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為保證我校人才的培養質量,為學生提供最負責的教育,給學生完整的本科教育,自2008年以來,我校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先后對四屆畢業生實施了畢業生綜合技能訓練,然而,訓練的質量和實效性卻一直在探索中。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已經認識到問題的結癥,并且正在為進一步做好此項工作做不懈地探索和努力。作者旨在通過此篇文章與同行共同探討,最終為實現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綜合技能訓練 畢業生
我校自2009年以來已經對三屆畢業生在第八學期(五年制第十學期)進行了為期八周的綜合技能訓練。這項工作的實施是針對全國目前本科教育縮水,人才培養質量滑坡這一現狀提出來的。當下我國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現狀是: “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不少人這樣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生活狀態。的確,當今大三的學生為了找工作開始到處奔波,大四的學生還沒畢業就已提前就業。大學變成考研基地,畢業班出現空巢現象,論文成為豆腐渣工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高年級學生無心向學,高校的本科教育縮水明顯,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大四“名存實亡”,四年本科變成三年,教育為此大打折扣,不少人質疑:“本科真的要和專科劃等號了嗎?”【1】本科教學時間嚴重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就業壓力,對高校而言,大學生的就業率是衡量學校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也反映出部分高教管理者以就業率為主要衡量指標的功利主義的高等教育觀。 “放棄教育質量去追求就業率無異于緣木求魚”。【2】這種狀況的確令人堪憂。
我校雖然是民辦外國語院校,但走得卻是公益性辦學的道路,辦學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為學生提供最負責的教育,認認真真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使學生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習者通過新舊經驗間雙向的相互作用而構建自己的經驗體系和認識他們自己的世界。【3】我們對畢業生實施綜合技能實訓的時間是在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后,結合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知識盲點和技能空白,以及今后就業崗位的需要,院、系安排必修內容和學生選修學校所提供的和自己所需的訓練內容相結合。通過實習,學生們普遍對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認可,原以為在學校學的知識已經很多,結果到了實習單位,發現自己原來還有那么多的東西根本就不懂,不知道,需要自己去學習。學校開的有些課程,學習時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實用性,實習時卻發現特別有用。因此,他們非常重視和期待綜合技能訓練課,希望能夠在這些課堂上解決實習中遇到的難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為將來走向職場打好基礎。完成八周(其中有一周的辦公自動化和禮儀實訓提前在第七學期完成)技能實訓目的就是給學生完整的本科教育,保證本科教育不縮水。訓練宗旨是使學生快速適應未來就業崗位,從長遠著眼,對學生的未來負責,提高就業質量,實現我校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為加強綜合技能訓練過程管理,要求院、系嚴格按照《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畢業綜合技能訓練質量標準》和各項《技能訓練大綱》執行,強調“實踐”和“訓練”,以實際操作和訓練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動口、動筆、動手,教師要精講多練,深入淺出,注重訓練的實效性,訓練方法以討論式、探究式、交互式和現場模擬等形式為主。考核形式緊緊圍繞訓練目標,力求多樣化,突出實踐操作,重在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日常考核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大過程性評價所占的比例。在此期間,學校和院(系、部)兩級教學督導,也要加大監督和指導的力度。學校在實訓課第一周之后就組織畢業生代表座談會,及時收集和反饋學生關于綜合技能訓練的情況,針對出現的問題,能調整和改進的,督促相關院、系立即整改;對近期解決不了的問題,訓練結束后,認真分析、總結,找出辦法和措施,力爭在下一輪實訓中提高和改進。
畢業生綜合技能實訓走過四年,也是頂著來自社會的壓力和學生的最初的不理解等各方面的壓力,學校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斷總結經驗中走過來的。綜合技能實訓的成果著實讓很多畢業生嘗到了甜頭,許多畢業生在座談會上經常提起,正是由于參加綜合技能訓練,才讓自己在適應就業崗位上與其他院校畢業生相比,占了優勢,工作上手快,自信心增強,從而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因此,從長遠看,最終受益的是學生。
回顧幾年來綜合技能訓練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回避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如,社會上用人單位的不理解;一些已經找到工作的學生的不理解;綜合技能訓練實施過程中一些訓練內容的實效性不強、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滿足學生需求;一些教師不能勝任實訓課,等等。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學校上下認真思考、總結,大膽創新,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把我校的畢業生綜合技能訓練工作做實做好,創出一條具有我校人才培養特色的新路子。筆者根據幾年來對此項工作的調研和思考,針對以上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同仁探討。
一、 加強溝通,贏得用人單位的理解和支持,免除學生的后顧之憂。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表示,中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要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大計、改革創新的第一要求,凝聚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把這一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實施好、完成好。【4】所以說,我校要想真正把畢業生綜合技能實訓工作做實做好,必須贏得社會的認同和支持,可是單靠我們的一己之力,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用人單位的看法,畢竟,在商品經濟的大環境下,經營者把追逐利益還是放在首位的。那么,我們就逆來順受了嗎?當然不是。首先,我們要從畢業實習基地作為突破口,各院、系在拓展畢業生實習基地的同時,要把我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實施畢業生綜合技能訓練的目的一同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看到我們所培養的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實力,以及良好的禮儀。其次,動員畢業生在實習時,積極主動,努力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把我校的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滲透給用人單位,得到他們理解和支持,甚至能讓用人單位的領導覺得對人才的不舍,而且不會因為畢業前返校學習的七周時間內,放棄對我們畢業生的選擇。
二、 院、系下大氣力,統一思想,做好綜合技能訓練前的動員工作,確保訓練質量。
執行力是領導者素質和執行者結合而產生的合力。學校兩級領導必須統一思
想,明確任務,深刻領會學校對畢業生實施綜合技能訓練的目的和意義,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對本單位的教師和應屆畢業生做細致的思想動員工作。任課教師要深刻領會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并認真學習和把握《吉林華橋外國學院學院畢業綜合技能訓練質量標準》的要求和精神,嚴格執行訓練大綱。院、系一把手要在學生離校實習之前親自為學生做報告,提出畢業實習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以及返校后在進一步修改畢業論文的同時(學校要求畢業生在畢業實習離校前完成論文初稿,學生返校后主要完成二、三稿的修改和定稿),做好參加綜合技能訓練的準備工作,把學校為保證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成就畢業生終生發展需要的初衷貫徹給每個畢業生,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學校真真正正是對他們的未來負責任,于此同時,讓學生學會大處著眼,把眼光放長遠,這是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是一種策略,是以退為攻,今天退一步是為了今后走得更快、更穩、更好。輔導員老師更要利用各種機會,宣講綜合技能訓練對學生個體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訓練態度,調到訓練積極性,加強訓練期間師生雙邊互動,增強訓練的實效性,確保訓練質量。
三、認真調研,科學設置訓練內容和形式,保證訓練的實效性。
院、系在制定綜合技能訓練大綱之前,必須認真調研用人市場、社會需求,分析了解學生需求,然后結合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科學設計,合理設置訓練內容,研究訓練方法、考核形式。避免脫落學生實際需要,避免以理論講授為主,缺少互動環節,或所講內容與之前所學重復的現象,要對得起學生的時間、學生的信任,提高實訓質量。學生在下去實習之前,就要帶著調研任務,總結實習過程中自己所欠缺的知識和技能,并在春季學期三月份把信息反饋給本院、系,學校和院、系根據學生的未來就業發展需要,研究篩選訓練內容,并組織教師撰寫訓練大綱。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必選內容和公選項目。另外,為了把訓練內容確定得更符合學生的需要,更具科學性,院、系還應至少在學生返校之前兩周第二次收集學生反饋的綜合技能訓練的信息資料,然后再最后確定訓練項目。
再者,學校需要進一步優化選課系統,加大全校通選課的比例,逐漸減少必選課的門數,讓多數學生都能參加自身所需的訓練項目,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四、學校應加大投入,派出去,請進來,培養一定數量的雙師型教師,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師資隊伍多元化,它不僅需要教學名師,還
需要工程大師,更需要有實戰經驗的專家型教師。因此,提升相關專業課程教師的實踐能力,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而且綜合技能訓練是我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更多滿足我校人才培養目標所需的雙師型教師。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適用型和那些與職業技能相關的課程,如就業法律指導、辦公自動化、職場人際關系藝術,以及實務、實驗類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訓練、商業銀行模擬實驗、市場營銷模擬實驗、企業沙盤模擬實驗、外貿單證填制、企業形象設計實訓,等等。以上課程大多是以實踐操作為主,如果任課教師有實際工作經驗,會把訓練搞得有聲有色,學生會更投入,收獲會更大。
合適的實訓項目還必須配備稱職的指導教師。承擔綜合技能訓練的教師,不是人人都能勝任,因此這就要求院、系必須儲備和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他們應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了解畢業生需要什么,用人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畢業生。而目前我校的師資現狀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在教學質量評價處對2011屆畢業生組織的一次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全校畢業生認為此次綜合技能訓練只有52%的教師勝任教學。由此看出,我們在這方面要做的工作還很多。目前,我校針對這一問題主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請行業專家、能手給我們的學生上課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但長遠看,我們更應該培養自己的雙師型教師,定期把相關專業的骨干教師送到企業掛職鍛煉,或邀請業界成功人士進校培訓我們的教師,都不失為可行的方法和渠道。再者,綜合技能訓練的場所不只局限在學校,院、系也可以把學生拉到企業,現場觀摩、操作,現場實踐。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拿出負責任的態度,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在對2011屆畢業生做的關于實習、實訓問卷調查中,我們統計發現大多數學生認同學校為保證畢業生就業質量而實施的八周綜合技能訓練,然而對學校和院、系所設置的訓練項目,以及任課教師的指導能力的滿意度卻參差不齊,甚至會感受到一些學生的抱怨和不理解。因此,要做好此項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全校上下一心,進一步統一思想,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和嘗試,在挫折中前進。我相信,眼下的困難只是暫時的,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定會把畢業生綜合技能訓練工作形成特色,打造成品牌。
參考文獻
【1】suzhongjun,本科縮水 大四空巢 大學教育現狀調查.蘭州晚報, 2010-1-1
【2】彭博,誰偷走了他們的大四 本科教育在縮水.舜網, 2011-05-19
【3】何克抗,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模式.教學文摘, 2000-10-06
【4】劉延東 ,堅持走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開創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人民日報 , 20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