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水稻種植機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針對現有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實現水稻種植機械發展目標。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水稻種植機械發展的重要意義,分析現存問題,進而探究水稻種植機械發展措施。
【關鍵詞】 水稻種植機械;發展措施;問題;意義
我國作為水稻種植大國,在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通過生物基因技術極大的提升了水稻種植產量,這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同時也為世界糧食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所以我國是農業大國而非農業強國,是因為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農機方面,水稻種植機械發展不均衡,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不高,這就必須要全面加強水稻機械化種植研究工作,不斷加強農機推廣,促進水稻機械化產業發展,這樣才能夠逐步實現水稻機械化種植目標。
1 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1.1 推動經濟發展
現如今,我國依然有很多的水稻種植戶采用人工插秧方法,這種傳統方式實施起來成本高、勞動強度高、效率低,無法提升水稻種植經濟效益。同時,當今人們的生活質量要求更高,傳統水稻種植方式難以滿足當今市場需求,再加上農村年輕勞動力向城市流動,進一步減少了農村勞動力。而水稻種植機械化,可以提升水稻種植效率,提高水稻產量,在不需要大量勞動力同時即可實現水稻種植目標,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1]。
1.2 提高水稻種植水平
機械化種植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種植效率,也可以更好的發揮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優勢。如今我國并非是農業強國,與農業發達國家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水稻種植規模全球第一,但是種植技術普遍不先進,難以滿足現代化農業市場發展需求。客觀來看,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依然有大部分農戶采用人工種植,機械化平均水平較低。而全面推動水稻種植機械發展,可以提高農機普及率,促進水稻種植整體水平提升。
2 水稻種植機械發展的問題
2.1 對農機認識不足
水稻種植機械推廣的最大阻礙就是農民對農機認識不足,甚至很多水稻種植戶對農機推廣十分反感。很多水稻種植戶認為,雖然機械化種植能夠有效提升生產效率,但農機采購需要大量費用,還要長期維護管理,整體來看不如人工種植方便。再者,很多農戶學歷能力差,不具備農機操作能力,即便購買了水稻機械,也無法發揮機械的實質性作用,進一步堅定了他們認為農機使用效果低的思維,這對水稻種植機械發展十分不利。
2.2 缺乏資金支撐
很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當地政府也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水稻農機全面推廣,農民也沒有充足的資金購買農機。很多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農民半年收入都無法購買一臺小型農機,雖然國家陸續推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但是大半水稻種植戶對政策了解不夠深入,或者給予補貼后依然無法支付農機采購費用[2]。
2.3 農機與農藝不匹配
通常情況下,農機與農藝要相互配合才能夠實現高產、優產的目標。但在農機推廣中,多數都是采用統一類型機械設備推廣。如水稻播種可以分為插秧、播種兩種種植方法,如果當地農業部門主要推廣播種技術,而農機推廣主要是插秧機,這就造成了農機和農藝不匹配,及時農戶購買了農機,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諸多不適應性。
2.4 水稻機械后續服務不到位
任何產業發展都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這導致很多農機部門過于注重設備推廣,而忽視了售后服務。如水稻插秧對季節要求非常高,往往要在3-5天內完成種植,如果此時農機損壞,則必須要在2天內維修完成,但很多地區農機服務點設立較少,工作人員不足,無法及時維修農機,往往造成水稻種植錯過最佳時期,直接損害了農戶效益。
推薦閱讀:錄用發表機械動力學相關論文的期刊