居國內各省、市、自治區的第一位和第六位,浙江為第四位和第五位,江蘇為第二位和第四位,遼寧則是第七位和第九位。廣東、江蘇、浙江、沈陽個體工商戶分別為320.52萬戶、261萬戶、201萬戶、145.1萬戶,私營企業分別為81萬戶、91.16萬戶、52萬戶、21.9萬戶。江蘇省私營企業戶數連續9年排第一。2008年廣東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5133.33億元,是遼寧的2.04倍,江蘇省民營經濟增加值也突破15000億元,是遼寧省的2倍多。這也就是說,遼寧省與沿海省份在經濟總量上差距的半數以上來自民營經濟。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外部環境的差異。
第一,從民營經濟初始的發展環境看,由于遼寧省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確定的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一直是計劃經濟成分比重大、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省份。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改革開放進程中,遼寧省一直都把發展經濟的重點高度放到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基本上把掌控的有限資源投向了國有和集體企業方面,忽視了對民營經濟的支持、鼓勵和扶植。從我國私營經濟興起的三條途徑看:
市場競爭與鄉鎮企業改制——蘇南模式的演化;制度環境與民營企業的演變——溫州模式的演化;公有企業的民營化。①遼寧省的很多私營企業是靠第三條路徑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許多民營企業是國有企業轉制而來的,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必然使其發展面臨許多原有歷史遺留問題,如,原有企業體制的順利轉型,轉制后原有企業人員和債務負擔的消化,以及資金的短缺等問題。遼寧省經濟發展的自然稟賦和歷史稟賦影響了其路徑選擇,使我們失去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初有利時機。而當遼寧省民營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時,整個社會的內外部環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更加規范,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遼寧省由于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原材料工業和初級產品比重較大,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民營企業中資源采選及高耗能、粗加工產業比重較大,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安全、環保政策的不斷出臺,遼寧省相關產業中小企業關停率較高,這主要集中在礦山、初級產品和“兩高一低”產業。鞍山市因全省開展遼河流域治理活動將企業排污標準COD由原來的180調整到100,使該市37家印染企業大部分停產;鐵嶺市2009年將依法關停并轉20萬噸以下的水泥企業11家。遼陽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開展節能減排、安全、環保專項整頓,兩年內累計關停了近500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業。此外,還有一大批小礦山因達不到安全標準而被關停。
第二,在現行的政策執行觀念方面,南北方的差異也很明顯。遼寧近年來對民營經濟發展一直采取積極的鼓勵和支持的政策,并制定了許多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但由于秉承的思想觀念和心態不同,政策效果必然不同。據調查,遼寧省的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及其大部分行政執法人員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官本位”意識明顯、管制思想突出、服務意識淡薄,在行政執法中,存在著較普遍的“管制”偏向,在政策貫徹執行環節上,必然會產生“截流”、“中梗阻”和“扭曲”現象,政策應有的作用難以正常發揮,尤其是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在貫徹執行中被或多或少地打了一些折扣,影響了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而東南沿海發達省份在政策執行上,主要研究和考慮如何幫助企業整改,達到要求,觀念也比較開放。
第三,在政策執行寬緊度和偏離度方面差異突出。政策執行寬緊度指的是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在依據政策處理相關政務,運用自由裁量權的寬緊程度上的把握。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是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由于傳統的計劃經濟政策觀念的影響,遼寧省在執行環節上,基本選擇的是從嚴、從緊的取向,特別是在政府職能部門收繳的稅費方面,人們稱為“殺雞取卵”,政府及有關部門財政和經費一緊,就打個體私營企業的主意,千方百計地多收稅、多收費、多罰款。南方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遼寧省迥然不同,它們都選擇了放開、放活、從寬的取向,形成了“放水養魚”涵養稅源的環境和氛圍。
“放水養魚”是他們政策執行的基本理念。執行政策是從寬還是從緊,對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重大的。
自然科學論文發表網推薦:《科技視界》雜志是上海市科技協會主管、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主辦的科技類期刊,是2011年6月13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下發“新出審字【2011】472號”文件通過審批的,其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31-2065/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5-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