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可能說到文化產業是一個比較大的方向,有關文化產業都包括什么呢,在這之中又該怎樣來促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及管理呢,不同的應用方式帶來的意義及作用有哪些呢,為此本文從我國文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怎么來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
摘要: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筑設計。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于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du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關鍵詞:文化產業,論文投稿,論文范例
一、我國文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對文化產業缺少正確認識
在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很多人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概念辨別不清,經常混淆在一起。正確區分、認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簡單地說,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等特點,也就是說,文化事業面向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免費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服務。文化產業則具有經營性、市場性,針對的是市場中的一部分人群,為他們提供文化服務,主要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性的文化需求,并且要有經濟上的利潤,以便維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又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統一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階段,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逐漸建成,人們物質生活優越與精神文化需求的相對短缺仍舊存在著矛盾,產業機構不合理的問題仍舊突出。
論文網推薦:《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以政策解讀與行業指導性的時政與產經相結合為主要特色,建立文化產業領域的“產、學、研”溝通渠道,對文化產業行業進行政策性指導,為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創建窗口性媒體,逐步確立“為政府在文化產業領域宏觀決策提供可資參考和借鑒的素材”的雜志特色。雜志關注的焦點是文化,目標是財富,運用國際期刊時尚的運作方式,逐步創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刊”。
2、文化發展缺少核心競爭力
縱觀我國文化產業結構,存在著制約文化發展的層次性因素。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產業規模增速較快,從產業總量來看,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二是從內部結構來看,主要是以文化產品的制造和銷售為主,更深層次的文化服務內容所占比重不足。三是現階段我國的文化產業主要是以國有形式存在為主,民營文化產業所占比重小,發展慢。我國文化產業的這種現狀與國際上以文化服務為主,把文化推向市場的特點還有不小的差距。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不能使文化發展形成核心競爭力,不利于文化產業的市場化,不利于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3、文化產業人才儲備不足
任何事業要取得成功都必須有大量的人才做支撐,文化產業同樣如此。但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與其他行業不同,一般文化產業培養人才的時間相對較長,加上文化產業收到效益的周期較長,由此文化產業在人才的儲備上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文化產業人才人數少,結構不合理。我國文化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這在各行業對比中更為突出。同時,由于體制、培養模式等原因,基層的文化產業部門又對高校的文化專業畢業生產生一定的排斥,造成人才流失。
二、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1、深化認識,積極探索
優良的文化環境為我國的文化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表現得尤為迫切,傳統的文化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客觀上要求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此外,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國的文化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若仍以武術、京劇等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不進行創新的話,很難在國際上產生持續影響。因此,在綜合分析國內外文化市場行情后,我們必須對文化產業給予足夠重視,不斷進行文化產品的優化升級,進行文化產品創新,探索出適合時代特征的文化發展道路。
2、深化改革,創新發展
文化要發展必須深化改革,打破束縛文化發展的舊的體制,不斷發展創新。一是,加強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方式,不斷把文化推向市場。打破國有的文化壟斷地位,積極鼓勵民營經濟投入到文化市場中,壯大文化產業隊伍。二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域特點,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豐富文化市場的產業種類,提升文化產品內涵。三是,根據不同人群和不同國度的需要,積極制定多樣化、符合多元文化需求的產品。
3、形成制度,培育人才
對于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制度,在制度的指導下,長期堅持。首先,制定人才發展戰略。譬如文化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現在缺少什么樣的人才,下一步的人才應該怎樣培養,都應納入到今后若干年的人才發展規劃中。其次,加大職業準入制度,嚴把質量關。對于已經入職的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最后,優化人才培養的環境,為文化人才的成長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三、結語
總之,文化產品屬于人類精神領域的食糧,它是人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所以,文化產業發展必須遵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堅定文化產品的社會主義方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集中所有力量,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為人民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