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體長篇小說,原名《石頭記》,又名《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文章發表在《新聞與傳播研究》上,是文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世難容,怪僻,才華馥仙,梅花,愛情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為一部成書于封建社會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學作品,該書系統總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在《紅樓夢》的“金陵十二釵”中,有一個披著面紗的神秘女子,她就是妙玉。妙玉與林黛玉不同,二人雖都是痛失雙親,才華馥仙,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但她卻是身陷佛門,帶著無數的枷鎖和羈絆。同時,妙玉也與賈惜春不同,惜春是身在凡塵,心向佛門,而妙玉是身在佛門,心向凡塵。那么,妙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我們究竟該如何來看待她呢?這個人物身上又蘊含了怎樣的內在意義呢?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妙玉的性格特征,本文試從這三個方面來予以探討,以對妙玉這個人物及在《紅樓夢》中的角色地位有一個客觀、清晰的了解。
一.妙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
我們先來看看《紅樓夢》中專論妙玉的那支《世難容》的曲子: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膿,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⑴
作者以“世難容”三字來評述這只曲子,這三字不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復雜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獨特的一生。妙玉那“世難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蘊藏著發人深思的思想內容,熔鑄著耐人尋味的社會意義。
《紅樓夢》是一部反映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的鋒芒所向,遍及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當然也涉及到上層建筑之一的宗教。書中描繪了大量的宗教儀式,道觀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的一個。妙玉是一個介于幽尼與閨女之間的尷尬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對封建宗教的虛偽本質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與批判,同時,我們也體會出了妙玉這個介于“檻內”與“檻外”的尷尬之人的痛苦和無奈。
妙玉的出家并非出于自愿。她不似寶玉、惜春的看破紅塵而遁入空門,而是因為自幼多病,找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的情況下被迫入了佛門。“自幼走向佛門是精神解脫,被動走向佛門是精神禁錮,妙玉是后者而非前者。”⑶所以,她有許多的不甘和掙扎。“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⑷由此可見,妙玉以后的身心無法合而為一,無法一心向佛是有根可究,有源可尋的。她是在一種被逼迫的環境中長大,是在少不更事的情況下向佛的,我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妙玉才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要一心打破佛家的清規戒律,渴望自由、親情與愛情。
二.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妙玉這個人物
妙玉就如同櫳翠庵內的梅花一般。紅梅開在滴水成冰的嚴寒環境,就象征了妙玉處在陰森可怕又冰冷透骨的佛門;紅梅沖破冰雪的禁錮,在寒冬中怒放,發出撲鼻的異香,就像妙玉那如蘭的氣質,高潔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梅花枝條那如蟠龍,如僵蚓的曲折遒勁的形態暗喻了妙玉那被扭曲而又不屈的性格和靈魂;而梅花胭脂般的殷紅又代表了妙玉外貌的嬌艷和內心的溫馨。
這個身在佛門,心戀紅塵、外冷內熱的少女、與雪中紅梅已融為一體,達到了人梅合一的境界。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內心充滿著美好的情感。無情的佛門對她來說是多么殘酷,但人性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她內心的感情之花還是破佛門的清規戒律,迎風怒放,象雪中紅梅一般。總之,“妙玉是一個既親和社會又遠離社會的人”。⑸她把自己的一縷情絲,束縛于若明若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似夢似幻之中。這不是有點朦朧嗎?是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朦朧也許更美、更有魅力、更加誘人。
根據在哪里?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對寶玉的愛情已初露端倪,但必須在袈裟的掩蓋下偷偷進行,而且要神不知鬼不覺,這就是妙玉的煩惱。“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又見妙玉另拿了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 爮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杯,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喬’。妙玉斟了一喬與黛玉。
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這一回把妙玉身在佛門心向塵俗的內心世界刻畫得精妙無雙。或許,她請寶釵和黛玉吃體已茶是出于真誠,但這真誠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大秘密,那就是她二人是引寶玉入室的誘餌。一般的閨閣女子的房間豈容異性男子出入,更何況是佛門女弟子的耳房?她明知寶玉和黛玉是形影不離的,所以她“拉”了釵黛而寶玉“隨后跟了來”就是在本意之中的。
珍奇的古玩茶具可能只有兩個,但稍次些的貴重茶具卻不可能沒有,一個閨中少女怎可能“仍將前番自己常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寶玉是未出家之人,又剛吃過酒肉,難道妙玉就不嫌他“肉食腥膿”嗎?并且當寶玉說要把茶杯送給劉姥姥時,妙玉說“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而寶玉卻能用妙玉“常日”用的茶具飲茶,并且是“仍”,可見并非第一次,這就說明妙玉對寶玉有著不同于一般的感情。
三.妙玉的人物塑造在《紅樓夢》中表達的內在含義
妙玉,這枝古殿青燈旁的寒梅,孤僻如深山的石碑,清冷似冬天的早晨。在花柳繁華的大觀園里,她企圖用蒲團載著青春去尋找空寂;櫳翠庵的大門雖然整日關得緊緊,但并不能阻擋她心里的“邪魔”向外沖撞。她并不是“四大皆空”的出世者,而是一個硬把“七情六欲”苦苦包扎起來的“檻外人”。她是一個身穿道袍的小姐,又是一個心在朱樓的幽尼。
而在她的情感世界里一樣是充滿了矛盾與糾結,也許是由於禮教條規,或是由於她自尊孤寡的心理,她努力克制自己對寶玉那似有若無的情感,卻還是不禁走火入魔。尤以她這樣古怪的個性更容易落人口實,說她是凡心大動,為寶玉害了相思病,這其中的確是有些道理的,只是一個原在櫳翠庵這樣清靈潛修之所的空門女子,偶然觸動了庵外天地一陣撩人心悲的秋聲弦音。
總是會引起一些內在的、淡忘的關於情感和欲望的東西吧!即使是收心攝魂這么樣的壓抑自己而不愿去面對,那些屬於本質的……可是終身履踐潔凈的她,一只成窯茶杯只因沾了劉姥姥的嘴便棄置不用,像這樣一個屏絕塵俗的人卻落得遭盜匪強擄玷污的下場,原本已經是夠嘲諷的了,卻還不免流言口舌之譏,說她是暗通賊人,甘愿受辱,一個潔凈孤傲的女孩便蒙受了如此的污名而亡。這也正應對了妙玉那"世難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和必然的結局。
省級文學論文投稿須知:《新聞與傳播研究》創辦于1994年,主管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單位為中國社會學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刊物高度重視學科的理論發展,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并與國際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