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能源論文發表探討凡口鉛鋅礦礦相學特征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能源時間:瀏覽:

  摘 要:凡口鉛鋅礦床是中國有名的超大型鉛鋅礦床之一。以凡口鉛鋅礦宏觀地質資料為基礎,探討了凡口鉛鋅礦區礦石的類型、物質組成、形態、結構構造等特征。文章發表在《能源與節能》上,是能源論文投稿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凡口;鉛鋅礦;礦相學

  0引言

  凡口鉛鋅礦地處粵北韶關市,是中國超大型鉛鋅礦之一,其產量約為9×104 t/a,占全國的1/6,自凡口鉛鋅礦建設以來,已經探明的鉛鋅金屬儲量500×104 t,其中鉛平均品位6. 5%,鋅12. 57%,有效硫22. 19%[1],該礦為“一大、二富、三集中、四隱伏”的典型的超大型鉛鋅礦床。

  1礦區地質概況

  凡口鉛鋅礦位于廣東北部曲江仁化構造盆地的北緣,東南地洼區浙粵地洼系的西北部。區內經歷了地槽、地臺和地洼三個階段的演化與發展。地槽演化時期為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末期,地臺演化時期為早泥盆世至三疊紀晚期,地洼演化時期為晚三疊世[2]。

  2礦區礦體形態特征

  凡口礦區的己知礦體具有復雜的形態,其單個礦體形態主要有:a) 似層狀礦體:是凡口礦區一種簡單的形態類型,數量少,但分布規模較大,厚度較小,多順層分布,走向和傾向延伸變化較小,并且在小范圍內延礦體走向與傾向方向有礦化分支現象;b) 楔板狀和燕尾狀礦體:在凡口鉛鋅礦區一種重要而且普遍的礦體形態。該形態規模大小相差懸殊,一般來說傾斜和側伏方向較為穩定,依附于斷層部分的礦體比較厚,而遠離斷層的部分逐漸尖滅;c) 透鏡狀礦體:凡口鉛鋅礦區中相對簡單的礦體形態類型,與似層狀礦體形態基本相似,但在走向和傾向延伸范圍內似層狀礦體相對小許多,但礦體數量較大;d) 不規則狀礦體: 多呈囊狀、槽狀,本礦區內的較為常見礦體形態,該類型大小差距大,礦體邊界輪廓復雜多變,且沿走向或傾向方向延伸很不穩定;e) 脈狀礦體:本礦區內較為簡單的礦體形態,分布少,規模小,沿低級次斷層充填交代而成。部分脈狀礦體依附楔板狀礦體、似層狀礦體以及不規則狀的礦體。

  3 礦相學特征

  3.1礦石類型

  研究區內3種常見的礦石類型如下:a) 黃鐵礦礦石:該類礦石以富硫而低鉛鋅為特點;b) 鉛鋅礦石:此類礦石以富鉛鋅而相對低硫為特點;c) 鉛鋅黃鐵礦石:該類礦石的成分介于前面提到的兩種礦石之間。以上3種類型的礦石,礦化就位特征和空間分布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根據礦石的礦相考查,它們的礦物成分大致相同,只是相對含量有所差別。凡口鉛鋅礦區常見的礦石礦物為: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含少量毒砂、黃銅礦、輝銅礦、菱鐵礦、斑銅礦、雌黃鐵礦等;主要非金屬礦物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含少量伊利石、綠泥石和絹云母等,同時還存在淡紅銀礦、自然銀、銀黝銅礦、深紅銀礦、黝銅礦、輝銀礦等微量金屬礦物,重晶石、螢石等微量非金屬礦物。

  3.2物質組成

  凡口礦區的的礦石化學成分相對簡單,以SiO2為主的非金屬成分含量最高,其數量達6.99%~24. 78%,平均15.92%,其中CaO的平均含量達11%以上,含量第二的是Al2O3,其數量達到1. 61%~4. 42%,平均值為2.98%,其他的非金屬成分比較低。Pb和Zn以及大多數的Ag的品位級別均達到了工業品位,同時具有較高綜合利用價值的金屬S, Cd, Hg,有害元素As含量的含量很低,大多數低于0. 2%。

  3.3礦石結構

  凡口礦區的礦石結構類型復雜多樣,且礦石類型的變化具有一定的統計規律。a) 自形晶粒結構: 主要為黃鐵礦,晶形主要呈五角十二面體和立方體,雖然會經常同時出現兩種晶形,但五角十二面體常常為浸染狀、近礦圍巖之星散狀黃鐵礦的優勢晶形,而各種脈狀、條帶狀黃鐵礦的優勢晶形常常以立方體形式出現。方解石主要呈菱面體或板柱狀自形晶分布于方鉛礦內;b) 半自形晶粒結構: 黃鐵礦也是這種結構的主要礦物,其晶形主要呈五角十二面體和立方體,其特點相似于自形晶結構黃鐵礦。另外,部分脈狀和斑點狀閃鋅礦,特別是棕褐色粗粒閃鋅礦,通常晶面都較為完整,據晶面恢復晶形,一種為菱形十二面體,以斑點狀者多見,另外一種為簡單四面體,以脈狀者多見。另外,少量方鉛礦也具有八面體或立方體晶形;c) 它形晶粒結構:多呈浸染狀、斑點狀、條帶狀、脈狀和塊狀產出,主要有黃鐵礦、方鉛礦和閃鋅礦,特別是晶粒特征明顯的礦體,往往呈現它形晶粒結構,這種礦石結構類型在礦區極為常見;d) 顯微球粒結構: 可以呈顯微球粒狀或集群狀,包括塊狀黃鐵礦和部分浸染狀、星散狀的黃鐵礦,呈顯微球粒狀多是群狀集合體內的微、細粒黃鐵礦,其晶形主要為五角十二面體和立方體自形晶;e) 乳滴狀結構:多見于黑褐色、部分黃褐色、棕褐色的閃鋅礦,其內部黃銅礦呈極細微的乳滴狀分布,有時定向排列,是典型的固溶體分離結構。

  3.4礦石構造

  通過宏觀觀察及顯微鏡對礦石構造進行研究,其具體特征如下:a) 浸染狀構造:見于礦體內部,多為自形-它形的晶粒結構黃鐵礦,也常見于閃鋅礦和方鉛礦中,但是含量較黃鐵礦少很多,也常見黃鐵礦呈浸染狀分布于鉛鋅硫化物礦石中;b) 散狀構造:常見于礦體內以及近礦圍巖和碳酸鹽巖殘塊中。一般來說是由自形晶和顯微球粒狀黃鐵礦顆粒呈散點狀分布。在斷層旁側礦體內或碳酸鹽巖殘塊中多以自形的立方體黃鐵礦為主,而遠離礦體或礦體旁側圍巖可見五角十二面體自形晶或顯微球粒黃鐵礦;c) 條帶狀構造: 主要見于鉛鋅黃鐵礦體內,特別是以棋梓橋組至佘田橋組地層為賦礦圍巖的礦體。尤以條紋條帶狀、薄層粉砂質白云巖、生物碎屑灰巖、條帶瘤狀灰巖為賦礦地層的鉛鋅黃鐵礦體內最為常見。具備條帶狀構造的其次為黃鐵閃鋅礦,再為閃鋅方鉛礦或閃鋅礦,而方鉛礦條帶是很少的。這些條帶交復出現,通常與圍巖相切,且角度大,界線清晰;d) 浸染狀構造:多見于礦體內部,常呈自形一半自形立方體、五角十二面體或是其他形狀的黃鐵礦,方鉛礦或閃鋅礦也經常出現,但其含量遠少于黃鐵礦。一般浸染狀黃鐵礦多分布鉛鋅硫化物礦石中;e) 脈狀構造:常見硫化物集合體沿礦石和含礦巖石裂隙充填交代,多呈網脈狀、細脈狀及不規則脈狀。粗晶方解石集合體中也常有不規則團塊狀或脈狀礦石。礦脈內硫化物既有單純的黃鐵礦、閃鋅礦脈、方鉛礦脈,也有閃鋅方鉛礦脈,黃鐵閃鋅礦脈,少量見黃銅礦脈。這些脈體中構成石英硫化物脈的礦物主要為石英、方解石,構成方解石硫化物脈和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脈。此外,局部可見方鉛礦方解石脈、閃鋅黃鐵礦脈內,構成不規則的復脈。

  4 結語

  通過淺析凡口鉛鋅礦區的礦石類型、物質組成、礦石結構及構造特征等礦相學特征,對該礦區的成礦條件及規律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人認識。

  參考文獻:

  [1]彭觥,汪貽水.中國實用礦山地質學(下冊)[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612.

  [2]汪禮明.廣東凡口超大型鉛鋅礦田成礦學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6,39-51.

  能源論文投稿須知:《能源與節能》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山西能源研究會,山西節能研究會共同主辦、以及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大力支持的優秀能源綜合科技類學術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平顶山市| 香格里拉县| 柏乡县| 繁昌县| 临澧县| 泊头市| 襄垣县| 新邵县| 武汉市| 军事| 福鼎市| 梁河县| 葵青区| 常德市| 镇沅| 东安县| 滦南县| 驻马店市| 竹溪县| 勐海县| 衡东县| 万盛区| 都昌县| 包头市| 庆阳市| 会宁县| 南江县| 安龙县| 开封县| 土默特左旗| 云和县| 综艺| 远安县| 东方市| 宁波市| 庄河市| 南靖县| 左云县| 仙游县| 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