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設置目的旨在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品質與德行,在精神思想的成長方向上給予指引,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時期是學生思維開啟、性格成長的重要階段,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涵蓋了道德、法律、心理及國情教育等內容,對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及優良的品行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與課程重要性相反的現實狀況,諸如課程不受重視、教學質量差強人意、學生不感興趣等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探討這些問題的成因及解決辦法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取得預期的教學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天津中學生》辦刊宗旨:做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貼近青少年學生,反映廣大青年學生的呼聲,追蹤報道教育改革及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展示素質教育的成果,引導教育學生健康成長。
1.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講究正確的學習方法
1.1課前預習。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新課文之前懂得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學習。預習不能盲目,更不能走馬觀花,應付了事,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通過預習了解新授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闡明了什么道理,了解新知識的框架。結合自己已學的知識哪些是自己可理解的,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要帶著問題聽課。
1.2要學會做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上的筆記是學生學習必備的。學生在上課時要常做筆記且要善于做筆記。做好筆記以利于知識的復習、回憶和反饋,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很多,學生不可能句句都記錄下來,那樣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也起不到作用。做筆記要綱目清晰、主次分明,記主干去枝葉,把教師講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清晰明了地記錄下來,而且應該標上重點符號,以便于今后學習中引起注意,為復習做好準備。在記筆記過程中,提倡理解記筆記。如果不加分析,不求理解和歸納,那只會使知識更混亂。
1.3先復習后作業。很多學生在放學后,都會迫不及待地把作業做完,以為做完了作業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要引導學生了解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驗證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整理所學知識的過程。做作業切忌倉促而做,應在對所學知識歸納梳理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有明確的認識,然后再做作業,這樣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對教師的提問也能應答自如,作業的準確度也能提高,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加深了。
1.4自我反思尋求完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養成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習慣。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我們要做到當天任務當天完成,不要拖拉到明天,這樣每一天的學習便有每一天的長進,日積月累,知識的提高就指日可待。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新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要時時自我反思,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學會揚棄、不斷完善自我、努力尋找差距。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把學習搞好。
2.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注入新的課堂元素
現在的學生都是在信息化技術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白紙黑字,對于信息化的追求變得更加迫切,這就要求注入新的課堂元素,不斷創新課堂學習的形式和內容,以此滿足對于信息化的要求和完善知識儲備的需要。
在講課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設備來進行課文的講解和展示。比如,在進行九年級的第二單元(了解祖國愛我中華)的教學時,我會先讓同學們了解一遍課本知識,然后播放一段關于中華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視頻,用直觀的畫面和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祖國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大團結的景象,培養愛國情操。用飽滿的情感引導學生感受書本中蘊含的深刻思想,融入到這種學習的氛圍中,達到一種情景交融的效果,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教師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的必需手段。它能夠更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所學的知識。
3.運用小組交流這一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隨著思想品德教材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對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學不再只是學習書本中的簡單內容,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索課本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感受書中所要揭示的深刻內涵,了解這本書的用意何在,這也是對思想品德這門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要求。所以思想品德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加深對于教材的理解,用生動的教學模式加深學生對于課本內在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同學們協作的意識,在互相激勵的討論中提高對書本內容知識的領悟能力。
例如,在八年級的課本中,學習"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一章節時,我會先讓學生了解課本中所包含的幾層內容,再向同學們詳細講解一遍。為了激發同學們共同學習的熱情,我就讓同學們自己發揮聰明才智,把這一章的內容編排成一個小劇本,讓學生分別扮演"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對課本的領會去營造一個"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氛圍,來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故事。
這樣,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學習熱情高漲。同學們出于對這種教學方法感到新鮮和好奇的心理,積極地加入到小組故事的表演和學習中,探討長輩和晚輩各自應該充當的角色。同學們各就各位,進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扮演"父母"的學生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幫助其健康成長。扮演"孩子"的同學要用合適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讓"父母"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同學們的表演極其豐富多彩,真實地還原了家庭中人物的內心,真正達到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效果。這對于他們以后學會尊敬長輩、孝敬老人都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這樣的課堂氣氛很自然很活躍,幫助學生開啟了智慧的大門,更好地挖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進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運用小組交流這一教學方式去開展教學,是增強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這對于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將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進而實現教學的真實目的。
4.巧借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白板在教學廣泛應用,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極大,對各個學科的教學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果,教師能夠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將會是一條重要的措施。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有很多是來自于社會生活,資料啊、圖片啊等等。如果只是教師自己口頭講述,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不一定深刻,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或者是白板等手段,可以給學生一個形象、鮮明的印象,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是思想品德教學的目標,也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實際,不斷探索,尋找最優化的教學模式,采用最科學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景,創造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不辱使命,為上一級學校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