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經濟師論文論外商投資管理的經濟學理念的應用改革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國際貿易時間:瀏覽:

  摘要: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直接表現,出口產品結構是產業結構的外在反映。過去10年,我國外商投資產品結構的動態優化趨勢十分明顯。早期我國外商投資以紡織、服裝、玩具、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商企業來華投資,機電產品的比重越來越高。2002年,外商出口機電產品1 169.93億美元,占外商出口產品總額的65%,占全部機電產品出口的74.3%。外商出口產品中,計算機、通訊設備、視聽產品占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外商出口高新技術產品606.2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6.2%。

  外商投資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了高速增長。1998~2002年,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超過24%,高出全部工業產值15個百分點,對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占全國出口額的比重上升到25%左右。2002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生產值突破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2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達677億美元,增長45.7%,高出全國外貿出口增幅達23.5 外商投資促進了產業結構整體上的升級換代

  產業結構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產業內部農業、工業、第三產業這三大產業的比例關系。改革開放以前,我國雖然經過40多年的發展建設,三大產業的結構比例沿著世界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發展,即農業比重下降,工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開始發展,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產業結構仍然低級、僵化,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改革開放以后,外資的大量涌入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換代,三大產業的結構比例已越來越符合世界產業經濟發展的先進水平。其具體表現是,農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迅速下降,農業結構調整和質量的提高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工業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且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以輕工業為主導、90年代加快基礎工業的發展以后,輕重工業之間、加工工業與基礎工業之間不協調的矛盾得到基本解決,提高工業產品國際競爭力、改善國際分工地位和促進工業結構升級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矛盾;第三產業主要是交通運輸及郵電通信業、建筑業得到較快發展,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得到緩解。

  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與管理“外溢效應”通過三種途徑促進了相關工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第一條途徑是產品的擴散與競爭,由于大量外資企業是兼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由外資企業帶來的大量新產品投入國內市場,一方面培育了國內需求,另一方面也為國內企業開發與生產同類產品提供了示范,移動通訊市場的擴張與制造業的發展就是明證。第二條途徑是外資企業對配套企業的訂貨要求與技術支持,大大提高了國內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使其產品能夠達到國際市場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外資企業國內增值率和國內采購不斷提高,形成了跨區域的采購網絡,同時,在我國沿海地區形成了一些產業特征明顯的產業聚集帶。第三途徑就是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流動,傳播了先進的技術與管理。廣東省通過與外資合作,結合廣東的實際,建立了一條依據國內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中心,使大部分科技活動進入企業的科技體制改革之路。這種科技生產一體化適應機制開始與發達國家現行機制相接近,成效顯著,使廣東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和企業的科技活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外商投資對我國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影響也很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廣東省產業結構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廣東省依托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首先成為了香港密集性產業外遷的首選之地,與香港形成“前店后廠”經營模式,即生產在廣東,決策、銷售、設計在香港等地,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三來一補”則成為廣東農村工業發展的主要形式,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家電業。與此同時,廣東依托港資成為全國出口加工和轉口貿易的重要基地。90年代中期以后,廣東承接全球信息技術浪潮,大力改造原來的工業結構,在臺資的帶動下,一些地方如東莞等地迅速實現了由傳統產業向信息產業的轉移,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電腦外設生產基地。據統計,改革開放20年來,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30%為外商投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外資經濟占到整個地區經濟的80%以上,外商投資成為了廣東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江蘇省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迅速崛起,大有趕超廣東之勢,這與跨國公司的大量進入是有密切關系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江蘇省許多地方利用毗鄰上海的區位優勢、優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蘇州工業園、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都成為吸聚外資的典型。一些港臺企業移資北上,臺灣的幾大電腦以及電腦相關設備廠商都開始在江蘇投資,從1991~2001年,臺商總共投資江蘇427.6萬美元,其中投資電子及電器產品制造業166.9萬美元,占總投資的39%。有人預計,三年之后蘇州可能取代東莞成為世界電腦硬件生產的首要中心。與此同時,許多跨國公司進入江蘇,進行投資,帶動了江蘇產業結構的升級,如菲利普、西門子、富士通、東芝、愛立信、三星等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江蘇電子行業投資了31家企業,協議外資金額達5.85億美元,僅荷蘭菲利普公司就投資了5家企業。

  在長江三角洲地區,據統計,上海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每增加100億美元,上海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將下降0.217%,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將下降2.92%,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將上升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岳阳市| 化德县| 武夷山市| 彩票| 海门市| 珠海市| 贵州省| 特克斯县| 大厂| 米脂县| 平塘县| 当雄县| 洛阳市| 农安县| 秦皇岛市| 榆中县| 新民市| 汝州市| 贵州省| 麟游县| 刚察县| 泗水县| 钟祥市| 江永县| 宁海县| 竹山县| 上林县| 伊川县| 祁门县| 河西区| 晴隆县| 伊宁市| 景泰县| 邢台县| 龙州县| 永胜县| 宜昌市| 稷山县| 常熟市|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