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 晚會節目不但形成了現有的規模, 而且確立了自己的藝術形態與價值,晚會節目的采訪也應遵循其特殊的要求。
一、傳播主流價值
主持人的采訪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傳播過程,這個過程不僅體現出了主持人的專業水平、職業素養,更顯露出了主持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晚會節目主持人在采訪時應該積極主動地擔當起傳播主流價值觀的責任。這就要求主持人一方面應該堅持自我昂揚向上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應該探索、傳播人民群眾的價值取向、心理追求,建構全社會更加宏闊的精神容量、提升大眾的審美品格。
以2008年為例,一年之中中央電視臺舉辦了一系列弘揚主旋律的大型文藝晚會,包括《抗擊冰雪》、《抗震救災》、《迎奧運》等。這些晚會都與國家形象的樹立、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民族向心力的凝聚息息相關。
2008年6月30日,中央電視臺舉行了《向祖國匯報》的抗震救災文藝晚會。該晚會舉辦的時間節點選擇在了七一前夕,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一個多月——全國上下抗震救災的緊要關頭。這其中所包含的人性關懷和政治意義不言而喻。在晚會現場,主持人董卿采訪了四川綿竹市廣濟鎮仁賢社區黨支部書記曹代成。曹代成在汶川地震中痛失老母親、妻子和小孫子3位親人,但他卻不忘黨員干部的職責,戰斗在抗震救災一線,積極帶領群眾搶救遇險人員。曹代成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而董卿現場采訪曹書記的對話,更是讓所有的觀眾再一次深入理解了“共產黨員”四個字的深刻內涵。
董卿對于曹代成的采訪由一個細節切入,就是曹代成襯衣上佩戴的一個小小胸章,上面寫著四個字“共產黨員”。董卿說,當她看到這枚胸章的時候,就明白了為什么群眾們口中的曹代成是那么樣的堅強。是啊,這枚小小的胸章恰恰反映了曹代成的責任和信仰!董卿抓住了這個推動社會價值理念,鼓舞全國人民為災區奉獻愛心的機會,把話題繼續深入,她問曹代成:“為什么要一直別著這枚胸章呢?”曹代成說他佩戴著這枚胸章,上面“共產黨員”四個字,就會時時刻刻鞭策和鼓勵著他的行為,讓他更好的投入工作。曹代成還回憶起他入黨申請書中的一句話——“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最后他用一個樸實的字眼來闡釋他自己的行為,那就是——“值!”,他認為為老百姓服務值得。接著主持人又將話題聯系到曹代成來自的“仁賢社區”,將“仁”、“賢”二字深入剖析解釋。在古代,“仁”即為愛人,“賢”即為才能。董卿說在這次抗震救災當中,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正是用自己崇高的黨性完美地詮釋“仁”、“賢”兩個字的真正涵義!
二、把握關鍵節點
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功能被張頌先生概括為三點:信息共享、認知共識、愉悅共鳴。晚會節目采訪也應該努力將這三大功能發揮到最優化。其實,一般的晚會策劃過程中,通常都會體現很強的主題性,“信息點”、“知識點”、“動情點” 、“高潮點”的設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節目的“梗”)是必不可少的。而主持人自然就成為這些關鍵節點的營造者。
晚會節目的采訪過程中,主持人應以豐富的人生體驗、扎實的語言功底、深厚的文化內涵來追尋、把握這些關鍵節點。站在中國綜藝主持巔峰位置的董卿,在央視主持了上百場大型的文藝晚會,更是在晚會上接觸、采訪了各色各樣的不同群體。她在采訪的過程中力求準確捕捉、適度點染著這些關鍵節點。
(一)情感點
2009 年9 月,央視《愛我中華——民族團結專題文藝晚會》中,主持人董卿采訪了一位特殊的嘉賓。
這位嘉賓嘎魯出生在江南水鄉,父母都是漢族人,很小的時候她就成了孤兒。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嘎魯和其他的三千多個孤兒一起走進了內蒙古大草原,從此他們開始了馬背上的生活,草原成為了他們學習、玩耍的殿堂。嘉賓嘎魯說:“我是一個很幸運的孩子。我的父母特別善良,他們對我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我雖然生在江南,但長在草原,我的家就在草原,我的根就在草原,我是草原的女兒……”。草原人民用他們博大的胸懷,讓這些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也改變了他們以后的命運。嘠魯他們是草原的孩子,更是國家的孩子。主持人董卿捕捉到“國家”這個關鍵詞,將話題延展“因為有了‘國’的重托,因為有了‘家’的哺育,才使得這些曾經不幸的孩子擁有了幸運的一生……”草原人民用他們的熱情將這些孩子培養成人,這些孩子如今正在祖國的各個領域貢獻著力量。我們應該感謝廣袤的草原,感謝善良的草原人民,我們更應該感謝祖國母親的包容與偉大!
這段采訪充分體現出各民族人民的深情厚誼,體現出我愛國家,國愛萬家的真摯情感。
(二)情趣點
董卿在青歌賽中曾經采訪過一組來自云南的原生態歌手。主持人選擇的采訪對象是合唱隊中的一對戀人。姑娘淳樸大方,小伙子憨厚可愛且身形較胖,于是,主持人就輕松地開了個玩笑,說小伙子看著像炊事班的……這句話一下子使比賽的緊張氣氛得到了緩解。接著主持人又像嘮家常似的問了倆個人的感情狀況,原來兩個年輕人正是由歌結緣,這段采訪使觀眾更加直觀的了解了他們對于歌唱的熱愛之情。最后董卿用一連串的細節——“自己編的草鞋,自己織的衣裳、原生態的純樸歌聲向人們展示了人間的美好。”這一切都體現出了參賽選手純潔、質樸的特點,話題展開地自然、愉悅,且富有情趣,充滿了人情味。
三、掌控節奏進程
主持人的控場能力直接影,響采訪的進程和整臺晚會的節奏、走勢。我們可以把采訪的過程比喻成制作一盤美味沙拉的過程,主持人只有控制好了各種調味料的比重,才能夠做到濃淡適宜。
主持人董卿在事業的巔峰時期選擇回到母校上海戲劇學院攻讀研究生課程。她研究生的第一課,選擇將自己的一檔節目進行解析,結果感動的在場的師生和董卿自己都滿含熱淚。董卿選擇的這檔節目是2007年央視元旦晚會。因為晚會時間控制出現了問題,所以在跨年鐘聲敲響前,竟然長出了兩分半鐘的時間。兩分半鐘在生活中可能是轉瞬即逝的,但在電視直播過程中卻是那么的漫長,此時此刻就要考驗主持人臨場發揮了。董卿臨危不亂,大方自然的走到臺前開始自如發揮,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主持人耳麥里突然出來導播的誤判:“不是兩分半鐘,只有一分半鐘了。”董卿只有連忙調整節奏,準備結束這段主持詞,可是導演卻又突然指示說還是兩分半鐘的空白。現場的全體工作人員此時此刻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可是董卿所展示給觀眾的一切是那么的得體自然,以至于讓人根本看不出晚會時間調控上的瑕疵。她面帶微笑走到舞臺兩頭給觀眾深深鞠了兩躬,很好的控制了節目的進程,也使得整場晚會完美無暇。
董卿看到這段素材時流下的眼淚,凝結著她多年晚會主持的經驗,凝結著她對主持事業的熱愛與付出!
四、鍛造語言功力
主持人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采訪的質量,影響著節目的效果。只有使自己的采訪語言充滿魅力,才能敲開被采訪者的心房,才能有效地推進節目的進程,才能有機地串聯節目內容,才能有效地傳遞節目思想,才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激發受眾的收視熱情。成功的晚會節目采訪,其語言特點大致如下:
(一)準確規范
展開來說,包括:普通話語音標準, 用語符合語法規范,語言流暢清晰。在這里我們一定要走出“主持人不是播音員, 沒有必要做到字正腔圓”這樣的誤區。其實, 主持人采訪的過程就是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過程,因此這時使用的語言就應該是精細加工過的藝術語言,它可以口語化、生活化,但不代表沒有規范標準。作為晚會節目主持人, 要努力做到語言準確規范, 避免把日常生活中的語病帶到節目中去。董卿就曾因為在主持《我要上春晚》時把“符合”的“符”字誤讀為第三聲(應為第二聲)而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這無形中就分散了受眾對于節目本身的注意力。
(二)通俗易懂
晚會節目采訪的語言不應該是書面語的復制,這就要求主持人深入到采訪的前期準備中去,把可能由編導、撰稿等創作的書面語,經過提煉加工,改造成符合自己表達習慣的藝術口語,使之貼近生活且富于魅力,通俗、自然、易懂。
(三)創造力與修辭美
采訪語言的創造力直接反映了采訪者的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臨場發揮上。它要求采訪者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用最短的時間組織好語言,把握好現場的節奏、氣氛過程。當然,晚會節目主持人采訪的語言在口語化的基礎上,還要追求修辭美。當然,若沒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語言修養,是不可能有“散文詩”般的即興口語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