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語言交叉學科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漢語言時間:瀏覽:

  提要 現代學科體制是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建成的。此后不久,學界便提出交叉學科的概念,主張學科之間應該相互交流、滲透和融合,以糾正大學體制下學科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缺陷。學科交叉、結合、融匯作為新的教學研究范式得到大力提倡,是1970年代以后開始的。解決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的需求,是交叉學科研究背后最強大的推動力量。交叉學科研究方法是最重要的創新途徑,也已得到各方公認。本文提出交叉學科研究的4種主要方式,分別是多學科、跨學科、交叉學科和超學科,各有自己的特點。本文指出,一部語言學理論研究史就是一部語言交叉學科研究發展史。語言學從哲學、邏輯、機械工程、數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借人大量的理論概念和研究方法,索緒爾結構主義理論的基本思想也被廣泛地以多種形式應用于其他學科。20世紀下半葉開始,語言學跨學科向新興研究領域輸出自己的理論概念和研究方法,比較突出的兩個例子是翻譯和語料庫研究。新技術革命浪潮催生與推進了許多新的語言交叉學科,其中主要有計算語言學、工程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等。這些新興交叉學科的研究成果不但為語言理論研究帶來可貴啟示,更是產生了大量造福社會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語言學論文發表

  關鍵詞 學科;語言學;交叉學科;多學科;跨學科;超學科

  科技和學術研究在當代社會早已成為從業人員眾多、投資可觀的巨型事業。具有數十年、數百年研究歷史的課題和領域,再要想取得高度原創性的成果,一般來說有兩種主要路徑可循,一是仰仗天才人物出現,二是從其他領域、其他學科尋求啟發和幫助。天才可遇不可求,而第二種辦法,即通過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辦法開拓創新,則是大多數研究人員都做得到的。本文分3個部分討論語言交叉學科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首先討論“學科”這個概念的起源與特點;其次分析交叉學科研究的理論類別;最后探討種種交叉學科研究方法在語言和語言學研究中的應用,講述有關方法和成果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關于“學科”

  學科是將學問分門別類劃分出來的單位,主要目的是便于學校和研究機構組織教學和研究活動。各個學科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大學學系,如數學、物理、化學、中文、哲學、音樂等,以及科學院各個研究所,都是圍繞相關學科建立起來的組織架構。學生畢業證書要標明所學學科,招人單位也要說明招聘的是哪些學科的畢業生。

  現代意義上的學科分類歷史并不長。現代形態的大學起源于歐洲,最早是成立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成立于1150年的法國巴黎大學和成立于1167年的英國牛津大學,此后歐洲又陸續成立了許多大學。中世紀和近代大學的教學傳統與現代大學很不一樣。神學院、醫學院和法學院要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提供良好訓練,所教內容比較系統和全面,稍稍接近現代大學的學科教育。對其他學生則沒有這樣的要求,哲學、數學、工程、藝術、語言、歷史等什么都學一些,并不系統,也不深入。基本原因是很長一段時期內,知識生產體系還沒有達到足夠的體量,無法分門別類在各專業領域對學生進行系統教育。更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大學和社會都缺乏深化和系統化發展的動力。

  文藝復興以后,教會對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社會文化的控制有所減弱,促進了哲學、文學、建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發端于17世紀的科學革命,加速了數學、工程、天文、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進步。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興起,社會對于受過系統訓練的專業技術人士的需求大大提高。這種背景下,學科分化、細化步入快車道,以前的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分為數理化學科,博物學(Natural History)分出動物學、植物學和地質學,社會科學分出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心理學等。人文研究的分門別類發生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后,陸續分出哲學、歷史、語言、宗教研究等等。從19世紀中期起,大學漸漸按照這些細分出來的學科組織教學和科研,成立了相關學系,設立了專業主修、輔修制度。1869年,美國哈佛大學首次根據畢業生在大學所受的專業教育,分別授予他們各門學科的畢業證書。在此之前,畢業文憑上一般是不注明專業的。我們現在熟悉的大學學科分類體系,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這半個多世紀里,基本建設完成。當時典型的歐美研究型大學一般設有20~25個學系。我國從19世紀末開始建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采取的是與歐美相同的教學和科研組織形態。

  現代學科體系的建立,反映了數百年間人類知識生產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也極大地推動了教學和研究工作進一步向深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便于教育和科研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也為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離校后的專業發展提供制度保證,有助于社會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相對于研究對象而言,現代意義上的學科制度有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學科組織分類是清晰的,但學科研究對象的邊界則是模糊的,并且與學科范圍之外的現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無法切割成迥然相別的不同單位。這種情況可以類比于我們對顏色的感知:色譜上五顏六色組成一條連續體,其間見不到任何截然分明的界限。但是,語言系統中的顏色詞,卻把連續的色譜強制分割為各種顏色。具體情況下,如果單單依靠顏色詞,往往無法精準說明到底指的是什么顏色。同時,研究對象可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魯迅說,同樣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官闈秘事……”傳統學科專業分工精深細致,但卻未必總能顧及有關事物的全貌。

  其次,學科分類是相對粗線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9年聯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簡表》(國家標準GBT 13745-2009),將學科做三級分類,共設62個一級學科或學科群、676個二級學科或學科群、2382個三級學科,此后不斷有所調整。即使是細分到三級學科,也總有無法納入現有學科體系的研究對象,它們或者是超出現有學科的范圍,或者是位于學科之間的相鄰或交叉地帶,無法明確歸為某個學科。

  推薦閱讀:語言障礙相關論文文獻怎么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泸溪县| 巴彦县| 阿合奇县| 博野县| 崇仁县| 平潭县| 甘孜县| 奉化市| 嘉荫县| 定陶县| 务川| 西昌市| 奎屯市| 夏河县| 大石桥市| 鹤壁市| 嘉禾县| 定安县| 博客| 沁源县| 兴隆县| 定西市| 沧源| 兴宁市| 社旗县| 凌源市| 资阳市| 江源县| 思南县| 黎城县| 蕲春县| 苍南县| 鄂尔多斯市| 肥东县| 郸城县| 奇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延庆县| 平顶山市|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