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體態語是人類交際中一種特殊的表達形式,它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能輔助有聲語言,拉近師生情感,優化教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能發展幼兒的個性,促進幼兒身心潛能的開發與發揮,是教學改革的思路之一。
【關鍵詞】體態語;幼兒教育;運用
體態語,是指在交流中運用身體的變化,如表情、動作、體姿、身體空間距離等作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輔助工具的非語言符號。一名優秀的教師,靈活適宜地運用體態語,是其教育教學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手段。幼兒期的孩子語言系統發展還不完善,語言詞匯有限,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信息接收與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恰當地運用體態語,將視覺語言與聽覺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就能輔助教師順利地完成教育影響活動,達成教育的目的。
一、用好體態語,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師幼情感
小班孩子剛入幼兒園時,親子分離是他們不能忍受的痛,陌生的老師、陌生的環境讓他們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充滿了恐懼與焦慮。教師跟他們說什么,他們都聽不進去,決然地把老師屏蔽在他的感情世界之外,甚至有點恨老師把他困在了幼兒園。讓孩子訊速地學習和親近老師是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有效手段,體態語在這時能發揮重要作用。都說,微笑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每天清晨,孩子入園時,伴隨著對孩子親切、友愛的呼喚,教師微笑的表情像一劑良藥,能緩解孩子的緊張感與戒備感。隨著戒備感的降低,教師夸夸孩子,輕輕地拍拍孩子、撫摸孩子,會把善意與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開始放松,直接地感知這種善意的撫摸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教師一個真誠的抱抱,常常就能令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從而緩解入園焦慮,獲得歸屬感,滿足被愛的情感。
二、用好各種體態語,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一)目光語的運用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主要工具。活動中,當孩子表現很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孩子一個肯定與欣賞的眼神,以此激發孩子要表現得更好。當孩子懦弱不敢發言和不敢表現的時候,伴隨著鼓勵在語言,老師可以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老師相信你,大膽一點,你很棒的”。當孩子小調皮不專心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孩子一個批評在眼神并搖搖頭否定他的行為,孩子通常就會對自己在行為有所調整。同時,教師還要善于讀懂孩子在目光語言,從他們在眼神中反饋教學效果,從而調整教學策略。
(二)手勢語的運用
手勢語有情感性的手勢語、指示性的手勢語、象形性的手勢語等。通過手勢語,可以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展示在兒童面前,或者把常規性的指令變成手勢語,就會讓教師在常規環節的組織與管理中省心許多。如:可用捏緊拳頭這種情感性的手勢語加上圓瞪的雙眼表達憤怒,用拳頭加上鼓勵的眼神表達給對方加油。在科學領域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形象性的手勢語感知事物的大小、長短、高矮、運動狀態、速度等。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手勢語也可起到充分的輔助作用。在常規方面,教師與幼兒約定俗成一套手勢語,可減輕教師許多組織負擔。
(三)表情語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生動的面部表情能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如:為了調動起幼兒對“空氣”的興趣與探究的欲望,教師可采用神秘或驚奇的表情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同時把他們的好奇心也調動起來,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當一個后進的孩子有了進步時,教師在口頭表揚的同時,可以夸張地給他一個驚喜的表情,會使孩子對自己的進步有充分的認識感知,從而產生正向的自我認同,變得自信并努力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當孩子打架或破壞玩具時,教師給他一個生氣的表情、甚至是憤怒的表情,孩子就知道自己錯了。在小班階段,可讓孩子認識哭泣與微笑的表情,懂得對應的傷心與高興的情緒。到了中班,可引導幼兒探索、猜想哭泣與微笑的原因,初步知道每一種表情后面可能對應不同的原因。到了大班,進一步認識感受更多的面部表情,用語言描述這些表情,并模仿和表現這些表情。
(四)姿勢語的運用
姿勢語包括頭部語、站姿語、坐姿語和步姿語。頭部語言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一個姿勢語。例如:當幼兒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可用點頭表示肯定,反之,則搖頭表示否定。當孩子回答聲音小時,教師側著頭表示聽不清,讓孩子大聲點兒。站姿語,通常要求幼兒教師站姿優美大方,在幼兒眼中樹立美好、活潑、向上的形象。坐姿語,幼兒教師的坐姿基本要正,但為了給幼兒以貼近感,與幼兒溝通時,身體可微微前傾。但隨著教學時間的推移,要適當調整坐姿,以免顯得呆板。為了盡量避免幼兒仰視教師,教師所做的凳子不宜太高,教師甚至可以坐在干凈的地面與幼兒溝通交流,以讓教師和幼兒融為一體,消除距離,貼近孩子。走姿語,幼兒教師的走姿宜輕快活潑。帶幼兒開展晨練或進行戶外其它活動時,走的姿勢要神氣,精神要飽滿,動作福度可大一點兒。而在教學活動中,走動要輕慢適宜。幼兒午睡時,步履更要以輕、慢、靜為宜。
總之,充分利用好體態語是教師駕馭教學的一種能力,具有這種能力,就能輕松地駕馭課堂、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將幼兒帶到教學活動的磁場中愉快又專注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周宏.教師素養與能力[M].北京:中央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沈力軍.課堂上的非語言行為[M].外國中小學教育,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