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009年4月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Alexander Zaborin等的論文《Red Death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01》中指出,缺乏足量的礦物磷可導致腸道正常菌群變為致病菌。該發現為開發對抗日益增加的耐抗生素病菌的新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發表在《環球中醫藥》上,是國家級醫學論文發表范文。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危害最大的醫院致病菌之一,通常引起肺部感染。美國有20%的人和50%的住院患者腸道內發現銅綠假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是存在于人體腸道中的數百種細菌之一,通常不引起明顯傷害,甚至對宿主有利。患病、接受手術治療或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使體質下降的情況下,銅綠假單胞菌可能引起感染、敗血癥甚至死亡。
科學家發現,在手術或器官移植手術后,患者體內無機磷水平降低,應激狀態下腸道缺磷可能導致銅綠假單胞菌變為致命細菌。
為驗證上述假設,研究者將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分別培養于低磷和高磷培養基條件下的銅綠假單胞菌和埃西氏大腸桿菌的培養皿中,結果顯示培養于低磷條件下的銅綠假單胞菌的線蟲出現死亡。
這項發現為闡明銅綠假單胞菌從無害的寄生菌轉化成致命病菌的機理提供了新視角。銅綠假單胞菌在進化史上已經存在了20億年,磷是銅綠假單胞菌的重要營養源,缺磷導致細菌對器官組織發起攻擊,對宿主造成損害,有時足以致命。
使用小鼠實驗的結果顯示,通過補充過量的磷可減輕激活的銅綠假單胞菌在腸道內釋放致命毒素。
該發現有助于研制用于使處于應激狀態或功能不全狀態的患者腸道內的磷水平回復正常狀態。通常,抗生素用于殺滅病菌,同時也會殺滅有益菌。更為合理的醫治感染性疾病的方式是先弄清引起微生物變為有害菌的原因,之后尋找平息而非殺滅這些細菌的方法。該項目研究者認為,對寄生在重病患者腸道內病菌的這種機制的發現,有助于設計一種含磷化合物,用于阻止銅綠假單胞菌和其他病菌變為致病菌。盡管抗生素在臨床上得到廣泛使用,銅綠假單胞菌仍然被認為是住院接受手術或免疫降低患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銅綠假單胞菌攻擊患者的肺、尿道和腎等重要器官,可產生致命的后果。銅綠假單胞菌在潮濕表面上生長旺盛,在導管內可以檢測到銅綠假單胞菌,引起醫院內感染。
國家級醫學論文發表須知:《環球中醫藥》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期刊。2008年創刊,大16開,64頁,郵發代號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