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對于新時代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文章利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借助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2010~2018年間國內“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經統計發現“對外話語體系”研究時間雖短,整體發展態勢強勁,聚焦于對外話語體系建構的原因、意義、價值、原則等方面;“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夢”“中國故事”“國際話語權”等是現有研究關鍵詞,并將繼續成為未來研究的主要關注點。但現有研究仍需完善,如術語混雜、概念界定不清、學科間互動欠缺、研究方法單一、受眾分類模糊、研究視角廣卻缺乏深度等。針對以上問題,研究提出了具體建議,以期為今后對外話語體系構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話語;話語體系;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可視化分析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學報的高品位和學術性。
引 言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1]。同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2]。此后,習近平主席在重要場合多次提出加強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
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構建意義深遠。放眼全球,中國已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但國際話語權與自身的經濟發展并不匹配。在許多國際問題上仍然面臨“聲音比較小,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失語”困境。縱觀國內,“對外話語體系”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研究課題,因此有必要及時了解其研究現狀、把握研究趨勢、發現問題,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為此本文對2010~2018年間知網收錄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對核心作者、知識基礎性文獻、核心機構進行統計,并基于關鍵詞、突現詞對研究熱點、趨勢進行微觀分析,最后概述現有研究特點及不足,為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一、 研究方法
因“對外話語體系”屬于新興研究熱點,目前成果數量有限。為保證所用數據的豐富性,本文以CKNI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高級檢索主題詞“對外話語體系”,選“或含”“中國國際話語體系”進行模糊檢索,檢索時間設為“不限”,得到254條結果。再經人工數據清洗,去掉重復文獻、會訊、新聞、相關性小或不相關內容、大會發言等41條,最終獲得數據213條。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學術性,本文只選取期刊文獻,故剔除報紙報道。數據最后下載時間為2018年10月2日。由于檢索結果首條數據為2010年,故時間跨度設為2010年至2018年,建成小型數據庫(DWHYTXCNKI),數據以Refworks格式導入CiteSpace軟件。CiteSpace是用Java語言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論(cocitation)和尋徑網絡算法(Pathfinder),對特定領域文獻(集合)進行計量,以探尋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拐點,并通過繪制一系列可視化圖譜來形成對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的分析和學科發展前沿的探測[3](244),具有直觀、定量、簡單與客觀等優點[4]。本數據庫按照以下參數進行設置:每一年為一個時間分區,故Years Per Slice值設置為1。Term Source下默認全部選擇,Term Type里選擇Noun Phrases,并選Burst Terms以研究突現詞,Node Types及數據選取標準選項中根據具體研究問題進行勾選,同時選擇尋徑算法。
二、 統計結果分析與討論
以下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現狀和未來研究趨勢進行分析。
(一) 國內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總體趨勢
通過對2010年至2018年檢索所得213條數據進行分析,可發現如下特點。
1. 總體趨勢
從圖1可以看出,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2010~2012年總體發文量少,年均不超過5篇;2013開始呈蓬勃發展之勢,發文量由5篇激增到2015年的38篇,隨后雖增勢放緩,但穩步上升。說明“對外話語體系”這一研究主題被持續關注。
2. 研究群體
通過對研究群體進行分析,可以了解當前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的趨勢及集中領域。下面將對作者發文量和文獻被引頻次進行統計分析,以期發現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群體特征和典型文獻。
(1) 核心作者
由于“對外話語體系”研究時間短,總體數量少,故本文將閾值調低,以獲取更多文獻信息。低閾值的設置可使2010~2018年時區的被選文章增多,使統計更為廣泛[5]。因此,此處設定閾值c,cc,ccv分別為(1,1,20);(1,1,20);(1,1,20),時區選取為2010-2018,選取Keyword和Author 進行作者發文量及其所關注領域關鍵詞統計,并整理發文數量超過2篇的活躍作者,結果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關注對外話語體系的學者中,袁賽男發文量最多。通過分析文獻及關鍵詞,可知其主要關注的領域在政治話語體系[6]、“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對外話語困境原因及中國對外話語權構建問題[7][8]。陳明琨、陶文昭從文化自信的視角提出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對外話語內容[9],另外他與徐艷玲也提出了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意義、原則、目標[10]。李婧鈺則從跨文化翻譯角度探討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建[11]。其他如陳明琨和徐艷玲[12]、蔡名照[13]、汪習根[14]、江時學[15]、劉泰來[16]、龍小農[17]等也從不同角度對對外話語體系構建進行了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