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體操是一種徒手或借助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體育項目。通常習慣用“體操”來稱呼“競技體操”。基本體操是指動作和技術都比較簡單的一類體操,其主要目的、任務是強身健體和培養良好的身體姿態,它所面對的主要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最常見的有廣播體操和為防治各種職業病的健身體操。文章發表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上,期刊VIP是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機構,有豐富的教師體育教育方向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體操,體育教育,體操棒,體育運動
體操源于古希臘語,其意大利語為“裸體技藝”,因為他們當時都是赤身裸體進行操練的,后被歐美國家采用。中國則稱為“體操”。它的含義和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體操棒,在許多學校的器材室內都能看到,但其利用率卻不是很高。許多教師認為體操棒除進行一些棒操練習外,別無他用。而我在教學中嘗試了一些體操棒的拓展游戲,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介紹幾例運用體操棒的方法,僅供同行們參考。
一、體操棒游戲
1、移形換位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為每6人一組,每組圍一圓圈,由一名學生手扶體操棒立于圓圈中央,發令后,其他同學迅速向前跑進,在體操棒落地之前,看誰能拿住體操棒。>
依次進行。或者,兩人相距一定距離,垂直將體操棒立于地面,發令后,在體操棒落地之前扶住對方的體操棒。依次增大距離,增加人數進行。
2、救護車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為四隊,每隊三人一組,發令后兩人持兩根體操棒開“救護車”(搬運),一人在棍上作以懸垂和支撐為主的動作,采用迎面接力的方式各組三人一組開“救護車”,以先到達終點為勝。“救護車”在行進中,如與故障三人配合不好,應排除故障,才能繼續“開車”
3、 你爭我奪
游戲方法:在場地上畫一條線,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按身高排成橫隊,面對面站在線后,兩人一組,每組手拿一根體操棒,兩人各持一端,活動開始,雙方做好準備發令后,用力將對方拉過線,在規定時間內把對方拉過線就的1分,最后得分多的隊為勝。不得故意突然用力或防守使對方摔倒。
1969年春,在山東省濟南市北郊無影山的南坡,整理和發掘了14座漢墓。在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盤西漢時期的樂舞雜技陶俑。這盤群俑中就有四個在做體操的表演,其中兩個對稱做倒立,兩個在做躬彎。而且東漢時期,華佗經過動物啟發而研制“五禽戲”,雖然針對強身健康的目的而設計,但其優美的動作已經可以看出體操的端倪。
4、趕牛羊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幾隊,排頭手持體操棒,將放在面前的牛(籃球)、羊(排球)用體操棒撞擊使其滾動。采用迎面接力的方式,進行趕牛羊的比賽,以先趕完的隊為勝。
5、體操棒運物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每人一根體操棒,各持體操棒的兩端成“#”,運送物品,如籃球、排球等。規定時間內運送物品多的隊為勝利,途中手不能接觸物品。
二、田徑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練習方法:可以將體操棒按一定的間隔擺放,間隔一定要小于跑進時的步長。利用快速行進當中的快節奏跑來練習短跑的頻率;也可以利用廢棄的、斷的體操棒截取制成接力棒,這樣就可以變廢為寶,在接力跑教學中解決器材不足的問題;
三、其它方法
在武術教學中,也可以利用體操棒代替武術棍,進行武術的教學;創編棒操,在當前的大課間活動中,作為校操或自編操。利用體操棒加上底座制成標志旗,可以快速、簡便地設計體育教學場地。也可以讓學生利用體操棒進行各種跳躍練習的創編等等。
唐宋以后,體操運動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雙人和集體動作,許多復雜的翻騰動作和雜技表演結合在一起。
總之,只要我們體育教師發揮智慧,創造性地運用,不斷學習研究和開發老器材的功能,努力做到一物多用變廢為寶,一定能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
至于器械體操,遠在東漢時期,我國民間就有“杠力功”,很類似現代的器械體操?,F代體操起源于18、19世紀。當時歐洲先后出現德國、瑞典、丹麥等體操流派,它們不僅推動了體操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也為現代體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把體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專業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機構期刊VIP提醒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一份綜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導性、學術理論性和應用服務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導全國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輿論工具,是服務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的主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