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實施。提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根據這一要求,吳中區區委、區政府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圍繞“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區域發展定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以鄉村生態文化旅游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森林資源和悠久深厚的生態文化底蘊,以保護和提升生態文化環境為重點,大力繼承和發揚具有旺山特色的生態文化,堅持走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化繁榮的發展道路,通過大力實施新舉措,加快發展生態產業,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積極構建和諧美好的綠色新家園,全力推動了全村生態文化和生態產業的更好更快發展。目前,全村生態環境良好、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產業興旺、人與自然和諧、示范作用突出,成為蘇州市民日常生態休閑和觀光旅游的最佳去處之一,被譽為“蘇州最美的山村”。
一、旺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探索
旺山村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越溪街道,位于蘇州市西南,緊鄰蘇州繞城高速及吳中大道,總面積6.1平方公里(約合9000多畝)其中山林面積5000余畝。全村現有村民540戶,常住人口2240人,農村勞動力1680人。
近年來,旺山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這個中心任務,醞釀新思路,實施新舉措,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村級經濟顯著增強,農民收入穩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2009年旺山村集體可支配收入1408萬元;農民純收入17800元。近年來,旺山村先后獲得“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創建文明村工作先進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江蘇省百佳生態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康居示范村”、“江蘇省園林式居住區”、“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一)堅持規劃先行,著力改善村莊環境
旺山村堅持規劃先行,用城鄉一體化的理念統領全村發展規劃,優化各種村級資源的配置,穩步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柏油路網體系,引入公交線路方便村民出行;建設生態型停車場、公共廁所、安裝景觀路燈;因地制宜實施農村房屋外立面改造,美化村落環境,綠化覆蓋面積達85%;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貫通整村污水管網,實現區域零排放,著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
(二)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優化產業布局
依托吳中經濟開發區這個載體平臺,投資興建工業小區,擁有標準廠房85000平方米,商用房和集宿樓8000平方米,村集體總資產達到1.2億元。同時深入推進現代高效農業項目開發,在原有無公害茶園800畝的基礎上,規劃1800畝的林地,分步實施丘陵農業項目開發,并結合生物防火隔離帶選種優質茶葉及新型果品,既起到防火、生態作用,又帶來了經濟效益。
(三)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特色景區
旺山在遵循規劃的前提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注重突出農業文化特色,融參與性、親和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現已形成八大景點:九龍潭景點、寶華寺景點、阿達嶺景點、南山景點、環秀曉筑景點、錢家塢景點、耕島景點、七子山景點。2006年旺山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09年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解決當地村民就業500余人,景區總收入超過5000萬元。
(四)完善保障機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目前旺山村民都納入養老保險體系,大病風險保險覆蓋率達到100%。村集體每年拿出60萬元資金用于老人補助、困難戶補助及學生班車接送等村公共福利事業。同時建立吳中區越溪旺山物業股份合作社,全村540戶農民全部參股。總股本金800萬元,其中村集體出資200萬元,村民出資600萬元,村民收益率10%以上。并于2007年12月份成立吳中區越溪旺山資產股份合作社,量化村級集體資產1200萬元,村民人均分紅600元。兩大股份合作社使農戶戶均凈增3000多元。
二、旺山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旺山的新農村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村級集體資產的規模不夠壯大,雖然旺山村組建了多個股份合作社,但是規模和資金一直處于小量積增的程度,無法形成規模,從而制約了農民獲得的收益,僅靠每年的分紅和自主經營,仍然與市民的收入存在較大距離。二是旺山依托鄉村旅游建立起來的這項新型發展道路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資金問題成為發展的瓶頸。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對旺山鄉村旅游建設的資金投入,但是由于農村發展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薄弱,融資渠道不暢,單靠政府投入明顯不足,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其次,基礎設施建設明顯不足。由于旺山村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加上資金投入不足,一些配套旅游點在交通、食宿、衛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制約了旺山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再次,市場意識有待增強。旺山旅游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漸成氣候,但是,有些鄉村旅游經營者市場意識不強,缺乏主動宣傳和參與集體促銷的積極性,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有限,市場占有率較低。最后,策劃、管理人才匱乏。把握鄉村旅游規劃策劃、設計包裝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嚴重匱乏,造成旺山鄉村旅游區(點)規劃布局不夠科學。有些從業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訓,服務不規范,小農思想較重,缺乏全局和長遠觀念,有時甚至出現拉客宰客等現象。
三、旺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探索途徑
目前,鄉村旅游在很多歐美國家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旅游產品,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和意義巨大。作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領域,鄉村旅游在許多國家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因而首先在政治層面得到有力扶持。促進旺山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應著力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推進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相結合。無論是發展鄉村旅游還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強化政府主導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門要在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設置鄉村旅游發展補助性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各類資金投入鄉村旅游開發。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注重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扶持與發揮農民作用關系,發揮好廣大農民的主觀能動作用。鄉村旅游和新農村建設,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統一的標準,只有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將鄉村旅游充分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使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二是推進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和保持本色相結合。發展鄉村旅游,要瞄準國際同類產品,本著保護生態、延續民俗、傳承文化的原則,開發與國際水準接軌的高檔優質旅游產品。旺山鄉村旅游開發,應將吳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其中,以鄉村旅游資源為依托,深度挖掘吳地人文、民俗、歷史內涵,突出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天然、質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趣、閑趣、野趣,展現鄉村旅游的魅力,為鄉村旅游注入持續旺盛的生命力。對于各種形式的“農家樂”,要突出特色化經營、規范化服務;對于現代科技、生態、觀光、采摘等農業旅游,要按照“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標準,突出地域特色和產品特色;對于現代新農村、古鎮古村、生態農莊等,要以開發復合型觀光、度假、休閑、體驗類旅游產品為目標,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游產品檔次和旅游附加值。
三是推進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相結合。“開發是最富成效的保護,保護是最具遠見的開發”。發展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為主要吸引物的鄉村旅游,要大力倡導“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強調保護環境和永續利用資源,避免造成旅游資源浪費和破壞。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大直接關系到游客和農民身心健康相關設施的建設力度,引導教育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和廣大農民自覺養成講衛生、愛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營造潔凈、健康、衛生的旅游環境和農村生活環境,把旺山鄉村旅游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