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四川地區休閑體育旅游的發展模式進行探討。研究發現,四川地區發展休閑體育旅游具有豐富的基礎旅游資源和從國家到地方的全方位政策保障等獨特優勢。融合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基礎的發展模式、構建全方位的區域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和構建生態型休閑體育旅游發展模式是針對其轉型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四川地區 休閑體育 體育旅游 發展
體育旅游成為當前體育產業布局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休閑體育的旅游形式開始出現在各地。作為新興業態,休閑體育旅游是旅游業和體育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對包括四川地區在內的旅游業發達和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來說是一個機會,也是實現攻堅脫貧的重要手段。四川地區有廣袤的山脈和人數眾多的少數民族聚集,從全省體育產業發展來看,將休閑體育旅游作為一項發展重點對實現其區域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四川地區休閑體育旅游發展的獨特條件和發展模式進行探析,力求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一、四川地區發展休閑體育旅游的獨特優勢
(一)具有豐富的基礎旅游資源
四川地區具有豐厚的基礎旅游資源,這得益于其位處青藏高原的東南邊,高原和高山峽谷是其主要的地質風貌。在四川地區境內有很多的草原和江河,比如四姑娘山和貢嘎山。除此之外,四川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少數民族所產生的多元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當地基礎旅游發展較為迅速的重要原因。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四川地區具有穩定的旅游客源保障,這為當地休閑體育旅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二)從國家到地方的全方位政策保障
在我國,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支持,特別是政策的保障,休閑體育旅游也不例外。四川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得益于國家開放的旅游政策和在體育領域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指引,國家和四川地區多次頒布文件指出要推動體育和旅游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要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歷史機遇發展滑雪旅游和戶外旅游等項目。有了這些政策的支持,四川地區的休閑體育旅游發展就有了實施的基礎和方向,為目標和計劃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四川地區休閑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分析
(一)融合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基礎的發展模式
民族特色是四川地區的一大優勢。在政府、社會與資本的共同參與下,可以以當地民族傳統體育為發展基礎,發展一批具有特色的休閑體育項目,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休閑體育旅游小鎮,在四川地區、西南地區,甚至全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要結合四川地區的民族特色,把握好自然與人文環境對休閑體育旅游的影響,因地制宜地開發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并以此探索融合現代休閑體育旅游項目。
(二)構建全方位的區域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民族特色是四川地區發展眾多產業和進行產業布局的重要優勢。此外,還要構建全方位的區域旅游發展模式,而不能僅將目光局限在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上。四川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人口優勢,首先要在區域內重視不同縣市區的差異性,避免休閑體育旅游出現明顯的同質化;其次,要把握好民族休閑體育旅游項目和現代體育旅游項目的比例,做好內涵、功能和路徑的分類,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最后,要注重社會資本的引入,注重政策扶持和資源共享,在這種包容性的發展環境下四川地區才能真正地構建全方位的區域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三)構建生態型休閑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生態友好型發展模式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次明確提到的發展模式,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踐行。發展休閑體育旅游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因為任何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都是得不償失的。大自然的承受度是有限的,體育和旅游的結合要適宜當地的環境。同時,也需要考慮休閑體育旅游的發展對當地的民族文化生態是否會帶來沖突和不利影響,不能因為一味地追求體育旅游發展和經濟轉型而造成當地的民族體育文化被異化,這也是得不償失的。為此,要充分利用四川地區的風景名勝區發展生態型休閑體育,比如將九寨溝、黃龍景區納入發展休閑體育旅游的整體規劃中來,力求將體育文化與自然文化進行深度融合。
三、結語
四川地區地理位置獨特,民族分布廣眾,這為其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條件,也為休閑體育旅游在當地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休閑體育旅游具有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的優勢。四川地區發展休閑體育旅游具有豐富的基礎旅游資源和從國家到地方的全方位政策保障等獨特優勢。融合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基礎的發展模式、構建全方位的區域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和構建生態型休閑體育旅游發展模式是針對其轉型發展的建議。
參考文獻:
[1]耿迪,王思悅,李堯,等.川西北民族地區體育旅游發展模式與優化路徑[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1(01):47-50.
[2]曹海妃.美麗鄉村背景下浙江省休閑體育產業與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研究[J].西部旅游,2020(11):1-5.
[3]聶濤.四川民族地區體育旅游現狀及發展模式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05):80-83.
[4]王滿意,曹曉曉.全域旅游視閾下亳州市休閑體育養生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8,40(06):8-11.
推薦閱讀:中學體育老師能發表論文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