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體育類期刊征稿主要探討了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8場比賽的制勝規律,論文從系統論出發,對中國女排競賽過程進行分析,得出競技排球贏得比賽的客觀規律,以期為高水平排球隊科學訓練提供理論依據。通過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比賽技術統計數據驗證模型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體育類期刊征稿,中國女排,系統論,回合系統,制勝規律
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奪里約奧運會比賽冠軍,弘揚了女排精神,也標志著我國排球運動水平重回世界巔峰,而其贏得整個比賽的客觀規律更值得研究。通過觀察中國女排奧運會比賽發現,要認識當今世界高水平競技排球女子比賽的制勝規律,已經不能只從靜態的、平面的技、戰術分析來提煉,而應通過整體的、全面的、聯系的、動態的視角進行分析。
本文從系統論出發,對排球競賽的過程進行細分,從本質上揭示現今競技排球贏得比賽的客觀規律,從而與以往的技、戰術分析聯系起來,使其更接近制勝規律。以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8場比賽競賽過程的回合技術統計為樣本,驗證系統劃分排球競賽過程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期為高水平競技排球科學訓練、制定比賽戰術、評價競賽過程提供科學的、系統的、動態的理論基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8場比賽的回合得失分情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需要,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及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萬方數據平臺(http://www.g.wangfangdata.com.cn)以“系統論、回合、排球競賽過程、制勝規律”為關鍵詞,查詢相關文獻(期刊論文、碩博學位論文)410 余篇。以“law of winning”為關鍵詞在Library Genesis(http://www.gen.lib.rus.ec/),“來源類型”為“學術理論期刊”查詢有關制勝規律外文論文20余篇。通過對中外文獻進行篩選,重點分析了與本文直接相關的制勝規律文獻 9篇,為本文的理論分析和數據統計提供了堅實的研究基礎。
1.2.2 理論分析法
本人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訪談和理論分析,建立回合系統理論模型。
1.2.3 技術統計法
通過對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8場比賽錄像進行回合得失分技術統計,驗證排球比賽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揭示高水平競技排球比賽回合系統中的制勝元素,統計內容見表1。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計算相關的平均數、百分比等基礎數據,再運用 SPSS 19.0軟件對基礎數據進行spearman分析,得到最終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系統論視域下排球競賽過程回合系統建立
系統理論是20世紀40年代理論生物學家馮·貝塔朗菲首次提出的。他認為一切有機體都是一個整體,都是一個系統,系統由許多元素組成。元素與系統互為存在的條件,每個系統對于更大的系統都是元素,而每個元素又自成一個系統?,F實當中的系統都是動態的,保持相對穩定。而其最根本的觀點就是整體性,系統論反對機械論的簡單分解和簡單相加的錯誤觀點,提出系統的整體大于其各個孤立部分的總和[1]9。物質世界是由無數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事物和過程形成的統一整體,這種普遍聯系及整體性思想形成了系統論的理論前提。系統是由許多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組成的,他們之間的組合和排列方式決定了系統的功能[2]。
《運動訓練學》把制勝規律定義為:“在競賽規則的限定內,教練員、運動員在競賽中戰勝對手,爭取優異運動成績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3]回合泛指雙方較量一次[4]。根據前人研究,排球比賽中的回合指的是:“球在球網上飛行通過一次,證明比賽雙方交手一次,將此定義為一回合”[5]。回合概念的建立是對競賽過程的進一步細分和動態描述,每一分都是競賽雙方通過將球在球網上來回擊打直至死球產生的。通過回合系統組織結構的建立,找出在不同回合中得失分的方式和分布,以及不同回合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確定哪些是決定系統功能的元素和子系統,從而把握競技排球高水平女排比賽的制勝規律。
2.1.1 回合系統元素劃分
基于系統論理論,在研究排球競賽過程時,應將其視為一個完整系統。系統一詞在排球技、戰術研究中并不少見,例如發接系統、戰術系統、防反系統等[6];因此,排球比賽競賽過程也可以作為一個由諸多元素組成的系統。競賽過程是指運動員完成比賽行為的過程,排球比賽競賽過程是由場—局—分構成的[7]?;谙到y論的角度,競賽過程也是由場—局—分為元素按照一定規律組合排列,每一分又是由不同回合和結束方式為元素產生的,構成最終產生比賽結果的系統。而各個元素本身的作用和相互的影響,決定了這一系統的功能即比賽結果。用回合進一步細分這一系統,通過對元素的子系統及其結構的研究,揭示決定比賽結果的元素及其結構,對高水平女排的訓練和比賽具有重要意義。
2.1.2 回合系統整體規律
整體規律是系統論的核心問題,其表達的就是系統最終所表現出來的結果,不能孤立地看作是單獨各部分效果的總和。在回合系統中,回合是構成這一系統的基礎,每一分必須通過回合的相互聯系才能獲得。對抗雙方在每一回合所采用的擊球方式都會導致下一回合對手所采用的擊球方式。在每一回合中的3次擊球質量高則對這一回合的進攻效果產生了增和效果,反之則產生了減和效果。對抗雙方必須在每一回合都采用最佳處理球方式,才能夠獲得得分的機會。
2.1.3 回合系統動態規律
系統論認為現實的、具體的系統都是動態的系統。在排球競賽過程中看似3次擊球都在本方獨立完成;但回合系統并不是封閉的,其受到各種外來與內在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手通過進攻性擊球施加的影響,內在的心理因素也會對回合系統造成影響。進攻方在第1回合發球時攻擊性不強,沒有對對手的一傳產生質量影響,對手在第2回合就會采用戰術扣球的方式,給發球方攔防造成困難,甚至是死球;因此,回合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它是通過對抗雙方進攻性擊球的強弱變化實現比賽結果的系統。
2.1.4 回合系統制勝元素的規律
系統中各個元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各元素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鏈,也就是說一個元素的變化與另一個元素的變化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競技排球比賽的目的就是獲得比賽勝利,即“制勝”。通過對回合系統中不同元素對這一系統結果的影響程度研究,揭示與勝負關系最顯著的元素“制勝元素”,就能夠得出排球競賽過程的制勝規律。
2.1.5 回合系統組織結構
結構是指系統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組合排列方式,元素之間的各種聯系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組合方式,是按照一定規律組合在一起的,它們的組合排列方式是有規律性的[1]8。在回合系統中每一分的回合數和內容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組合的。在排球競賽過程當中,每一分都是由發球開始直至死球或出現犯規結束。在這一分的比賽過程中,回合數的排列方式及其采用的技、戰術內容,都需要經過回合系統,體現了回合系統在競賽過程中的穩定性。這種規律而穩定的排列,構成了回合系統的組織結構。排球比賽回合系統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2.1.6 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及特征
在排球比賽的每一局中,回合是構成每一分的最小元素。每一分的比賽過程由發球開始,球通過球網完成第1回合。比賽雙方運用不同戰術手段,在比賽規則范圍之內將球通過球網擊回到對方場地完成一個回合。雙方根據對方進攻的戰術手段組織有效攔防反擊,每一方完成一次攔防反擊即形成新的回合。回合系統在雙方的戰術進攻與攔防對抗中進行。
回合系統雙方戰術對抗模式:第1回合:發球→第2回合:接發球一攻→第3回合:發球方攔防反擊→第4回合:接發球方攔防反擊→第5回合:發球方攔防反擊→第6回合:接發球方攔防反擊……
回合系統雙方攻防對抗特征如下。
1)在未成死球或出現技術犯規的情況下,球在雙方戰術對抗中連續不斷通過球網,回合數遞進增長且不能逆轉,形成回合系統。
2)一方的戰術進攻性擊球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對方所采用的攔防手段,回合系統是在雙方采用不同形式的戰術進攻手段和攔防手段中彼此抑制,相互制衡、回合完成。
3)每一回合中雙方所采用的戰術手段代表著這一回合中得失分出現的方式,將影響整局和整場的勝負結果。
若雙方在回合系統的連續對抗中均未出現死球或犯規,此分比賽過程將在回合系統中循環往復,以致無窮,但是由于雙方戰術對抗中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其戰術運用的目的就是造成對方死球或犯規從而得分,進而贏得比賽,因此,只要出現死球或犯規,回合系統就將結束。這一分的產生,既可以在第1回合,也可以在多回合。將比賽過程中對抗雙方擊球過網的次數用回合表示,將雙方對抗過程中的內容和得失分方式確定,建立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睾舷到y結構理論模型如圖2所示。
通觀整個排球比賽競賽過程,雖然每一分的回合數呈隨機分布,但在回合系統中每一分的回合數也就是“元素”的分布卻有其特定規律。通過統計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的8場比賽每一分的回合數分布及其結束方式,能夠詳細記錄整個比賽的回合系統動態“過程”,通過“過程”中每一分的回合分布和取得方式,可得出高水平女子競技排球比賽中對抗雙方在回合系統角度下獲得勝負的制勝規律,從而詳細客觀地分析比賽,掌握其主導比賽勝負的客觀規律,為制定針對性訓練和戰術選定提供客觀、科學的理論依據。
2.2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回合得失分分布特征
2.2.1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得分分布特征
通過對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與意大利、塞爾維亞、荷蘭、波多黎各、巴西、美國6支球隊的8場比賽共計31局錄像進行統計,得出本次中國女排共得699分。每分最少1回合,最多13回合。具體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中國女排在奧運會比賽中各回合得分情況和百分比。前5回合得分670分占總得分的97%,由此得知: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得分主要集中在前5回合。第6回合以后至第13回合的得分占比僅為3%,雖然對勝負的影響很小,但是從鼓舞士氣和使比賽更具觀賞性的角度來看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高水平女子競技排球比賽中抓住前5回合得分能力是取得勝利的關鍵。而前5回合中第2回合得分占總得分的47%。根據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第2回合得分主要為接發球進攻得分、針對對方接發球進攻的攔網得分和對方進攻失誤。其次是第1回合,得分占總得分的19%。根據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第1回合得分主要為發球得分和對方發球失誤送分。元素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發球的效果除能夠直接得分,還能夠破壞對方一攻,為第2回合的攔網得分創造條件。同時減少發球失誤、提高發球攻擊性,可以直接對對方的一攻造成威脅,因此,發球一傳的對抗、一攻成功率和攔死對方一攻進攻成為世界高水平女排得分的關鍵。
2.2.2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失分分布特征
通過對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與意大利、塞爾維亞、荷蘭、波多黎各、巴西、美國6支球隊的8場比賽共計31局進行統計得出,本次中國女排共失684分。每分最少1回合,最多12回合。具體結果見表3。
表3呈現了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比賽中各回合的失分情況和百分比。前5回合共失650分、占總失分的94%。由此得知: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失分主要集中在前5回合。第6回合以后至第12回合的失分在總失分中占比僅為6%,從百分比上看對勝負的影響較小。在多回合比賽過程中失分百分比高于得分百分比,說明中國女排在多回合競賽過程中得分能力低于對手。雖然在多回合比賽過程中的得失分對于勝負的影響較小,但對于球隊的士氣和隊員的自信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在高水平女子競技排球比賽中減少前5回合失分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在前5回合中失分最多的是第2回合,占全部失分的48%。根據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第2回合的失分主要方式為對方接發球進攻的防守失誤、攔網失誤和己方接發球進攻失誤和被攔。其次是第1回合,占全部失分的17%。根據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第1回合的失分主要方式為發球失誤和一傳失誤。元素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減少發球失誤,提高發球攻擊性,破壞對方一攻效果可以直接減輕第2回合攔防壓力,提高防守成功率,爭取更多的機會在第3回合中組織反擊從而得分。減少一傳失誤、提高一傳到位率,能夠有效保證接發球進攻成功率,降低由于進攻難度造成的主動失誤和被攔;因此,發球一傳對抗和一攻攔防對抗成為高水平女子競技排球控制失分的關鍵。
2.2.3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回合系統制勝元素分析
贏得比賽是排球比賽的最終目的[8]。通過對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回合系統的研究,找出在回合系統中影響比賽結果的制勝元素,通過本次比賽所有場次回合的得分、失分與勝、負場次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將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8場31局總回合得、失分錄入SPSS 19.0,通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以各回合得分為因變量,勝負場次為自變量進行相關性的統計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
由表4可見,通過各回合得分與勝負關系的分析得出,在里約奧運會比賽中,中國女排只有第1回合與勝負呈顯著的相關關系。根據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第1回合得分主要是發球得分和對方發球失誤送分。而第1回合的失分主要是發球失誤和對方發球得分。從表2和表3得出中國女排發球失誤72分、對方發球失誤92分。從表5和表6得出中國女排發球得分38分,對方發球得分47分。雖然對方發球得分數高于中國女排,但是失誤送分卻高于中國女排20分。發球是一分比賽的開始,是在無人干擾下由隊員獨自完成的進攻技術[9]。它能夠起到以下4種效果:直接得分、直接失分、破壞對方一傳迫使其強攻或推攻過網;對方一傳到位組織戰術進攻。在回合系統中前2種效果將結束這一回合比賽,而第3種效果將抑制對方進攻,為第2回合攔網得分和防守反擊創造有利條件,第4種效果將對方組織戰術一攻的難度降低,為第2回合攔防反擊制造困難。保證發球穩定性降低失誤率的同時提高攻擊性,即使不能直接得分也會為下一回合得分創造機會,因此,在高水平競技女子排球比賽中,第1回合是這一系統中的制勝元素,從第1回合開始對這一系統的結果開始產生影響,要把握第1回合從而影響整個回合系統的走向。
2.3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回合系統制勝元素研究
在回合系統中,回合作為這一系統的基本元素,其內部依然存在內容。一回合的結束,可以是由多種方式結束,結束回合方式數量的分布也就是獲取一分采用的主要方式的分布。通過得失分方式分析,進一步揭示回合系統制勝元素的規律。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得失分主要方式分布見表5和表6。
由表5可見,在里約奧運會比賽中中國女排得分方式分為主動得分方式和被動得分方式。主動得分方式包括發球得分、戰術扣球得分、調整扣球得分、后排扣球得分、單人攔網得分、集體攔網得分、吊球得分。被動得分方式包括對方失誤送分。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得分主要特征:對手失誤送分是得分的重要途徑;在主動得分中戰術扣球和調整扣球是主動得分的主要手段;集體攔網得分高于單人攔網;發球、后排扣球、吊球的得分占比較低,可以在提高戰術扣球和調整扣球能力的同時,再進一步加強集體攔網和提高戰術組合中后排進攻的數量。
由表6可見,在里約奧運會比賽中中國女排失分方式可以分為主動失分方式和被動失分方式。主動失分方式包括:發球失誤、扣球失誤,其他失誤主要是技術犯規。被動失分方式包括一傳失誤、被攔、攔網失誤、防守失誤。對方主動進攻得分占比70%,是中國女排失分的主要原因。發球失誤占比10%,是主動送分中最高的。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失分主要特征:對手的主動進攻得分是中國女排失分的主要原因;對方進攻造成的防守失分是失分的主要途徑;主動失分中發球失分占比最高。可以通過加強發球成功率和攻擊性,破壞對方有效一攻,從而抑制對手的主動得分能力,加強攔防之間的配合,提高防守起球概率,減少對方一攻直接得分。
通過表5、表6、圖3可見,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8場比賽中,失誤送分比對手少51分,攔網得分比對手多23分,進攻得分比對手少50分,發球得分比對手少9分,通過減少自身失誤和攔網得分多的優勢,有效彌補了在進攻得分和發球得分方面與對方的差距;因此,中國女排通過依靠自身失誤少和優勢攔網抑制對手,最終以整體得分高于對手15分的優勢奪得冠軍,減少自身失誤和優勢攔網是里約奧運會中中國女排比賽回合系統制勝的關鍵元素,而主動進攻得分和發球得分能力依然是薄弱環節。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通過系統理論的角度,對排球比賽過程以回合的形式重新劃分,建立的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對于重新認識排球比賽過程,揭示排球比賽過程中制勝規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通過中國女排奧運會比賽競賽過程在回合系統中運行,表現出來決定比賽結果的制勝規律。
2)里約奧運會比賽中,中國女排得失分主要表現在前5回合對抗中。自身失誤送分少和攔網得分多的優勢是獲得冠軍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女排的主動得分能力和發球得分能力較其他強隊還有差距。
3)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比賽的回合系統中第1回合與比賽勝負的相關最為顯著。
4)高水平競技女子排球比賽的制勝規律表現為:決定比賽勝負的焦點集中在前5回合。其中發球、接發球對抗和接發球進攻、攔防接發球進攻對抗是關鍵元素;對于每一分比賽結果的得失從發球和接發球開始;在各環節上減少失誤送分,有至少一項得分手段的得分高于對手。
3.2 建議
1)通過實證研究證明,回合系統結構理論模型能夠揭示排球競賽過程中的勝負規律,對于更好地研究排球競賽制勝規律具有理論意義,可以進一步加以完善,擴大數據量繼續研究,為高水平競技排球訓練提供理論支持。
2)中國女排在未來的訓練當中把重點放在前5回合的對抗當中,將發球、接發球、接發球進攻和接發球進攻攔防對抗放在首位。
3)繼續保持失誤送分少和攔網得分高的優勢,加強副攻訓練,提高雙人攔網概率。提高進攻得分能力,尤其在戰術扣球和調整扣球方面。在保持發球攻擊性的同時減少發球失誤,為第2回合攔防和第3回合防守反擊得分創造條件;提高一傳質量減少直接失誤,為第2回合接發球進攻提供保障;提高防守成功率,抑制對手一攻得分。
參考文獻:
[1] 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M].林康義,魏宏森,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
[2] 胡玉衡.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原理及應用[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7-8.
[3] 田麥久,劉建和,延烽,等.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89.
[4] 呂叔湘,丁聲樹.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679.
[5] 朱巖.中國女排雅典奧運會回合定量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5):63.
推薦閱讀:《體育師友》(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是由廣州體育學院主辦的學校體育教學和課余訓練輔導類期刊,面向國內公開發行,是國內創辦最早的體育教學輔導刊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