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地理基礎知識及地理規律的圖像化是當前新經濟環境下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中學地理教材改革中呈現的一個明顯趨勢, 這是因為國民的基本地理素養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中已逐漸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國在新經濟環境下的新一輪高中地理教材改革順應形勢, 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圖像系統, 同時, 使圖像信息成為教材中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相關圖像的教學功能也由過去傳統的單一教學工具和手段轉變為具有培養學生德、智、能三個方面為一體的綜合功能體。文章以新一輪高中地理教材改革后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2、3》為例, 探討高中地理新教材圖像系統的特點與類型, 以便更好地理解、運用圖像系統, 更便捷地為中學地理教學工作服務, 也為我國培養具有良好地理素養的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人才提供后備力量。
關鍵詞:新經濟環境; 高中地理新教材; 圖像系統; 特點
一、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至今, 高中地理課程逐步從停滯——恢復走向了正常發展道路, 這期間的地理教材也先后經歷了三次大的改革。進入新世紀, 適應于當下新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下培養人才的需求, 新一輪的高中地理課程和教材改革又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作為對現代公民素質培養和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基礎課程教育, 地理課程講述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主旨沒有變, 素質教育的方向性也沒有變。然而, 我們不能停留于此, 而是要不斷加深并擴大內涵, 以符合時代及當下新經濟環境下培養人才的要求。從這些意義上來說,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識與規律的圖像化改革便是一個繼承、發展和創新的契機, 也彰顯著中學地理新教材改革的共同趨向和基本特點。地理教材表層結構體系的構成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圖像系統, 二是文字作業系統。本文將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2、3》 (以下簡稱《高中地理必修》) 為例, 探討高中地理新教材圖像系統的特點與類型, 以便更好地理解、運用圖像系統, 致力于更好地為中學地理教學服務。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圖像系統的特點
地理教材是教師用以地理教學, 學生從中獲取知識和能力, 并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媒介。地理教材的表層系統由課文系統、圖像系統和作業系統三部分組成。圖像系統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教材中的圖像系統是指涉及書面教材中所插入的視覺化呈現, 包括地圖、地理示意圖、地理景觀圖、地理統計圖表、漫畫等。我國地理教材圖像系統的編制在上述理論的指導下進步很大, 其數量增加、種類增多、生動性加強, 特別是在課改的旗幟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也呈現了新的可喜面貌, 特點鮮明。
(一) 新教材圖像系統制作精美, 圖幅量大、類型多樣化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中, 共有各種圖344幅, 在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每一頁都有圖出現。人教版新教材的圖像類型不僅包含了傳統地理學中的地圖、實物圖、統計圖表、景觀圖等, 而且還吸收和采用了現代地理信息和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形成的遙感衛星影像數據, 豐富了高中地理教學內容, 拓展了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素材, 拓寬了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徑。同時, 整套教材中的每一幅圖, 從封面到封底都經過了精心挑選、制作與編輯排版, 充分體現了圖像系統與地理教材間的緊密聯系。
(二) 圖像選取與處理得當, 使用靈活多樣
從圖載信息量來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每幅圖蘊涵的信息和內容大大增加, 通過每幅圖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可以進行發散性思維, 從圖中提取出更多相關信息, 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人教版新教材還實現了不同類型與功能圖像之間的相互配合、組合疊加和綜合利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在圖像選擇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突破了過去教材中圖像、文字、作業三種系統相互孤立的結構, 而使三種系統融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人教版新教材中圖、文、練之間已無明確界限, 雖然課文分為正文和活動兩種形式, 但是每一種形式的課文也都以圖像和文字等多樣的方式呈現。圖像使用靈活有利于教師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包括組織教學和課堂教學設計等, 也有利于激發同學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三) 圖像系統的功能得到深化和擴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中的圖像系統不僅體現了傳統的圖文并茂特色, 而且使圖文關系在新教材中的作用和功能進一步深化。人教版新教材中的許多圖像既包含了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的傳統功能, 也包含了德育、智育和能育等多方面功的能, 充分體現了“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這一全新教育理念。
(四) 提高了解讀和運用圖像系統中地理語言的能力
實質上, 借助地理圖像系統教學, 能更好地體現地理教學的“地理性”, 重視地圖能力的訓練培養, 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重要方面, 也使一線地理教師在課內課外, 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圖像系統的分類
高中地理新教材圖像系統分類多種多樣, 因分類依據不同而異。在這里僅列舉三種分類的方法來討論圖像系統的分類。
(一) 按表現形式劃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中的相關圖像根據圖像系統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五類。其中, 最重要和常見的一類就是地圖, 它是地理教材中最早和最常用的圖像系統之一。地圖是用各種符號包括圖例等來表示各種地理現象和事物的一種形式, 是各種地理現象和事物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根據地圖反映的內容可以分為地形圖、人口圖、氣候圖、產業布局圖、交通圖等類型, 約占人教版新教材總圖幅的1/5。近年來, 地理教材中常用的一種圖像表現形式是統計圖, 它是概括化各種地理數字后的形象化表現, 約占人教版新教材總圖幅的1/10左右。示意圖又是對地理知識、原理或方法進行直觀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它采用各種符號 (如箭頭、象形圖例) 及簡單明了的圖表使其表現方式靈活;因其適用范圍廣, 故示意圖在地理新教材中的比例不斷增加, 幾乎占人教版新教材中總圖幅數的一半。景觀圖是一種儲存和再現地理現象和事物真實形象的表現形式, 且手法多樣, 常見的有景觀照片、景觀素描等, 在地理教材中數量很多, 占人教版新教材總圖幅數的1/4強。衛星遙感圖是采用衛星遙感等對地觀測現代技術手段的成像方式對地表事物進行概括性的真實表現, 由于遙感技術滲入中學地理教育時間不長, 圖幅數量較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本新教材中僅有5幅衛星遙感影像, 分別是《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1幅黃河三角洲的衛星遙感影像和《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單元介紹地理信息技術中涉及3幅圖和圖2.22熱帶雨林的分布變化圖。
圖1 地理圖像系統分類標準 下載原圖(二) 按使用方式劃分
從在教學過程中對圖像系統的處理和運用出發, 圖像系統一般可以分為地圖、景觀圖像、示意圖、衛星圖像以及漫畫圖像或地圖等類型。
(三) 按使用功能劃分
按照圖像系統中每幅圖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歸類, 結合教學中的實際使用功能可以分為四類。教材中使用最多的一類圖像是直觀靜態型圖像, 即每一幅圖像以靜態形式反映一個主題, 功能單一, 在使用中大多可以直接使用, 如景觀圖。定量型圖像可將枯燥的數字形象化、直觀化, 它是指對含有絕對值和比例數值的地理現象和事物的圖像表述, 它起到好懂、易看又能激發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作用, 最常用的如各類統計圖表等。用來反映具有動態演變性質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是動態型圖像, 其最大的作用是通過圖表揭示發展變化著的地理事物的規律性特征, 如教材中的地球公轉示意圖清晰揭示了地球公轉的方向、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四至”的形成等動態變化過程。然而, 動態型圖像在使用時需要找出反映動態演變的關鍵因素, 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并得出結論。對比型圖像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兩種事物或現象之間不同性質的圖像系統, 它是把兩種屬于同一范疇又容易混淆的地理現象或事物放在一起對比分析。這類圖像雖然在人教版新教材中出現不多, 但卻是揭示地理事物本質或成因的有效方式, 在使用中需要教師引導同學仔細對照, 找出異同點, 得出結論。
四、圖像系統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分布
(一) 圖像系統的總分布
表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圖像系統類型分布 下載原表
圖2 高中地理圖像系統的總體分布 下載原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新教材中的各類圖像總計119幅, 圖幅所占空間約占人教版新教材篇幅的一半以上。其中, 地圖約21幅, 占總圖幅的17.6%, 景觀圖約35幅, 占總圖幅的29.4%, 示意圖約54幅, 占總圖幅的45.4%, 統計圖約8幅, 占總圖幅的6.7%, 而衛星遙感圖像約占總圖幅的0.8%左右 (表1) 。就圖像類型分布趨勢而言, 示意圖與景觀圖的使用總體上高于其它圖像, 這在新教材中的表現尤其突出 (圖2) 。
(二) 圖像系統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教材中的分布特點
圖像是地理教材中的三大系統之一, 也是多年來高考考察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理可謂是“無圖不成題”。由于不同類型的圖像在新教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新教材的圖像系統在每一個章節中分布并不均勻。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新教材為例, 各類圖像使用呈現不均勻狀。其中, 地圖最多的是在“地球上的大氣”和“地球上的水”兩章;景觀圖在“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三章中均超過8幅;在“地球上的大氣”中示意圖和統計圖使用是最多的;衛星圖像出現在“地表形態的塑造”這一章。圖像系統不僅在每本必修的每個章節分布不一, 在三本高中地理必修課程中的布局也有差異, 如圖3中所示, 圖像類型多樣, 但分布的均衡度是各有差異的。
圖3 各類圖像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中所占比重圖 下載原圖(三) 圖像系統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的建設性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 圖像系統在教材中的布局是死的, 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在實驗教學中, 對圖像系統進行二次加工和再創, 建立在充分利用原有圖片材料、明確圖像設計的基礎之上, 切記脫離學生的實際盲目設置圖片。不必故弄深奧, 精心制作、運用、改進, 以便能更好地發揮圖像系統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達到優化地理教學的目的。中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的研究是以素質教育、教育心理學、地理科學、傳播學等相關理論作指導的。因此, 我國地理教材的編制者可以盡量對美、英、新加坡、日本等發達國家地理教材的圖像系統進行了解, 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在圖像系統的設計中, 從圖像的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優化。縱向結構優化強調圖表選擇與設計、圖像組合和圖像系列化;橫向結構優化注重圖像與課文、習題、相關地圖冊的配合, 注重教材整體功能最大化。圖像具有傳遞地理信息、形成地理表象、展示地理過程和強化育人等功能, 地理教材在設計圖像系統時要充分發揮其功能來增進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五、結語
基于以上分析, 適應當前新經濟環境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未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以及世界各國中學地理教材改革的新趨勢, 圖像系統已成為我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 圖像系統的功能也逐漸趨向多樣化和綜合化, 中學地理教育教學也應盡快的適應這種新趨勢, 同時重視對新教材中圖像與文字系統的相互聯系以及圖像系統體系的分析研究, 充分發揮各類圖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綜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