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作為新聞的“眉眼”,網絡新聞標題的創作關系到整個文章在網絡平臺上的傳播效果。如何擬好網絡新聞標題,如何加強網絡的傳播力和吸引力,避免一些寫作中的硬傷,最大程度體現文章內涵,成為編輯記者應該首要關注的問題。文章深入剖析,對于網絡傳播稿件的優化和推廣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意義。
關鍵詞 標題黨;信息爆炸;傳播力
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的速度十分驚人。我們迎來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文章內容要夠好,文章標題更要足夠吸引人,才能提高點擊率和閱讀量。對于網絡新聞來說,新聞標題的作用超過了以往任何傳統媒體的標題。一條好的新聞一旦發布在互聯網,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有很高的點擊量。這不僅依靠新聞內文詳實,布局合理,語言富有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合網絡傳播的好標題。“擬好標題,新聞就成功了一半”。網絡標題已經成為內容競爭的第一戰場,寫好網絡標題,是推行的根底,也是新聞傳播的關鍵一步。它不僅有利于搜索引擎的收錄,更有利于日后稿件的優化和推廣。
1 以事實為依據,拒絕“標題黨”
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以事實為依據,這是新聞的生命。失去了真實性,整條新聞也就徹底淪為“假新聞”,它的傳播將是有害的。新聞具有時效性、真實性、敘事性和簡練性的特點。那么,我們在擬定新聞標題的時候,作者一定要對新聞的有關知識了然于胸,以新聞事實作為基本的出發點,杜絕虛假成分的同時,極力避免夸大其詞和用頗具吸引力的詞匯吸睛。在我們每天看到的新聞中,類似“出大事了!”“趕快看,這條新聞很快會被刪除!”這樣的標題頻頻出現,點開一看,也不是什么所謂的大事和內幕,普通一則小新聞全靠一個“坑兒”讓人往下跳,網友瀏覽全文,索然無味,大呼上當。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黨的十八大之后,網絡安全被高度重視,中央出臺了多項互聯網法規,網絡實名制也在快速地推行,多個在互聯網上傳播不實信息的網絡“大V”也得到了應有的處理。由此可見,國家對網絡新聞的管理并未放松,而是逐步加強。不以事實為依據,單純靠嘩眾取寵、博眼球的網絡新聞再也不可能長久生存。
那么,在傳播過程中如何使得標題有亮點,而又避免“標題黨”呢?這就考驗作者在擬定標題的時候有著高度的概括能力,你在微博上用140個字講完的一個精彩故事,在做公眾號的你必須學著在30個字左右把故事講完,講精彩。此外,“UC震驚體”這種標題在兩微一端上頗受歡迎。乍一看,雖然可以騙取網友的誤入,但是遠不能實現可持續性地吸引網友,時間長了,套路不變,內容不創新,只會是失去更多的鐵粉。再者,可視性不強的“標題黨”標題在傳播過程中容易造成內容的失實,很多稿件經過二次傳播后被編輯和修改,斷章取義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而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
2 跳出原有程式,以“新”取勝
“看書看皮,看報看題”,一個有新意的標題有如一個人的臉龐,給人留下第一印象,也定會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引起網友的興趣。因此,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我們只有在注重事實內容編寫的同時,力求使標題新穎、醒目、鮮明,才能讓人耳目一新,才能使讀者想看、愛看,才能讓讀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
在平時的工作中,總能看到這樣的字眼出現在題目中,“圓滿落幕”“盛大召開”“重磅來襲”等。這是展會、博覽會、招商會等一些稿件的通病。標題短短30余字,把這些假大空的詞語用在其中,既浪費了文字資源,又不能說出重點,實在不足取。而事實上,在類似這樣的會議上,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從變革、創新等角度深刻地展示會議的新聞性,不應削弱了標題本來可為稿件點睛的作用。擬定標題的時候,還應注意盡量少用形容詞,多使用名詞,加強新聞實際傳播的效果。
在求“新”之路上,記者對于新興事物的出現應該有著更敏銳的觸角,如“共享經濟”“無人駕駛”“新能源”等,在完成作品的時候,更應該將這些“新、奇、特”的現象準確地概括出來,這些極具慧眼的關鍵詞將會對于搜索引擎優化及內容送達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同時,這也對記者自身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者在平時的知識技能積累中,對一些“新發現”“新主張”“新事物”“新現象”要善于學習、積累和把握。對于行業記者來說,要提高自身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并通過提煉加工可以有效地將現象和本質結合起來,呈現在外在的標題上,從而給人深刻的思考。
3 頭腦風暴,反思性上見功夫
在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網友對閱讀新聞的選擇過程,往往是通過瀏覽新聞標題來實現的。網友對新聞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新聞標題所吸引,而平淡無奇的新聞標題是不會令網友產生閱讀欲望的,轉發點贊更是不可能。只有充分認識新聞標題的作用,才能正確地指導實踐。每個新聞事件的發生,能夠引發網友的思考和討論,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任何討論都是基于常理所生發出來的思考,它的本身受網友的自身因素影響就有一定局限性,所以由于討論引發的思考也是多種多種多樣的。它,有待擴展;它,有待深化;它,有待發展。這種由此及彼的審視,用現行的話叫“反思”。這些年,反思式的標題見諸網媒,其標題每每標新立異,點贊無數。
很多傳統媒體在做自己的新聞的時候,打出口號“要做有態度的新聞”“要做有溫度的新聞”,這就說明作者的態度非常重要,他對新聞事件或褒或貶、或揚或抑,都承載了他的觀點和態度,他的態度也就是這家媒體的態度。在擬定這樣的新聞標題的時候,切記要立場鮮明,有理有據,不能隨風倒,加入太多作者的主觀思想,使得新聞風向發生變化,影響了新聞事件的整體走向。
所以,對于現實中出現的熱點新聞事件,我們不能單單停留在事件本身,更多考慮的是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擬定標題的時候也要注意善于運用情感技巧,以情感人,感情是溝通的橋梁,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才能攻擊對方的心理堡壘,征服別人。這樣既能夠滿足讀者的新聞欲,又勾起讀者的思考,給人以啟迪。
推薦閱讀:《出版人》(月刊)創刊于2004年,由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產業研究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