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電影的金字塔一定是要靠大量的、乃至批量化的商業電影作為塔基支撐,沒有商業電影是撐不起電影文化大廈的。不過,電影也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行為、商業行為,不能只考慮經濟和商業指標。一個健康的、良性的電影市場應該是多元化的,既有大制作的電影,也有中小成本制作的電影,共同構成一個動態的、平衡的、富有活力的生態系統。因此,在依靠大制作、大片支撐電影工業、電影市場常態發展的同時,應當大力扶持滿足特定觀眾群體的中小成本電影,滿足電影市場、電影觀眾的差異化、多樣化需求,實現電影生產和消費的生態平衡。衡量一個國家電影生產、電影消費狀況的指標,除了影片生產數量與票房收入,還有電影藝術自身發展的內部標準,電影作為文化產品差異化、多樣化的標準,電影生態平衡的標準。
關鍵詞:電影,電影產業,電影發展
電影產業是創意產業,創意本身對于電影繁榮及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創意”是推動電影工業、電影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提升電影的文化價值、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所在。而“創意”本身的活力和不斷更新,都有賴于新鮮血液的加入與擴張,依賴于年輕導演的大膽實踐與開拓。青年電影作者的“青年”,意味著一種創意性價值,意味著推動電影工業、電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年輕導演必須掌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平衡,表達自我與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的平衡,個人藝術創作和社會賦予的文化使命之間的平衡,用創意保障中國電影的整體品質,在各種平衡中尋找最大的張力,不僅需要拍出受市場認同和歡迎的影片,更要拍出有創意價值的影片,創造受世界尊敬的、差異化、多樣化的中國電影文化奇觀、中國電影文化盛景。
當下中國電影處于產業化發展的初期,存在著眾多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青年電影導演與電影工業、電影產業的關系具有復雜、多樣、可變的特性。客觀地說,對于更多的年輕導演而言,目前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還是如何用較低的成本駕馭各種商業類型電影,滿足當下觀眾的觀賞需求。同時,又面臨著如何保持較高藝術品質、藝術水準的問題。如果青年導演們惟票房是從,完全認同、趨同“票房是硬道理”的市場邏輯和規則,其負面作用同樣是不容低估的。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的初期,如何理順青年導演與龍蛇混雜的投資主體之間的關系,如何有效開掘年輕導演新鮮的創意并把創意元素轉化為推動電影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都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