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探討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高等教育時間:瀏覽:

  摘要:培養研究型和創造性的人才是研究型大學主要的任務,高質量的本科教育仍然是建設和發展研究型大學的根本。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由此探討了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通過確立研究性學習標準;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工作;構建完整和連貫的本科課程體系;建立教學與科研相融的教師獎勵機制等幾個方面進行實施。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

  《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重點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這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正進行著變革,產生質的變化。如何在世界林立的強校中加快提升我國研究型大學的水平、我國未來的大學體系是什么、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是否是改革的非重點等等。帶著對這些問題的認真思考,本文以本科教育改革為視角,從教學模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幾個方面探討建設我國研究型大學。

  一、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重要性

  何謂研究型大學?自紐曼斷言“大學是傳授知識的場所”以及中世紀巴黎大學模式,經過威廉·洪堡的創見“大學也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構”和與之相配的柏林大學模式,到范·海斯的新識“大學還是提供社會服務的部門”以及威斯康星大學模式以來,大學在歷史延展中承擔了育人、科研、服務的職能。結合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方向,本文以為研究型大學是以創新性的知識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文化繁榮、國家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學。

  在政策的指導下,我國雖加快了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的步伐,卻日益陷入研究型大學即研究生大學、科研大學、綜合性大學等誤區。這些大學以科學研究成為辦學的中心,研究生教育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卻存在著教學業務經費投入不足、辦學資源緊缺、教師精力不到位、教學質量下滑等問題。

  美國高等教育發展中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1998年,美國博耶委員會(Boyer Commission)出臺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藍圖》,簡稱博耶報告。報告指出,雖然美國研究型大學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本科教育思想、模式和師資方面都辜負了大眾的期望。因此,報告對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教學改革提出10條建議。其中包括“確立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建構以探究為基礎的新生學習活動”、“消除跨學科教育的障礙”、“融合交流技能與課程學習”、“創造性地利用信息技術”和“以頂峰體驗作為本科教育的頂點”等內容。自報告公布之后,美國各研究型大學紛紛對本科教育進行了思考和改革,并掀起了本科教育改革的浪潮。

  本科生是研究型大學學生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的本科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所高校的辦學水平,決定著學校的聲譽和發展。為避免重蹈美國本科教育的老路,我國研究型大學建設中要充分確立本科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的辦學理念,不斷探索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的規律,應當把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是建設我國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指導思想。

  二、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國內研究型大學主要承擔著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雙重任務,但是在兩者孰輕孰重的問題上,研究型大學多數都偏向于科研,因此,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中存在這樣幾個現實問題:

  一是重科研輕教學的考核方式影響了教師投入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多數研究型大學制定出優惠的科研政策,將科學研究作為研究型大學建設的主要任務。在這種政策的導向下,教師將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投入科研中,除非學生主動質疑,多數教師很少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

  二是把發展研究生教育作為追求的首要目標。不少研究型大學將主要的教學資源都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教授們主要給研究生上課,本科生難得見教授一面,更不要說與教授們進行討論與交流,甚至出現由教授所帶的博士生給本科生上課的情況。據教育部統計資料,2000年,在部分重點高校,有1/3的教授和1/5的副教授沒有承擔相應的本科生教學任務。其中,12所高校中的2/3的教授不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

  三是長期形成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和方法積重難返。長期的應試教育決定了大部分教育過程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標,學生和教師都對知識學習、知識傳授駕輕就熟,而對于創設開放環境、發散思維、做創新思考則顯得茫然失措。偏向專業知識傳授,忽視綜合素質培養的種種現象。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成為了一種口號,教學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廣度都與之不相適應。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一方面,社會一些評估機構的主要依據是科研經費、發表論文的期刊層次和數量、重點學科數、研究生規模等等;另一方面教師晉升技術職務、年終考核和獎勵,評價標準也主要是科研成果、論文,而不是本科教學質量,在這樣一種導向機制下,教學與科研相脫離、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相脫節。

  三、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轉變教育理念以研究性學習為標準

  應試教育的理念強調知識的準確傳授,在這“知識的轉移”中,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教師替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沒有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里,教師教的感覺、學生學的樂趣必然顯得索然無味,難有教學相長的快樂,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理念可以轉變這種現狀,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把學的主動權留給學生。大學本科研究性學習是本科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基于研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由學習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向發現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過渡。正如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所倡導的教育思想“學習是基于導師指導下的發現而不是信息的傳遞”。

  對于本科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是理念在實際行動中的落實。因此必須解決好如何將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并且以各種教學制度的形式予以強化和貫徹,使其作為發展環節整合到學校的教學過程結構中去。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將研究性學習融入課堂教學

  探究是研究性學習中的一種重要的課堂傳授知識的方法。它通過對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重新設計與實施,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開發求新、求異的創造精神,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是減弱,而是要求更高,要變傳授知識為教會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促其將外部信息加工內化,使其逐步具備信息化發展形勢下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這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精力進行創造性勞動。

  如何將研究性學習融入課堂教學?首先,建立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科學性、規律性、發散性、創新性的教學思想,配合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認知規律,形成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信息來源開放性、知情交流互動性的教學模式,確立問題性質——尋找解決信息——反饋認知思路的教學程序。內容的選擇應注意拓展的空間和相關學科的兼容性,有較為寬厚的橫向與縱向背景,使學生的探究不至于拘泥在形式化的問答之中。

  在我國,已有不少研究型大學意識到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如廈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為新生開設“學科入門指導”課程,這些課程并不只是老師講授學生積極參與的課程,而是帶有研究性的課程;或者為一、二年級本科生配備指導教師;或者成立基礎學部,將一年級學生集中管理,實施和構建研究式的教學模式。

  (三)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創新工作

  本科生是研究型大學學生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質量,研究型大學應該為本科教育提供豐富的智力和科研資源,積極吸引本科生參與科研,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為學生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它能夠提供機會使得師生一起參與研究,同時使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感受教師嚴謹的探索科學真理的態度,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發展友誼,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等等。

  本科生參與到科研中,無論是以學徒方式參與以教師為主的研究小組,還是參加以項目和課題形式的研究性課程,都可以認為是從不同層次實施本科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應該把進行科研工作的經驗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融合到教學中傳授給學生,促進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為學生提供在其他環境中不可能得到的科研體驗,力求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鍛煉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的方法有:建立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的制度,學生申請參與院系教師的科研項目,接受教師一對一的科研指導,完成研究后要提交論文,闡明研究成果及收獲,經審核合格可獲得一定學分;鼓勵和資助優秀本科生提出自己原創性的科研項目,獨立開展研究等。目的是使學生盡早了解和參與研究過程,養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構建完整和連貫的本科課程體系

  課程的完整性是指本科課程應是一個完備的課程體系,各門課程之間應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的知識體系,以保持課程體系中各個知識系統之間的本質聯系,使本科教育內容盡可能系統、連貫并形成一個整體。課程的連貫性是指本科課程之間應該具有邏輯的連貫性,即某些科目有其先后順序的連貫,同時又有其左右次序的連貫。課程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有助于提高教育計劃的質量。

  為應對社會發展日趨綜合化的新形勢,研究型大學應以整體知識觀為指導,改革本科課程體系,構建包括普通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為一體的連貫的本科課程體系,加強本科課程的廣博性和基礎性,注重設置綜合性的跨學科課程,以加強相關學科間的聯系、滲透。實現完整的本科教育,培養其創新思維,激發其創造潛能,大大調動了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積極性。

  (五)建立教學與科研相融的教師獎勵機制

  研究型大學充足的研究資源能夠對本科教學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單純的研究價值取向也會給本科教育造成一定的阻礙,片面追求科研成果也會使學校把砝碼加在了科研上。在美國,大約只有35%的大學將本科教學作為教師晉升和終身教職評定的一個重要參考內容。與國外一樣,我國的大學雖然強調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實踐中也是把科研成果作為教師晉升和獎勵的首要標準。

  因此,要提升本科教育的地位,就要改革現有的教師激勵機制,要從人才成長和培養的遠期目標出發制定教師的評價和獎勵制度。比如教師的年收入增加的部分,按一定比例以教學成果為依據;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教師從事本科教學的積極性,及時將科研中的先進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并轉化為教學資源,保證本科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戰軍.中國研究型大學的建設與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崇實,潘懋元.本科教育:高校立校之本[N].中國教育報,2005-4-1:(4).

  [3]王留栓.建立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課程新框架----學習+研究模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4):89-92.

  [4]趙恒平,龍婷.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定位與質量提升的路徑選擇[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20-124.

  [5]印杰.中美本科教育改革比較[J].教育發展研究,2008,Z1:108-109.

  [6]姜鳳春.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課程結構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8,(6):45-49.

  [7]肖瑞峰.大學使命引領的教學團隊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10,(5):89-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长顺县| 海原县| 嘉义县| 曲阜市| 自治县| 平谷区| 元谋县| 余江县| 循化| 龙南县| 浦东新区| 西盟| 邵阳市| 乐东| 凤台县| 上栗县| 无为县| 荆州市| 麻阳| 关岭| 临夏县| 安岳县| 鲁山县| 襄城县| 河北省| 四川省| 台前县| 张家口市| 雅安市| 自治县| 高邑县| 安乡县| 攀枝花市| 乌审旗| 绥棱县| 江陵县| 惠州市| 疏勒县| 多伦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