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我們步入了新媒體時代,高校的思想教育方式與途徑也亟待突破創新。本文剖析現階段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探究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并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新媒體的具體路徑。另外,本文通過調查研究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的便利,提出新媒體時代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體與基礎,祖國的明天是屬于他們的。充滿活力和夢想的大學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者和接班人。新媒體時代是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有的產物,新媒體的產生,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在新媒體時代,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方式極其必要,有著重要的學術和實踐價值。
一、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就是超大范圍的互通網絡聯結全世界人民,超高速的信息傳遞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超便捷的服務體驗改變人們的觀點,超限制的主體交流模糊時空的界限。但是新媒體時代不光有優點,它也有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視的弊端。眾所周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戰場和陣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思想工作的前線,可以回答如何培養優秀大學生、怎樣進行培養以及培養是為了誰的問題,這門課程對于生理、心理正在發展,價值觀念正在形成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關鍵,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認真負責地進行學術研究和突破,在學問上求“誠”、在形式上求“新”,讓大學生喜歡這門培養人、教導人、啟發人的學科。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可能性
在新媒體時代,學校的思政課程要搭上時代的順風車,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新媒體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
新媒體具有海量的資源存儲、豐富的信息內容、便捷的信息檢索、多樣的信息形式、開放的信息環境等特點。收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個歷史階段發展的歷史腳印,可以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收獲了大量對發展有重要作用的經驗和教訓,如可以通過開展學術探討會,閱讀書籍、報紙,觀看電視等方法使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但這些方法在現在已經過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跨越高校思想政治課堂與時代大環境的鴻溝,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為傳統的思政課堂注入新的時代活力,充實教學要素,創新教學環節,真正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感興趣,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二)新媒體引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
新媒體時代的技術優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提供了助力,可以使其沖破思維定勢,進入新的層次。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簡單地在課堂上進行授課,而作為公選課,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不足,與教師的交流也非常少,只是被動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并不明顯。在新媒體技術條件下,媒體形式的多樣化帶來了傳導速度的極速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存在條件上的桎梏,學生可以在不同時空進行學習[2]。
(三)新媒體確立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型師生關系已經形成,當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不斷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目前的形勢下,大學生的教育現狀有了相當大的改觀。在信息時代,大學生不僅在被動地學習,也在主動地研究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針對這一特點創新教育方式,比如,可以針對一些熱點話題開展主題班會,讓大學生進行交流;還可以發布微博,通過微博互動的方式增加學生討論的熱度,讓他們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不僅可以推動大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而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提供了新的方案。
(四)新媒體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行的前途和效果的好壞,即效益如何。大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優良德行、能夠造福社會的青年大學生,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革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3]。第一,新媒體環境為高校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善人格、實現個人思想。第二,新媒體時代架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之間交流的橋梁,打通了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這樣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突破,也必將受到高校師生的歡迎。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方法明顯匱乏
問卷等方式調查顯示,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不夠精彩,學生大都認為目前的教育方法過于簡單。雖然近些年在發展過程中也運用了一些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方式相比相對豐富多樣,但與新媒體技術的結合程度并不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高校還需繼續努力,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
(二)對網絡平臺的應用較少
高校并不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創建。雖然現階段部分高校已經看到了新媒體在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中的突出作用,大部分高校也已經通過建立學校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來進行這方面工作的探索,但是二者的結合程度還不夠。主要表現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推文含金量不高,缺少名師學者對一些政策的深刻解讀,不能幫助大學生深刻把握當下政策,只是單純發布一些思想政治學習的相關文件,雖然大學生通過這些文件能夠了解到政策內容,但是對于如何推進政策的落實卻全然不知[4]。
(三)教育主體雙向聯系不夠緊密
推薦閱讀:新媒體技術對物流管理的意義及其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