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圖書職稱論文投稿發表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變化和核心體系,“智慧圖書館”是一種新的發展形式,是圖書館發展的高級階段,論文介紹了圖書館轉型的基本特征,應對新的信息和技術環境,智慧圖書館的硬件設施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圖書館員在思想和技術上積極應對。
【關鍵詞】圖書職稱論文投稿,智慧圖書館;館員能力;培養;要求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逐漸從印刷資源的集合演變為物理實體與數字虛擬的復合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在發生變化。主要從文獻資源服務向以信息傳播為基礎的信息服務和基于知識傳播過程的知識服務轉變。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應該建立在基于圖書館員智慧服務能力的知識服務基礎上。
一、圖書館轉型的基本特征
從歷史上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變化主要經歷了文獻資源文獻服務———信息傳播信息服務———知識傳播知識服務等過程。可以預見,未來信息技術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應該建立在知識服務的基礎上,智慧的服務取決于圖書館員的智慧。在文檔服務階段,資源的存儲主要是紙張的形式。然而,出現了一些電子設備,如膠片、磁帶等,圖書館員通過一些半自動或自動化的設備為讀者提供一些簡單的文檔搜索服務。資源以靜態數據的形式存在,服務也是“本地化”的服務模式。圖書管理員等待讀者“回家”,為他們提供傳統且淺層的文獻服務。在信息服務階段,資源以文本、圖像、聲音等多種方式存儲在數據庫中,如磁盤、光盤、網絡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載體。圖書管理員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迅捷技術和工具向所有互聯網用戶提供信息,提供全球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經過數據采集、組織、分析和排序等數據處理后,數據被升級為信息。
信息服務的主要特點是:以讀者(用戶)為中心,以計算機作為管理工具,為讀者(用戶)處理“信息”資源,提供信息咨詢和其他參考服務。在知識服務階段,“云”技術的出現已經能夠儲存大量的數據,資源早已不再局限于博物館、學校乃至國家,信息資源共享的全球化已經得到廣泛的熟練應用。此時,圖書管理員將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挖掘、分析、提煉和重構信息,總結和歸納知識,以滿足用戶的深層次需求。
知識服務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入用戶的知識創新過程,主動為每個用戶,根據專業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開發一對一的服務計劃和產品解決方案知識,為用戶提供特色而更富有價值的信息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慧圖書館已經出現。智慧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發展的一種新形式,是數字圖書館發展的一個更高級的階段。
基于現有數字圖書館的一些功能和特點,智慧圖書館結合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手段,在目前行業自動化成熟的基礎上,數字化和智慧化系統應用導致新的圖書館形式產生。最近2013年被媒體稱為“大數據第一年”,標志著由于大數據的出現,大規模量產,輔之數據的共享和應用,我們的生活思維方式又有了微妙的變化,世界不斷開放。隨著圖書館服務形式的不斷變化,圖書館員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只有借助館員的主觀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在思想上和技術上,做好雙重準備,才能應對這種變化。
二、智慧圖書館環境下館員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認知和應對技能
認知和應對能力是主觀指標,衡量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員的認知水平及其相應因素。面對智慧圖書館的新環境,圖書館員是什么樣的態度和如何應對,是指標體系的權重系數。心理學認為,動機是激發和捍衛個人行為、引導行為走向一定目標的內在動力。
(二)信息服務業務能力
信息服務業務能力是衡量圖書館員具體業務能力的技術指標。圖書館的整個業務流程主要是從信息生成到使用過程的信息生命周期,即信息資源的采購、加工、流通、利用等一系列過程。
(三)服務合作能力
服務協作能力是一個協同工作的重要指標,它檢查圖書館員與圖書館相關的不同主題進行協作和交流的能力。圖書館員在自己有較強的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與同行業工作者或同事保持良好的溝通,以便更好地服務讀者(用戶)。
(四)自我發展能力
自我發展能力是衡量一個智慧圖書館環境下的圖書館員是否能夠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使圖書館員和圖書館能夠取得長足發展的支撐性手段。主要包括全館整體的素質和圖書管理員自身的提升能力。
三、智慧圖書館環境下館員核心能力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圖書館員引進機制,提升圖書館館員的整體素質
智慧環境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是手動重復性的工作或簡單的數字系統的操作。圖書館員在智慧圖書館環境下應該是“知識型專業學者”,這就要求新招錄的圖書館員本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具有圖書情報專業背景的人也可以掌握一些其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且具備職業挖掘潛力和成長勢頭。任何時候都應該關注人力資源,提高入職者自身發展水平。這將為整個圖書館的發展帶來強大的推動力,節省培訓和教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合理設置部門和崗位,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務效率
首先,對于高校圖書館員來說,在一個智慧的圖書館環境中,協作和交流的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圖書館員與圖書管理員,圖書館員與用戶以及圖書管理員與其他相關者的協作。要使圖書館工作人員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協作和溝通的能力,一方面要看圖書館員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這是內在的;另一方面也依賴部門間的溝通,這是外在的。如果業務功能不同的部門能夠熟絡、方便地進行有效溝通,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其次,學習國外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圖書館可能會增設人力資源管理部,引入人事管理和培訓等方面的職責。招什么樣的人才是更重要的步驟,但更重要的是入職之后,只有充分提升自身崗位的相應能力,磨合各自的職能和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滿足讀者(用戶)的需求。最后,編目部門可以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外包。相反,自然資源和建設部已經成熟和強大。作為圖書館服務和發展的基礎,資源是吸引讀者(用戶)的來源。由于編目部門的建立時間比較長,發展比較成熟,在新的信息環境下不是制約圖書館發展的瓶頸,所以圖書館可以把重心放在重點部門。
(三)根據圖書館管理者的專長與合作伙伴,組合圖書館人力資源的結構
合理設置部門和職位是圖書館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和保證。在部門,圖書館員根據各自的特點相互結合,相互配合,真正發揮團隊的整體效應。根據以往研究分析的結果,35歲以下具有技術背景和碩士學位的安排在技術部門,從事崗位的具體業務操作,40歲到45歲的圖書管理員由于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安排在管理職位上;35至45歲,不同學科,碩士學位,特別是博士學位,有一定的參考和學科服務經驗的圖書管理員可以安排在咨詢崗位,而那些45到50歲的有經驗的圖書館員可以擔任領導職務。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工作,因此一個合理配合機制的團隊,將產生“1+1”遠遠超過2的結果。
(四)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員進行繼續教育
面對新的環境,不同年齡、職稱和教育背景的圖書館員對智慧圖書館及相關內容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對不同類型和特殊的圖書館員進行培訓和深造。例如41到50歲的圖書管理員和50歲以上的圖書館員,他們有著長期的工作經驗,然而,由于他們較早進入圖書館,知識和技能過時,他們可以通過參與培訓,不斷學習最新的知識和技術,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淘汰。對于30歲以下的圖書管理員,他們年輕,受過高等教育,容易接受知識,但缺乏處理實際問題和具體問題的能力。所以,職業技能培訓能夠幫助他們快速掌握實用技能,這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圖書館員比其他館員普遍對智慧圖書館和相關問題有更好的了解。因此,提高圖書館員人才層次能夠提高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一定要把握好。
四、未來智慧圖書館發展展望
首先,圖書館作為信息和知識分配的中心,不僅共享信息,而且還有其他不同功能。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將智慧環境下的圖書館員的范圍擴展到高校圖書館以外,特別是讀者群眾多的公共圖書館(用戶群)。公共圖書館由于面對的讀者和用戶眾多,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數眾多,因此能夠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用戶)的需求。這是一個可以進行研究的領域。其次,本文研究的智力環境下圖書館員的核心競爭力更多地集中在業務能力和未來發展上。對于圖書管理員的組織支持、忠誠度、心理契約等方面的研究并沒有包括其內,這也是核心能力隱含的一部分。這些問題相當模糊,但確實會影響到圖書館員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圖書館的整體工作和效率。在更加智慧化的環境下,讀者(用戶)對圖書館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圖書館員積極性更加旺盛,充滿激情應對,這也是圖書館員核心能力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總之,圖書館快速轉型的現狀,需要探索性戰略研究智慧型圖書館,特別是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發展新階段對圖書館員素質要求的研究,需要對圖書館員在未來智慧圖書館環境下的核心競爭力作探索。
參考文獻:
[1]鄭懌昕.智慧圖書館環境下館員核心能力研究———以高校圖書館為例[D].南京農業大學,2015.
[2]郭素君.高校智慧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設計與實現[D].河北農業大學,2015.
[3]郭曉柯.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6.
[4]丁一聞.面向智慧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作者:侯閩 單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推薦閱讀:《圖書館工作與研究》以圖書館學研究為主,在稿件的采用上面向全國,放眼海內外。特別強調學術性與知識性、理論與實踐、提高與普及三個相結合的原則,貼近現實,貼近工作,適應信息時代的特點,盡力捕捉有關圖書館行業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以及本專業國內外最新學術成果和發展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