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中國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生產型資源產品的進口,能夠大大填補中國的技術空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發展。資本和技術方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有意識地進口高新技術則是打破這一瓶頸的有力手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家電、紡織等行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全球生產基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加工貿易方面,可以通過高科技加工貿易的發展來提高處理貿易技術含量,提高加工深度,對中間投入的產品定位率擴大,能快速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論文發表:《科技與經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科技與經濟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科技與經濟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科技與經濟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經濟發展
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繼續做科技興貿政策的研究和實施;制定更有效的財政,金融,保險,退稅等優惠政策,支持國內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制定和完善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促進中國知識產權的系統管理與國際接軌;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創造對科技興貿戰略實施的有利條件;政府部門應提供良好的信息為企業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服務。
未來之路,始于腳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應充分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我們既要努力培育優勢企業,同時也要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對不同產業實行差別化的貿易政策,借助新老產業的合力,發展對外貿易。
一、繼續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和資源豐富的優勢,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
產業政策一定要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雖然在現實的不完全競爭的世界里,價格競爭優勢不但來源于比較優勢,還可能來自于規模經濟、產品差異等因素。但作為一國的發展戰略、經濟增長、產業演進來說,比較優勢仍是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升產業的競爭優勢。由于我國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在貿易中具有相當的地位,現有的豐裕的勞動資源、勞動密集型產業基礎是我國現階段推動經濟增長的理想選擇。因此,應當繼續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和資源豐富的優勢,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加快開發新產品,實施品牌戰略;要大力發展技術含量多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以及高新技術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要大力發展新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勞動密集與先進技術相結合的產業、圍繞高科技外圍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機械不能代替人工作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淘汰那些污染環境、資源消耗較多、缺乏競爭力的落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加強對傳統出口產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術含量,積極將新技術、新材料向傳統產業滲透,促使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升級,使其重新獲得比較優勢。
二、促進支柱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商品經濟不發達,市場體系尚未形成,價格機制不健全,即一方面重視市場力量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另一方面,加強政府對產業政策引導,采取積極的產業政策,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們要加速電子信息產品、汽車制造、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設備和家電制造、生物醫藥六大支柱產業發展。發展汽車和相關零部件產業,重點發展中重型卡車、中高檔轎車、越野車的三個主導產品,推動汽車零部件和汽車服務貿易業的發展;完善用高技術作為支撐的先進制造系統,加強電子信息產業,著重發展移動通信、液晶顯示器、集成電路、軟件產業、計算機;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支持醫療設備、電子設備、數控機床、發電和輸電設備、印刷機械、環保設備制造業、工程機械;發展都市型工業,主要是發展市場需求和具有良好的發展空間的紡織、服裝、印刷包裝、飲料和食品、工藝品等城市產業;促進石油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乙烯,精細化工等相關下游產業鏈;生物制藥產業的培育,以生物技術、化學制藥、天然藥物與中藥作為重點,逐步形成了一套集醫學創新、制造、流通及服務于一條龍的產業群,推動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