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說到保健一般都是對營養(yǎng)品的運用,現(xiàn)在對中藥的保健知識及管理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去加強對中藥學的保健管理呢?目前的中藥新發(fā)展方向有哪些呢?本文主要對抗生素只有抑菌殺菌的作用和醫(yī)藥學的知識等各個方面做了介紹。本文選自:《江蘇衛(wèi)生保健》,《江蘇衛(wèi)生保健》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guī)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摘要:就我國目前的養(yǎng)殖狀況來看,只有增強保健意識,弄清保健與預防的概念,在亞健康狀態(tài)下,做好保健,以提高機體自身的綜合抗病能力,當在亞臨床狀態(tài)下或有疫病發(fā)生時適度的使用預防藥物與保健方案聯(lián)合應用,才能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使損失降到最小范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養(yǎng)殖效益。
關鍵詞:中藥保健,醫(yī)學職稱,醫(yī)學論文
Abstract: the present breeding situation, only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health care, make clear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 in sub-health state, ready to care, to improve the body's own synthesis disease-resistant ability, when in the clinical condition or disease occurs combinations of moderate us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pla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rol the disease, make the loss to the minimum scope, only in this way can improve the breeding benefit.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medical titles, medical papers
保健就是通過某些藥物,使動物機體臟腑組織器官功能正常,即五臟六腑的經絡功能正常,氣、血、精、津液充盛,機體才能健康。“氣血暢通,百病不生”就是這個道理,這種保健,在中醫(yī)里叫做“扶正”。而現(xiàn)在的人們大多數是用抗生素做所謂的“保健”,這是概念上的錯誤,更是做法上的錯誤。這實際上是在做預防。預防是針對病原體的,中醫(yī)上叫做“祛邪”。
抗生素只有抑菌殺菌的作用,何來保健作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進入體內后,必須經過肝、腎代謝出體外,增加了代謝負擔,破壞了體內細菌群的平衡。各種抗菌藥的滅菌方法過于單一,使細菌容易躲避而產生耐藥,還有因藥物殘留而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在中醫(yī)里叫“祛邪太過,損傷正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靈樞》中說:“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守神就是治未病,在亞健康狀態(tài)下(易感期)做保健就是守神,就是“治未生”。在亞臨床狀態(tài)下(潛伏期)做扶正保健就是“治未發(fā)”,也是守神。在臨床狀態(tài)下(發(fā)病期)做治療,“祛邪+扶正”叫做“治未成”,防止向縱深發(fā)展,叫做“治未傳”,這就是上工之為。
等“病已生”、“病已發(fā)”、“病已成”和“病已傳”,治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這都是下工所為。要想讓動物健康成長,少發(fā)病或不發(fā)病,又沒有食品安全問題,就用中藥按中醫(yī)理論來做保健,這將是我國養(yǎng)殖業(yè)做保健的必經之路。中藥保健是圍追堵截,迫使邪氣(病原)從各種渠道離開機體因而不傷機體。所以中藥保健與治療使用了幾千年,沒有耐藥和藥物殘留問題。中藥保健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生、長、化、成、收、藏的變化,又根據中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功能,調理四時陰陽的平衡,來確保機體不受邪氣侵害的。《素問,四氣調神大亂》中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本草綱目》中說:“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故春月宜用辛溫之藥,以順春升之氣,夏月宜加辛熱之藥,以順夏浮之氣,長夏宜加甘苦辛溫之藥已順化成之氣,秋月宜加酸溫之藥,以順秋降之氣,冬月宜加苦寒之藥,以順冬沉之氣,所謂順時氣而養(yǎng)天和也”。
當然,由于動物機體的個體產異化問題,任何一個豬場不管怎么做保健和預防,也不可能完全杜絕疫病的發(fā)生。但事實證明,做過保健的豬群,因為免疫系統(tǒng)功能比較完善,體質比較好,使疫病的控制比較容易,治愈率大幅度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只做預防不做保健的豬群,由于體質差,自身免疫力低下,當疫病發(fā)生時,往往損失都比較慘重。只有擁有良好的體質和較強的免疫力的豬群,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活下來。即只有“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的病豬才能“服藥即活”,否則就是“命將難全”。
養(yǎng)殖戶養(yǎng)豬是為了掙錢,但養(yǎng)豬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吃肉,就必須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對中藥保健認識,大力推廣應用中藥即有助于養(yǎng)殖保健又可減少抗生素、化藥的使用,必將大大減少肉食品的藥物殘留,也有益于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