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使用中藥注射劑的387張處方中,未發現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混合配伍使用。靜脈滴注中藥注射劑的366張處方中,無中藥或西藥注射劑合并用藥的處方39張,占10.7%;有中藥或西藥注射劑合并用藥的處方327張,占89.3%,其中,醫囑注明換藥時需沖洗輸液管的處方98張,占30.0%。論文發表:《新疆中醫藥》主辦: 新疆中醫藥學會,周期: 雙月,出版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9-3931,國內刊號:CN65-1067/R,郵發代號: 58-88,復合影響因子: 0.281,綜合影響因子: 0.161,創刊時間:1981
【關鍵詞】 中藥注射劑;合理用藥;急診用藥
中藥注射劑是在中藥制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中藥新劑型,既有注射劑的優點,又保留了中醫藥特色,在臨床上有獨特的作用。中藥注射劑改變了中藥傳統的給藥方式,藥效發揮較快,更有利于對急重癥患者的治療,是發展和解決中醫急癥治療的一種主要劑型。為保障醫療安全和患者用藥安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8年12月發布了《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對中藥注射劑的合理使用作出了規定。
為了解中藥注射劑在急診的使用情況,筆者對本院急診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從本院2009年3月1日-3月22日的3592張急診處方中,抽取所有使用中藥注射劑的處方,調查以下內容:患者性別、年齡、診斷、用藥品種、類別、用法用量、溶媒、用藥時間、聯合用藥、配伍情況等,以藥品說明書及《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為依據,對結果進行分析。
2 結果
在調查的3592張急診處方中,使用中藥注射劑的處方共387張(10.8%),使用中藥注射劑463例次,涉及7種中藥注射劑,平均每張處方使用中藥注射劑品種數為1.2種。
2.1 患者的一般資料
使用中藥注射劑的387例患者中,男性199例(51.4%);女性188例(48.6%)。男女比例1.1∶1;年齡最小16歲,最大97歲,平均(51.6±20.3)歲。各年齡段分布情況見表1。表1 患者年齡分布情況
2.2 不同品種、類別使用情況
調查的中藥注射劑共計7個品種,在處方中出現的頻次及排序見表2。按照其不同的功能主治,各類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見表3。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使用中藥注射劑的處方數占總處方數的10.8%,使用的品種主要為活血、清熱、開竅、補益類,符合急診常見病的特點。急診使用中藥注射劑,尤其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中,由于病勢兇猛、病情危急,中藥注射劑的作用確有優勢。如生脈注射液穩定血壓的作用顯著,可促使患者盡快脫離危險狀態,提高搶救成功率。因此,只要病證相符,臨床可以在注意用藥監護的情況下選用。
3.1 用藥患者一般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用藥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1∶1,無明顯性別差異。從用藥患者的年齡來看,兒童使用中藥注射劑明顯較少。由于兒童各生理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其藥動學和藥效學特征與成人差異顯著。因此,臨床對兒童使用中藥注射劑較為慎重。
其他各年齡段分布基本均衡,老年人用藥的比例與其他年齡段未見明顯差異。老年患者具有獨特的生理生化特點,如心肌收縮力減弱,對應激適應性降低;免疫球蛋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自身免疫抗體出現頻率較高;血漿白蛋白含量隨年齡增長而降低,從而影響藥物的蛋白結合率,使游離藥物濃度升高,作用增強;肝腎功能逐漸減弱,造成藥物消除半衰期延長等。
另外,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種疾病,合并用藥的機會較多。因此,《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指出:“對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應慎重使用,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